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人扼腕。”
“在公孙瓒麾下,赵云屡立战功,却不得重视,如今也不过是曲长,某本以为公孙瓒对其并不重视,便想将其拉拢过来。不过现在看来,很可能弄巧成拙了。”
“如此,诸位以为眼下应该如何应对?”
先前魏攸和荀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算是露了脸,戏忠自然也不甘居人后,当即起身回道:“启禀主公,属下以为,眼下时机仍未至,非是用兵之机,若是贸然兴兵,很可能会落人口实。”
落人口实一说,只是委婉的说法,大家一听就懂。
“不若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想必公孙瓒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真的发兵来攻。”
“如此施为,不仅可以破解有人想要借机引出主公的问题,更是能降低公孙瓒的警惕心,一旦时机到来,突施雷霆手段,这区区数千骑,不过是反手可灭。”
“哈哈哈!”
公孙度闻言抚掌大笑:“志才此言大妙!”
随即又扫向其余人,道:“诸位以为如何?”
“但凭主公决断!”众人齐呼。
“好!”公孙度道,“如此以不变应万变!”
顿了顿,又道:“传讯给黄忠,让他多加小心,防止对方突袭。其余各部照旧,新兵加紧训练,时不我待啊!”
“是,主公。”
众人散去。
公孙度本以为此事就这么暂时结束了,不想两天后,一封署有公孙瓒名字的书信送到了府上。
从书信中,公孙度得知他们二人说没关系也可以说没关系,但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真要较真的话,那他们还真就是一家人,同一个人的后代。不同的是,公孙瓒这一脉是主脉,公孙度这一支,则是连旁支都算不上。只是因为当初新朝时,公孙家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出为人陷害,不得不离开了家族。然后后来就有了公孙度这一脉,只是不知为何,他这一脉一向是一脉单传,至今已有数代人。
公孙度虽然吃惊,但既然已经离开,那就是离开,更别说过了这么多年,即便是有血缘关系,也淡了,至少心淡了。
不过看着书信的末尾,公孙度眼底多了几丝不屑,还有怪异。
“现在看我发达了,就想让我认祖归宗?想多了!不说别的,就说我这一身,除了血脉,其他的都与公孙家无关,就说我要是认祖归宗,辈分怎么算,是当叔叔,还是当叔爷,抑或是叔祖呢?”
至于平辈或是晚辈,公孙度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
第三百六十八章 赵云来访
得到公孙瓒的书信以后,公孙度也算是明白对方的意思,不外乎秀秀肌肉,然后好让他认祖归宗罢了。
对此,公孙度干脆懒得理会,直接扔到一边就不管了,就连魏攸、荀攸等人都没有通知。荀攸掌管乔杨楼,当然知道有书信一事,但具体是什么内容,他就不清楚,只能猜测是闲叙,就跟这话一样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天公孙度刚从外边回来,就得知有一名姓赵的壮士前来拜访,虽不知其名,但其他有公孙瓒的名敕。
姓赵?还有公孙瓒的名敕?
公孙度心底忽然有了几分期待,还有几分莫名。
“去将对方请到前厅,待某沐浴更衣后与之一会。”
“是,主公。”
公孙度之前接到阳仪的传讯,到乐浪巡视了一圈,此时归来虽算不上风尘仆仆,但就这样去见客人,着实有些不妥。
沐浴更衣过后,公孙度披着湿发就往前厅走去。虽然这样有些失礼,但是想到对方有可能是赵云,他就有些忍不住。
那可是“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的赵云赵子龙啊!
两千年后,赵云可谓是万人迷,人们心中帅气而又忠肝义胆的常山赵子龙,后来虽然证实很多都是历史中虚构的东西,但并不妨碍人们喜欢他。公孙度,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咯吱”一声,公孙度推门而入,缓步向里走去的同时,目光放到屋内之人身上。清秀而又略显俊朗的面庞,加上修长的双手,放到两千年后,确实是一个万人迷。
公孙度如是想着,却又颇觉惋惜:就是这身体看上去单薄了些,要是再壮上一些就好了。
嗯,相对如今已经能保证人人吃饱,身体都壮实了许多的辽东来说,赵姓汉子确实单薄了些,但这已经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好很多了,起码还算正常。大抵是公孙度看辽东的百姓看多了,才会有这种感觉的吧。
公孙度在大量赵姓汉子,赵姓汉子也在观察他。只不过公孙度发现赵姓汉子眼里竟有丝丝崇敬的味道在里边,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坐到主位上,公孙度拱手道:“不知客人所来为何?”
赵姓汉子在先前公孙度进来的时候就已起身,闻言一躬身,道:“在下赵云,字子龙,冒昧来访,还请大人见谅!”
公孙度喜道:“可是常山赵子龙?”
“然也!”赵云对于公孙度知道他丝毫不觉得奇怪,他觉得奇怪的是为何之前会有人寻他,而且还是以公孙度的名义。
接着,赵云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在下有一事不解,不知大人是从何处知晓在下的?”
“哈哈哈!”
公孙度心中对赵云的好感又多了几分,这是一个直爽之人,这样的人不喜勾心斗角,更多的只会做好自己的本分。
“早些年的时候,某从糜家商队口中得知常山有一人武艺高强,单枪匹马助他们击退了拦路的盗匪,那时某就在想究竟是何人有此勇武?于是便遣人打听,然后就得知常山赵子龙的名头。”
“大人过奖了!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谈不上什么名头,顶多算是虚名。”赵云赧然一笑,又有些释然。听这么一说,他倒是有了些印象,不过不太深就是了。
此事倒是不假,只是公孙度并非是事后才得知是谁,当时一猜就猜到可能是赵云,然后便遣人去寻,只可惜,竟晚了一步。当时赵云得知右北平的公孙瓒招募人手抵挡鲜卑,便带着在他归来后跟着他的乡勇前去相投。
公孙度淡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赵云见此,又道:“在下此来原因有二,其一是为了见感谢大人;其二,则是我家将军托在下将书信转交给大人。”
言毕,从怀中取出书信,上前递给公孙度。
公孙度顺手接下,并未立即打开,而是说道:“此话从何说起?”
赵云沉默了一下,眼含悲伤的说道:“大人既知在下乃是常山人士,当知当年鲜卑南侵的时候曾屠杀了无数百姓。”
“没错!”公孙度点头道,“鲜卑南侵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抢夺粮食、盐铁一类,再则这些塞外异族向来瞧不起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