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1 章(1 / 1)

三国之公孙大帝 独孤龟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还要早上半月启程,缘何此时才到?”

刘备自然不是想问缘由,而是告诉关羽公孙度和他们并非一条心。关羽却好像没有听出来,随意道:“大抵是碰上了大股黄巾吧!”

……

公孙度不知道刘备在给他上眼药,这会儿和张温、皇甫嵩一道入了中军大帐。

张温和皇甫嵩以公孙度官职高于二人为由,力请公孙度坐主位,但公孙度以朝廷任命张温和皇甫嵩为统帅为由拒绝了,坐于左侧上首。

二人只得从之,随后张温坐主位,皇甫嵩坐于右首。

张温既然坐于主位,当先问道:“眼下张角坚守不出,不知度辽将军何以见教?”

“见教不敢当!”公孙度摆摆手,淡然一笑,道,“不过,依本将看宜应速攻!”

张温一惊,与皇甫嵩对视一眼,均觉得此举有操之过急之嫌。

“度辽将军的意思是立即攻城?”

公孙度将二人的小动作都看在了眼里,回道:“不瞒二位,本将于日前得到消息下曲阳的张宝正领兵南来,平原的张梁亦是如此。”

“此二人各自所率大军不下十万,若是与张角合兵一处,想必二位不敢说一定能胜吧?”

“什么?”

张温和皇甫嵩都被惊到了,起身急问道:“将军所言当真?”

“千真万确!”公孙度面上也多了一丝凝重,张宝和张梁所率大军其中有多少精锐暂且不说,光是这二十万大军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待其合兵一处,必然引得官军恐慌,毕竟即便是度辽军的五千人也算进来,也不过三万不到。

这就不得不说董卓的厉害之处了,原本巨鹿的官军尚有四万余人,现在加上度辽军和皇甫嵩所率大军,竟还没有之前多,就可想而知了。

“如此,是要立即攻城了,而且一定要快!”张温和皇甫嵩同时说道。

公孙度点点头,道:“本将所率人马俱是骑军,不便攻城,要论游走射击,那是不差,但攻城就不成了。是以,还得有劳二位才是。”

“不过你们放心,虽然不善攻城,但是放箭压制城头的黄巾弓弩手还是没问题的。”

张温和皇甫嵩之前也见到了公孙度的度辽军,却是是人人有马,分外雄壮,本来还觉得可能帮不上忙,哪成想还能这么用,不由大喜:“哈哈!那就有劳将军了!”

“大家同殿为臣,理应如此!”

三人随后又商议一番,决定北门和西门佯攻,主攻南门,留西门让你撤退。

第三百二十五章 张角末路(上)

“攻城!”

作为朝廷任命的主将,张温向皇甫嵩和公孙度微微示意,便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杀~”

五百精锐步军抬着云梯,嚎叫着,向巨鹿发起了冲击。

隆隆的鼓声都不足以将其掩盖!

守城的黄巾却丝毫不乱,有序的进行着阻拦。

公孙度见此,知道该自己出手了,呼喝道:“汉升,你上!”

“是,主公!”

“如有必要,本将要你射杀敌将,以振军威!”

黄忠前出的身形一顿,高声应道:“是,主公,属下必让敌将明白冒头就意味着死亡。”

目送黄忠领兵前去压制城头的黄巾军,为攻城的大军提供掩护,公孙度回首见张温和皇甫嵩均是诧异的看着自己,不由轻笑一声,解释道:“或许接下来的话会让你们感觉本将是在说大话,但是本将还是要说,若论射术,汉升当为当世第一,也是有史以来射术最强之人,比之飞将军、霸王、飞卫、纪昌、养由基还要强上半分,大抵也就只有传说中的射日的后羿能比他强了!”

“什么?”

张温和皇甫嵩满心都是毫不掩饰的震惊,周遭听到这话的众将也是如此,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公孙度说的是真的,只是觉得公孙度为了为自己的手下扬名有些太过无耻了些。

不过不管如何,好奇心已经被引起,大家的目光都放到了黄忠的背影上,哪怕其中带着审视,那也是一种注视。

公孙度却这些丝毫不在意,反而一脸微笑的看着黄忠,给人一种颇为自信的感觉。

黄忠倒是没有感受到有什么不同,领着一千骑兵就是一个奔射,让城头的黄巾军想要反击都来不及。没办法,即便他们有着城池的便利,但仍是无法抵消度辽军奔射的射程优势。

“咦?”

两轮射击,皇甫嵩发觉了不对,面上出现了真正的震惊:“难道度辽军的每一个士兵的骑术都有这么厉害吗?”

随即张温也发现了问题,同样只是心底嘀咕,却没有开口:“只有这一部分能做到,还是所有度辽军都能办到?”

距离稍远,张温和皇甫嵩都只以为是骑术精湛,并未发现双边马镫,况且,公孙度为了暂时遮掩双边马镫,还特意做了准备,或许就算是离得近了,也不一定能发现。

公孙度眼角余光扫了眼战场,突然道:“没有投石车、攻城冲车的吗?”

“新的攻城器械还要几天才能到,至于原来的……”

张温苦笑一声,方才说出了实情:“都在之前的大战损坏了!”

公孙度回想起之前董卓派人攻城的情景,想来就是那个时候。

蓦地,公孙度想到一个可怕的可能:或许,董卓这是故意的,在这个时候其实他就已经有了不臣之心?

公孙度心底泛起惊涛骇浪,对于李儒有了更多的了解。

汉末三国的谋士之中,要说谁最起眼又最不起眼,又值得钦佩,公孙度只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李儒。

论谋划,董卓这样的脑残都能权倾朝野,何人敢说能超过?若非董卓自己作死太狠,难保不会真的完成改朝换代的可能,即便董卓不能,董卓的儿子也能。其所献之策均是无一不中,无一不是料敌先机,哪怕是在某名著之中,老罗也是对此事没有半点疏漏,显然对其也是多有钦佩的。

论忠诚,李儒忠心不二,哪怕董卓多次不采纳他的建议,哪怕最后董卓身死也没有侍奉二主,反而销声匿迹。以至于后来三国时期,竟没能见到他的身影!

公孙度也曾想过去招募李儒,但是因为李儒的低调,只是大抵知道他是哪人,在哪里长大等等却一概不知,第一次得知李儒的消息,大约是在两年前,鲜卑刚退走不久,乔杨楼的暗探,在找到董卓的时候,发现了疑似李儒的身影。

但是公孙度知道,那就是李儒,但是他更知道,到了如今这个时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就在公孙度想这些的时候,黄忠陡然眼神一凛,几乎是眨眼之间就将弓和箭捞在了手中。这还不止,黄忠右臂一用力,黄杨弓陡然弯曲,随着其手指的松开,弓身瞬间恢复了原状,一根铁矢凌空飞射而去。

整套动作看起来十分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