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教诲那也必是收获不小。
不过,张纮虽然心动,但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他觉得公孙度今日的举动很是诡异,往日里公孙度虽然没有明说要将其收归麾下,但那意思早已不言而喻。只是他心中尚有顾虑,才未拜主罢了,但是若不是他有意的话,也不会在此帮公孙度管理郡县,对此,二人之间可谓是心知肚明。
现在,公孙度明着是说为他介绍一个好老师,但是未尝不是赶他离开。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纮心中充满了疑惑。
公孙度感受张纮的目光,心中苦笑不已,暗道:难道我还能告诉你,不久之后辽东很可能挡不住鲜卑的大军,落到鲜卑手中吗?
一人,一郡,与一国相抗,虽然鲜卑人口稀少,也几乎全是骑军,于攻城不利,但是公孙度依旧无有半分把握,哪怕他自认为有着超越两千年的见识,三世的经历,亦是如此。倘若鲜卑攻汉,能早个一两年,公孙度便不会选择此地起家,抑或是晚上一两年,公孙度也自认会有三五成胜算。
甚至有着朝廷的鼎力相助的话,未尝没有一举击退檀石槐的大军的可能。
但是现在公孙度羽翼未丰,手下仅仅万余军士,朝廷又刚刚经历了帝位更替,难、难、难!
这算是一时疏忽,便会满盘皆输吗?
不管是不是,公孙度都不希望张纮因此身死。多活他张纮一个,便是为汉人增加一份底蕴,若是死了,或者被鲜卑活捉了,那就是削弱底蕴。一旦公孙度躲不过这次鲜卑来袭的打劫,身死沙场,那今后的五胡乱华,很可能会更加严重。
这话或许重了点,但要知道不仅是张纮,还有徐荣、柳毅、魏攸等人,还有糜竺,这影响绝对不小。
蝴蝶振翅都能海啸生,数人身死,未必不能引起大变动。
“数月前,某遣秦枪前往洛阳,但是至今未归,某担心出了意外,所以子纲此去不仅仅是游学,尚有代某查探其中详情的重任。”
公孙度寻了借口说道:“如此。还请子纲明日一早便动身前往洛阳。”
若是公孙度只是找借口,没有后边的这句话,张纮或许就信了。
“大人,对于查探消息纮并不擅长,不若另寻他人前往。”张纮摇摇头,也学着公孙度找了个借口拒绝了。
公孙度此时心里就像踩了狗屎一般恶心,但偏偏又不能说什么你胡说之类的,谁让他先找借口的呢,只能吞下苦果。
不过公孙度也没有放弃,苦思应该如何让张纮离去。
张纮也思索起了其中缘由。这好端端的,为何就非得要他离开呢?
公孙度此时还不知自己的做法引起了张纮的思索,他正沉寂在自己的苦思冥想中。
书房一时间就此沉寂下来,只剩下两道淡不可闻的呼吸声。
突的。
张纮开口道:“大人,正如大人所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半年以来,纮自认所学到的东西比以往一二十年都要多得多。”
“所以,若是大人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的话,纮是不可能离开的。”
公孙度闻言心底一惊,接着就是苦笑起来:“子纲,你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某怎么会有赶你离开之意。”
随即,公孙度却是想明白了,之前的一番言语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现在唯有实言相告。
君子何以欺之以方!
公孙度遂道出了鲜卑南下,侵扰大汉边郡一事。
听得张纮心头大震。
言毕,公孙度不待张纮开口,又道:“所以,某希望子纲能暂离辽东,一来可以暂离危险之地;二来,某担心朝廷一时半会不能得到消息,希望子纲能代为传信;三来,若是朝廷一时间不能下定决心,还请子纲能将此事告知家父,请他向陛下进言。”
“最后。”公孙度深吸一口气,方才缓缓道,“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此次鲜卑起兵十余万,哪怕杀至玄菟的仅有一两万人,也非是某所能抵挡的,若要解辽东、玄菟之危,唯有从外部着力。”
“某已让人到扶余、娄挹、高句丽三族散布鲜卑要攻打他们的消息。到时就算他们不出兵,只是警惕,也能牵扯鲜卑一二精力。”
“现在最关键的是,某担心朝廷不能派出足够的人马,所以希望子纲在必要的时候能为此次朝廷选派的大将出谋划策,以吸引鲜卑的注意力。”
此时鲜卑大举来攻,以现在辽东的万余人马要想守住六座城池,不异于痴心妄想,唯有依公孙度所言,方才有一线生机,却是一点不假。
只是公孙度说这么多,都逃不了一点,那就是让他离开,好有活命的机会。是以,张纮的眼神突的一定,起身拜倒:“纮,拜见主公!”
公孙度闻言不由一怔,若是往昔他是巴不得如此,但是现在他不敢应下了。
张纮却道:“主公若是不应,纮绝对不会去往洛阳。”
言已至此,公孙度还能说什么,只要张纮能离开就是,不过能得其拜主,亦是欣喜不已,伸手扶起张纮道:“哈哈哈,某得子纲如鱼得水,文王得太公,高祖得留侯,何愁大事不成也!”
“主公谬赞了!”张纮谦虚道。
公孙度摆摆手,道:“既如此,未免出现意外,子纲明日便出发吧。”
说完,公孙度回到书桌后,提笔写起了书信。
“是,主公。”张纮应了句,便等在一旁。
待公孙度写完,将其放在一边晾干之际。张纮说道:“主公,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事不可为,可退往乐浪、带方,待朝廷大军击退鲜卑大军,再回来不迟。”
“嗯,某知道了。”公孙度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另外,注意打探一下秦枪的消息,看到底是出了什么意外。”
“是,主公。”张纮却以为公孙度是将他的建议听到耳中了,不由松了口气。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迁移完成,鲜卑骑兵至
转眼间,四五天时间过去。
西盖马、高显二城的迁移已经全部完成,公孙度在留下魏攸稳定民心,柳毅率三千人马镇压襄平之后,就带着阳仪等一众亲兵急急忙忙赶往了候城。
迁移虽然完成,但与原计划却是略有不同。
自收降胡梓,公孙度治下便有了八万多户,共计三十余万人口。其中原高句丽人,约有十万。本应有三万分散高句骊等城,剩下的居于襄平。
檀石槐的鲜卑大军突然乱入,就打乱了公孙度的计划。若是继续迁往候城,不说会不会碰上鲜卑骑兵,就说候城处在玄菟郡最西侧,是最贴近鲜卑草原的城池,一旦战起,必然首先被攻。以鲜卑大军的实力,候城守住的几率极低,若是继续迁徙过去,不异于将其推入火坑。
是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