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8 章(1 / 1)

三国之公孙大帝 独孤龟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某同意了。”

随后见吕布点头同意,接着说了起来,只是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吕布的面色,见其丝毫不变后,最后才说到了最终的目的——

“汉自高祖以来,无有平静,或是外患,或是内忧,但无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般,朝纲失统,贼臣霍乱天下。”

“因此,老夫身为大汉之臣,陛下之臣,每每想到此时,都恨不得能手提三尺青峰,为陛下斩除国贼。”

“今日,王某请将军来,便是希望将军能助某一臂之力。”

“只要将军同意,不仅将军的要求王某同意,而且王某还会上奏陛下,请陛下敕封将军为并州牧。”

王允见吕布眼神一动,明白他是心动,急忙又道:“这一来将军能继承丁刺史的意愿,二来黄忠此时便在与并州接壤的幽州。”

吕布闻言神情变得有些恍惚,却是陷入回忆之色,似是又回到了那年汜水关……

王允见吕布久久不语,还以为他是举棋不定,尚在思考,也不打扰,但过了许久,仍是如此,心底就有些急了,决定再下一剂猛药。

“将军!”

随着王允的呼唤,吕布回神。

“在将军到来之前,董卓那厮便先一步来到府上,正好瞧见了等候将军的婵儿,着某将婵儿嫁于他为妾。”

说完,王允闭口不言,似是刚才的话根本就不是出之他之口。

吕布却是怒道:“王司徒这么做不觉得无耻吗?”

王允摇摇头,良久才叹息道:“将军此言王某生受了。”

“但是自数年前婵儿偶然见了将军一面,便念念不忘,因此到如今双十年华,仍是未曾出嫁,王某也未有半点儿逼迫。只是今日董卓那厮突至,王某根本没有邀请于他,也根本没有想到他会作此行径,所以你要怪王某,王某只能生受了。”

吕布闻言怒色稍敛,道:“既如此,想来王司徒已经想好了主意,直接说出来就是。”

言毕,不等王允开口,吕布面色一厉,又道:“不过布要提醒司徒大人一句,待事成之后,要是司徒大人想要毁约的话,那就要试试布的画戟是否锋利了。”

王允点头道:“虎毒尚且不食子,王某自然不会连畜生不如,只要将军能助王某除掉国贼,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不仅婵儿嫁于将军,就连并州牧一事,王某也不会忘却。”

吕布神色再变,长舒一口气,道:“那就好!”

接着王允说起了自己的计划,吕布也认真的听了起来……

这个计划刚搬到长安不久,王允便已经定下,只是吕布的突然闭门谢客,让他的计划夭折,后来虽然又想了不少其他办法,但最后尽数被识破,还连累了一大批忠贞之士被董卓所杀,就连他很是看不惯,有着刘皇叔之称的刘备也是受到了牵连,最后逃出了长安。

现在计划稍变,但是最根本的东西却是丝毫不变。

《三国之公孙大帝》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四百十一章 董卓亡

七月七,骄阳似武百官的迎接下,往皇宫而去。

宫门处,有一道人相阻,但被李肃所诬,董卓此时对其深信之,遂驱走。自此,董卓最后一线活命之机断裂。

来到北掖门,董卓方欲入内,却见王允、吕布持剑、持戟而立,心底顿生不妙,呼道:“持剑何意?”

李肃不应,推车而入。

王允大呼道:“国贼至此,武士何在?”

顿时左右转出武士两百,持戟挺槊直刺。董卓虽然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但沐浴之后,还是按照习惯穿了内甲,竟是刺之不透,只是被刺中了手臂,坠之于地。

董卓痛呼一声,又道:“我儿奉先救我!”

吕布却从侧面呼道:“有诏讨贼!”言毕,一戟直刺卓首。董卓欲要躲闪,但今日之吕布,早已不是昔日之吕布,被刺了个正着。

吕布手腕一荡,董卓首级飞起,当即呼道:“贼首已伏诛,其余人不罪,当速速伏地请降!”

随身而来的百十董卓护卫却不答话,直往吕布杀来。吕布大怒,挺戟与之战,不消片刻,在武士的协助下,尽数诛杀。

王允道:“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

李肃应声而出,领人往李府而去。不想,李肃赶至,儒府至于数十老仆,李儒家人却不知所踪。李肃担心被王允降罪,遂一面领人做追击状,一面往郿坞杀去。

然而,李肃赶至郿坞,李傕、郭汜等人早得了董卓死讯,竟是抢了郿坞大半财货,星夜往凉州去了。幸好郿坞之中尚有董卓妻妾,已经小部分钱财。

王允得知消息,看来董卓家小,以及数千万钱财,又刚诛杀贼子,不宜对有功之臣下手,便放过了李肃。

其后,王允于都堂设宴,款待有功之臣,召集文武百官,大肆庆祝。

于宴间,得闻有人于闹市董卓尸身处伏身大哭。王允得知,大怒,命人将其擒来。

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马日磾亦密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允曰:“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日磾无言而退,私谓众官曰:“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

然而,蔡邕死讯并未传来,反倒是天牢被劫的消息传到了耳中。

王允大怒,又诛杀了许多亲近董卓之人。是以,刚刚安定的长安又再次乱了起来。若非吕布倾力镇压,长安或将成为第二个洛阳。

长安安定下来之后,吕布心生离意,遂与王允言及前言。

正好王允因为吕布的反复,以及其高强的武艺,担心会成为下一个董卓,从之。

不久。吕布便引属下数将,并三千军马,离了长安,往并州而去。

第四百十二章

蔡邕自打算为董卓哭丧,便已经是做好了身死的准备,是以当王允决定将他下狱,并缢死的时候,他并不慌乱。

只是令蔡邕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被关入天牢,以为必死无疑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伙人闯了进来,然后二话不说就将他打晕带走。等他醒来的时候,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