不同?
公孙度也曾想到退位一事会遭到反对,但是没有想到反对的力度会这么大。只能无奈的摇摇头,道:“好吧,这件事暂时就这样吧,以后再说。”
众大臣闻言还以为公孙度是放弃了这个想法,遂不再多言。
群臣散去,准备庆贺一事。
公孙毅则是满脸思索的来到公孙度面前,小心翼翼的问道:“之前父皇可是认真的?”
之前,其实还有一人没有插嘴,那就是公孙毅。无论他说好,还是不好,都不好,闭嘴不言,才是最好。
公孙度此时心情不太好,听到这话,哼了一声,道:“哼!之前?之前什么?”
公孙毅一惊,讷讷不敢再问。
公孙度见他这般,心头的气顿时消散了大半,默默摇了摇头,颇有些失望的说道:“毅儿,你可知朕此意为何?”
“嗯?深意?”
公孙毅此前倒是有想过,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出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此时不由地,再次思索了起来。
公孙度瞅了他一眼,也不打搅,定定的看着花园里将放欲放的花骨朵。感受到其中蓬勃的生命力,公孙度的心情不由好了很多。
时间如流水。
转眼就是半个时辰过去。
公孙毅似有所思,说道:“父皇是担心皇位更迭之时发生不必要的波折?”
“有这么一层原因。”
公孙度点头,然后又道:“说说你怎么想的。”
“这个……”
公孙毅迟疑了。
公孙度摆摆手,道:“放心大胆的说,不要担心别的。”
公孙毅这时才发现向来跟在他们身侧的典韦父子都在三十步外,而除了他们,其余内卫更是连人影都看不到,顿时放下心来。
斟酌了一下,公孙毅道:“始皇文治武功古今罕有,遂能一统天下,然其年老之时,多有不当之举,致使民间怨声载道,乃有汉。而早先退位,则能平稳过度皇位交接,不致生乱。”
公孙度笑道:“一半的一半吧!朕意,将来皇室就尽量少参与政事处理,更多的作为精神支柱。”
“精神支柱?”公孙毅不解道。
公孙度摇摇头,没有开口解释的想法,继续说道:“始皇晚年昏聩是其一,但是其早年没有明确的支持长子扶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得来说,兄弟阋于墙才是主要问题。”
“将来皇室基本不再参与政事的话,接任的皇帝只要能力还过得去,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不仅要早退位,更要尽早确定继位人选,进行培养,并且观察,若是连最低标准都达不到,也能尽早更换人选。”
“不过退位太早也不行,因为继位者很可能经验不足,做出的决定有欠考虑。所以,继位者也必须要多加锻炼身体,不能才继位没两天就又要换人。”
顿了顿,又继续道:“早年缺乏经验,晚年缺乏精力,都有可能做出不当的决定,唯有中年,经验足够了,又精力旺盛,接位最好。”
公孙毅虽然仍是未有完全明白,但是仍是点了点头,决定等之后再去洗洗思索其中的意义。嘴上问道:“彻底放掉政务,那今后皇室如何生存?”
公孙度明白他的担心,只是……
“难道你到现在还不明白?”
公孙度眉头皱得老高,不悦道:“处理这么长时间的政务,难道就没发觉其中的问题吗?而且,以后……”
说着,公孙度摇了摇头。
轰……哒哒哒……
当密集攻击群成为过去式的时候,要造反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况且,造反是为了什么?吃的?穿的?有吃有穿为何造反?而且,政务也非皇室处理,要造反也轮不到皇室背锅!”
最后一句话,让公孙毅总算是明白了过来。
只是蓦地,脑海中一闪,出现一个词——
甩锅?
“好有些其他原因,你自己慢慢想吧。”
说完,公孙度就直接离开了。
不久之后,张英在成都得知了此事,不由满是苦笑:“陛下,这般施为,是为了防备臣妾吗?”
不得不说,女人的思绪就是广泛哈!
不过,也因此,张英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念头。
这也算是无形中得到了好处了!
天下一统的消息彻底在大明帝国的范围内传来,举国振奋,每家每户都挂上了不久之前才用过的灯笼,门联也更新了一茬,活脱脱的比除夕还要除夕!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赦免的范围也得以确定,寻常不小心伤人,并且伤势不重,只是小偷小摸等等,被赦免,像故意杀人,劫掠等不予以赦免。
同时,公孙度意欲退位的消息也不知怎么被传了开去,长安的百姓反应有些激烈,纷纷至宫门外的大街请愿,希望公孙度能继续在位。反应最为激烈的,是幽州涿县一带,他们情绪激动,在府衙、军营外请愿。更有甚者,成群结队上路,往长安而来,其目的不言而喻。
对此。
公孙度是既感动,又十分生气。
不管如何,面对群情奋勇的百姓,公孙度最后只得下旨表示五年内不会选择退位。
五年,是公孙度给所有人一个适应的时间,也是……
第七百七十三章 余音与前兆(上)
()“陛下总算是熄了心思了,要不然咱老铁头怎么也得前往长安请命。”
“嘁……说得跟真的似的!谁不知道,就你老铁头最疼地里的庄稼,跟个宝贝似的。”
“去去去!别说咱,你们谁不是?咱可是看到有些人晚上不回家,睡在田地里的吶!”
“呸,你那是看错了。”
“是吗?那可是有小偷啊,下次咱老铁头可就要为民除害了。”
“额……”
“行了,别瞎叨叨了,该下地了,赶紧滚!”
说话之人的语气十分的不客气的,但老铁头二人却是不敢炸刺,赶紧灰溜溜的下地干活去了。
待二人走得远了,说话之人也迈着还算硬朗的步子离开了,只是他的目光有些深邃——
五年?五年之后……怕是……
长安。
荀府。
“老爷,府外有一人自称乃老爷堂弟,想要求见老爷。”
荀攸穿衣服的手一顿,旋即恢复,说道:“请他到前堂一起用早饭。”
“是,老爷。”
管家离去,荀攸开始琢磨:是哪位堂兄弟过来了?之前也没打个招呼,难道是有急事不成?
想到这里,荀攸的动作不免快了几分。
多年来,家中之人少有与他联系,荀攸心中多有遗憾。他也知道这是家人不想麻烦他,可他就是那种滥用职权之人吗?还是说觉得荀家能对抗陛下?
荀攸自问不用弄虚作假,自己的家人也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入朝为官,尤其是……小叔!
“咦?会不会就是小叔派的?”想到这里,荀攸反倒不急了,如果是小叔的话,事情反而简单了。
收拾妥当,荀攸来到前堂。
“你是……长倩?”
荀彧长子荀恽,便是字长倩。许久未见,荀攸一开始差点没认出来,只是看着有些像。
“弟见过兄长。”
荀恽(yun)躬身一礼,应道。
荀攸揽过荀恽肩膊,道:“客气什么,先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