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跟了上去。
公孙度不知道身后发生的事情,但是走了数十丈远,他就感觉到身后有人,不过他没有说,只是和公孙延在这没有几个人的街上走着。又走了百来丈,才找到了一家吃饭的地方,名叫老徐客栈,父子二人一起走了进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这家客栈竟然有七八个人,分成三桌,喝着酒。看那小二打瞌睡的模样,显然这些人喝酒不是一时半会,而且还是熟识之人。
“小坤来客人了。”某个喝酒的酒客眼睛一瞟,看到了刚踏进门的公孙度父子,冲小二喊道。
“哪呢?”
小二立时被惊醒,先是胡乱叫了一句,然后才赶紧跑到公孙延父子身前,殷勤的接过缰绳,同时笑道:“二位里边请!这马就交给小的了,保管喂得饱饱的。”
公孙延含笑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公孙度找了桌靠窗的没有人的桌子坐下。
不多时,小二归来,笑呵呵的说道:“不知二位想要吃点什么?”
公孙延看向公孙度,显然这一路上已经习惯由公孙度做主了。
小二见此心底面色不由一边,没有想到自己这双慧眼竟然看错了人。先前他一看二人便知道父子,那么就应该是由老的做主,所以才会先接过公孙延手里的缰绳。这就是主次!
公孙度倒是没有在意这些,对小二道:“有什么拿手菜随便上三五个,然后再来一坛好酒。”
“好勒!”小二见没被责问,喜滋滋的应了声,然后麻利的将桌子擦干净,就跑后堂去了。
公孙延对于公孙度居然点了酒,有些诧异。公孙度也不解释,只是随意的聊着,同时观察着屋内的酒客。
其实公孙度之所以要了坛酒,有他看到店内的人喝酒有一定关系,但不大,主要还是他想喝。一是解馋,二是他想了解一下现在的酒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说不得,这东西会对他今后的谋划起到很大的作用。
“咦?”
公孙度突然一声轻咦,显得颇为疑惑?
“客官,您要的酒来了!”小二拖着长音,一脸笑容的抱着一个大约尺高的酒坛走了过来。
小二将酒坛,以及两个酒碗放到桌上,笑道:“二位请慢用!”
说完,小二就要转身离开,公孙度拦住了他:“小二哥,等等。”
小二奇怪的看着公孙度,显然很是疑惑。
公孙度摸出一小串铜钱,丢给小二,道:“我听说城内现在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小二一边接过铜钱,一边叹气道:“哎,不瞒客官,自两年前,我们昌黎城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少,现在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两年前的三成。”
公孙度点点头,又向挑眉看了看屋内的酒客,道:“这些都是你们店里的熟客吗?”
小二应道:“没错,都是。”
公孙度冲屋内的一个角落努了努嘴,道:“知道这位是谁吗?”
啪~
小二轻轻拍了自己一巴掌,道歉道:“客官,对不住,是小的的错,胡说八道了。这位爷不是我们这儿的熟客,仅比客官你们早到一小会。”
“哦?”公孙度若有所思的看着那人。这人因为处在角落,之前公孙度并未看到,刚才观察的时候,才发现这人似乎是自己认识的人,只是一时想不起是什么认识的了。
“客官,您要是没有什么要问的了,那小的可就退下了。”
公孙度听到小二的话,点了点头,眼睛仍旧盯着角落里喝酒的那人,那人似有所觉,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就收回了目光。
公孙延见他这副模样,也看了那人一眼,心里一紧,低声道:“豹儿,怎么了?难道是……”
话没有说完,但其内的意思,公孙度只是愣了一下就听出来了,摆手道:“不是的,爹,我们一路急赶,他们不可能那么快,都跑到我们前头了。再者说了,就算是,也不可能只有一个人不是。”
公孙延这才放下心,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转而拍开泥封,倒酒喝了起来。
公孙度却又道:“爹,我看这人好像是在哪见过,还挺熟悉的,就是想不起来,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说着,他自己也继续思索到底是在哪里见过?
第七章 徐荣
“徐大哥,真是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公孙度颇是感慨的说道。
公孙度最后还是认出了那人,不,应该叫猜出了是谁。公孙度在辽东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六七年时间,其中很长一段还是没有多少记忆的那种。如今能让他有所印象的,也就只有史书中尚有记载的,他儿时的好友徐荣了。
公孙延没有想到此人就是徐荣,上下打量了一番,道:“徐小子,没想到竟然是你,多年不见,叔叔都没有认出来,要不是豹儿说是你的话,都不敢相信。”
“哈哈!”徐荣脸颊抽了抽,似是在笑,接着说道,“公孙叔叔好久不见,小豹子也是!”
公孙度听到儿时的小名,恍惚间有了些亲切,也就忽略了徐荣刚才的怪异。忽然他想起徐荣可是汉末少见的优良统兵大将,若是……
这个念头刚起,公孙度就将之掐灭。从隋末穿越而来的他,很是清楚徐荣的性格,如果他是可以招揽的话,当初他早就归到公孙度麾下了,而不是在长安战死。一切皆因徐荣不是效忠董卓,也不是效忠王允,而是忠于大汉,忠于皇帝!
可以说徐荣的出现,给公孙度浇了很大一盆冰水混合物,简直凉透了心。
“此时大汉虽然腐败,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心向大汉的,尤其是很大一部分像徐荣这样有才能的人。想要将其招致麾下,为自己效命,那绝对是妄想。”
公孙度轻轻摇了摇头,将脑中的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抛到脑后,举起酒碗道:“徐大哥,来来来,为我们久别重逢干上一碗!”
“好!”徐荣欣然举起了酒碗。
公孙延没有说什么,同样举起了自己的酒碗。他对徐荣一家的印象不错,尤其是现在遭逢大变,却偶遇家乡人,心情变得好了很多。
三人碰了碰之后,皆是一饮而尽。
接着,公孙度拿起酒坛,重新满上,这里三个人一个是他爹,一个算是他大哥,他不倒谁倒。不过倒酒的同时,又问道:“徐大哥,你怎么到昌黎来了?是襄平出什么事了吗?”
徐荣的面色顿时变得有些黯然,但还是回道:“襄平?我已经有两三年没有回去了,最近这几年东边的丸子闹得厉害,太守又跑了……”
说着,徐荣摇了摇头,显然心底颇是不痛快。
公孙度、公孙延听到丸子(高句丽,私底下大家称丸子),俱是面色一变,问道:“家里怎么样?都还好吧?”
徐荣苦笑着摇了摇头:“我爹在丸子第二次来的时候被拉去守城,再回来的时候就是被抬回来的,是装在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