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叫板副区长
王宇辰满嘴跑火车:“副区长伯伯,我到月湖旁边的林子里挖野菜,台风来了下起了大雨,我躲在月湖边的凉亭里躲雨,就听到湖边哗啦一声,有块青石板落到了水里。我心里好奇就跑到湖边看,发现青石板下面的泥土里露出一些东西。”
“我用挖野菜用的小锄头挖开泥土,就看到里面有银元宝--我在天然舞台看戏文时见过元宝,知道这是宝贝,所以捡了个银元宝赶紧跑到派出所,交给了警察叔叔--不,警察阿姨。警察阿姨可好了,还把自己的衣服让我给穿。”
季丽丽也在人群中,听到王宇辰提到自己的名字,笑着冲他比了下大拇指,这小家伙,倒有良心,在副区长前不忘夸自己,这下可露脸了。
陈副区长连连点头:“这传说中的月湖宝藏,在台风天现世,得到你及时的保护,这也是缘分啊。你保护国家珍贵文物之举,要好好表彰。报纸要进行宣传,教育局也要表扬--”
这后面一句话,却是区长对跟在后面的报社记者、教育局领导说的。
陈副区长又和王宇辰聊了几句,记者给陈副区长和王宇辰一起拍了照片,末了,陈副区长对王宇辰道:“我们的献宝小英雄,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你既然叫我一声伯伯,我可不能让你白叫了。”
这是陈副区长打趣之语,每次台风来袭,紧靠三条江的海曙区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他虽然是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区长,一样要为抗台救灾操碎了心--年年甬城市都有百姓因为台风而受灾,甚至受伤乃至死亡,他身上的压力极大。、
可是没想到,今年台风居然刮出了一个传说中的藏宝洞,据考古专家初步分析,其中有几件青铜器和瓷器堪称国宝,这可是大大的政绩,比抗台成功还有光彩,说不定还能在中央级报纸上露个脸。
在陈副区长看来,王宇辰就是个献宝童子,所以态度格外亲善。
病房中的众人都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幕,陈副区长日理万机,难得有放松的时候,这次探望献宝小英雄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你好我好大家好,并没有人真的认为王宇辰会提出什么正儿八经的要求了--
很多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看到这样多的大人早就吓慌了,话都说不整,王宇辰刚才的表现较为出色,想来应该也不会冒出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来。
这时,只听王宇辰甜甜地道:“谢谢副区长伯伯,不过我的爸爸妈妈很关心我,我不缺什么东西。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不能因为自己做了好事,就讨要东西。”
陈副区长哈哈大笑,旁边的人们也含笑点头,王宇辰这话是最吻合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的,嗯嗯,真是个好孩子。
可就在这时,王宇辰话锋突然一转:“我现在年纪还小,正在上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读书。可是,我觉得我现在的学习方式不适合我,甚至有可能耽误我的进步。副区长伯伯,你能不能帮我一下?”
这话一出,病房内的人都惊呆了,这、这是怎么回事?眼前的这个乖孩子小可爱是在控诉学校和老师吗?这可是一桩天大的罪名啊。更何况是直接告状告到了分管教育的副区长面前。
朱明和王建设也愣住了,甚至顾上不拦住王宇辰的话头。
陈副区长也没料到王宇辰会说出这番话来,他眉头一皱:“怎么回事?王宇辰小朋友,是你所在的学校老师对你不好吗?”
王宇辰摇摇头:“不是,我们班级的崔艳群老师对我很好,非常关心我,天天留在我学校里开小灶补课。”
陈副区长脸色稍蔼:“这是崔老师关心你啊。”
王宇辰小大人一样一摊手:“我知道这是崔老师关心我。可问题是,崔老师的这套学习方式不适合我啊。因为我是天才。”
病房里安静了片刻,突然哄堂大笑起来,如果换了个年纪稍长的孩子当着副区长的面自吹天才,大人们只会呵斥他不知天高地厚,可是王宇辰年纪实在是小,坐在病床上摇头晃脑,只让人觉得可爱,并没有心生反感。
陈副区长忍住笑,摸了摸王宇辰的脑袋瓜:“嗯,伯伯看得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过,再聪明的孩子也要好好读书,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后啊,你还要上初中、高中,考个名牌大学。你爸爸是从杭大毕业的,你以后也要争取考入杭大。”
王宇辰认真地点点头:“我也想上名牌大学,但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想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的学习。陈伯伯,请相信我,我真的是个天才,我已经自学完了所有的小学课程,如果让我继续在教室里和别的同学一起按部就班地读书,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甚至耽误了我继续进步。”
这段话,条理分明,简直不像一个才6岁的孩子说的。
陈副区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意识到,这叫王宇辰的孩子,既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在说大话,就在这时,王宇辰又道:“陈伯伯不相信的话,可以当场考我,看看我掌握的知识够不够丰富。”
陈副区长失笑地摇了摇头:“呵,小家伙,你这是摆明车马啊,好,我就考考你。”
陈副区长当众让王宇辰做了几道数学题,他挑选的还是三四年级的题目,可是王宇辰连纸笔都不需要,直接就心算了出来。
王宇辰小露一手,陈副区长还真被提起了兴趣,看样子,这孩子的确没吹牛,有些真材实料,他问道:“你真的才上一年级?”
这时,文化局的局长在旁边道:“陈副区长,这事我有印象,王建设同志调到文化馆后,孩子的入学事宜还是我们单位协调安排的,这孩子今年刚入大梁街小学,开学才没多久,按照正常教学进度,他应该刚刚开始学拼音字母。”
陈副区长兴趣更浓:“来,取纸笔来。王宇辰,你会默写古文吗?”
王宇辰毫不迟疑,断然“应战”:“陈伯伯,我给你默写一篇《出师表》吧。”
护士很快取来了纸笔,王宇辰当着众人的面,不顾手腕上还挂着盐水,扒在床头柜上运笔如飞,边写还边大声背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王宇辰刚落笔,陈副区长已经迫不及待地亲自动手取过了床头柜上的纸,才看了一眼,就点点头:“这字不错,看得出是下了点工夫的。”
--王宇辰心说,我从重生觉醒记忆起,就一直坚持练字,学的是此时还没有出名的硬笔书法开拓者庞中华的风骨--庞要等到80年代才出名--就是为了在这样的场合一鸣惊人,如今的社会讲究字如其人,字写的好,走到哪里人家都会高看一眼,自己的苦功没白费。
陈副区长再细看内容,却见洋洋洒洒一篇古文一字不错,他赞赏地点点头:“这篇文章,就算是让初中生来默写,也不见得写得好,我那儿子就默写不出来。好好好,小家伙,现在伯伯相信你,的确有些真材实料。”
王宇辰企盼地道:“那我能不能不用在学校上课了?”
陈副区长正色道:“每个孩子都要读书上学,这可是国家的规定,你就是再聪明,也不能头上出角。这事,以后再说吧。”
陈副区长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台风还没过境,他有的是事要忙。
朱明和王建设一直送到门口,看着副区长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雨中,两人面面相觑,朱明长长吐出口气:“王建设,辰辰他都干了些什么啊?怎么又闹出献宝一事来?他在平河县跟着沙青沙林救人,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了,可刚到甬城不久,怎么就在月湖边挖出什么宝贝来?”
王建设苦笑着道:“你问我,我问谁?我也发现,自从你经历过那事后,辰辰一下子成熟了不少,难道真的说,苦难让人成长吗?可辰辰才只有六岁啊。”
朱明感慨地道:“你也看到辰辰刚才和陈副区长的对话了--我的老天啊,那可是副区长啊,就算是我对着副区长说话,也说不利索。可咱们那儿子倒好,和副区长你一言我一句,甚至还向他讨要不上学的‘特权’。”
王建设重重一拍大腿:“你不提这事还好,一提这事,我就来气!刚才这小子和陈副区长叫板,可把我吓出一身冷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我们做父母的平时教唆孩子乱说话呢。这臭小子胆肥了,我非好好教训他一顿不可。”
朱明拉住怒气冲冲的王建设:“等等,这事儿陈副区长都已经亲自过问了,他并没有当场拒绝辰辰,显然另有主意,咱们就算是身为父母也没必要横插一手,还是静观其变。”
“你想想,在此之前,你可知道辰辰已经自学了这样多的课程?《出师表》啊,那可是初中的学习内容。这以前崔艳群老师特意来家访,说辰辰自学了一些课程,可我没想到他的进度居然这样快。也许,我们真的该给辰辰一定的自由,这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出人意料呢。我看啊,咱们再不能把他当普通孩子来抚养了。”
王建设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正是王宇辰默写的《出师表》,陈副区长看过《出师表》后就将这张临时撕下的病历纸放在了一边,王建设不知何时珍惜地捡了起来,细细叠好,放在口袋里。
他抚摸着纸上一笔一画虽然稚嫩却自成风骨的字,忍不住咧开嘴笑道:“是啊,辰辰这孩子,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啊,我这父亲的,突然有些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了。你说,这笔字他是怎么练出来的?难道孩子他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
这时,病房里传来王宇辰一阵咳嗽声,却原来他正在挂盐水突然遇到副区长为首的一群人来探望,勉强提起精神表演了一出天才秀,这时小身子骨再也支撑不住,重重咳嗽起来。
朱明和王建设再也顾不上讨论孩子的学业,转身冲进病房,耐心细致地照顾起王宇辰来。
王宇辰很倒霉,感冒转成了哮喘,饶是他努力锻炼身体,依然在医院里躺了两天才出院。
这时,铺天盖地的报纸已经把月湖宝藏的事传遍了整个甬城,连带着王宇辰这献宝小英雄的相关事迹也家喻户晓。
说起来甬城当地的记者相当敬业,居然不知从哪个渠道得知了王宇辰在平河县勇救海外侨胞一事,好家伙,这下王宇辰更坐实了少年英雄的名号--无意中发现月湖宝藏尚算是机缘巧合的话,那从坠河的小轿车里救出侨胞及亲人、司机5口人,就是真正的英雄事迹了。
这年月,种花家刚刚从动乱的十年中走出来,王宇辰天才儿童+英雄少年的“设定”特别受老百姓追捧,也就是如今没有网络,不然的话王宇辰肯定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网红。
可就算如此,报纸、电台的报道依然将他打造成了一个热点--所以,当王宇辰再一次踏进大梁街小学的校门时,立刻被无数认识不认识的同学围住了,带头的正是向阳院里的玩伴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他们围着王宇辰如同一群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辰辰,你真的摸过月湖藏宝洞里的宝贝吗?”
“王宇辰,你有没有带几个银元宝让我们摸一摸?”
“王宇辰同学,下次再到月湖边挖宝,一定要带上我,我力气大,可以帮你挖很大很大的洞,我听爸爸妈妈说,月湖那儿还埋藏着更多的宝藏。”
“辰辰辰辰,你真跳下河救过人吗?哇,你比解放军叔叔还勇敢。”
王宇辰被热情的同学们吵得晕头转向,正不知该如何是好,突然一只手伸了过来,一把拉住他的小手,如同老母鸡扶着小鸡崽一样,另一只手挥舞着,驱赶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同学:“都回教室去。上课铃快要响了。谁再围在这儿,就罚他一个人擦教室的玻璃窗。”
是崔艳群老师。
班主任一出,谁敢争锋,学生们顿时作鸟兽散。
王宇辰背着大书包老老实实向崔艳群行了个礼:“崔老师好。”
崔艳群心情复杂地打量着眼前的小萝卜头,这个孩子实在是她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从来没见过在古灵精怪的孩子,他怎么就那么会惹事啊,刚在自己的办公室当着众老师的面表演了那一份聪明天资,就立刻又上演了一场轰动整个甬城的月河挖宝献宝,还被连带着发现早在他上学前,就已经舍己救人--咳咳,王宇辰声明,没有“舍己”啦,自己有着一身出色的水性,又带着橡胶轮胎,怎么也淹不死自己的。
崔艳群无声地叹口气,这孩子实在是太出色了,出色得连自己也难以培育,她牵着王宇辰的手道:“王宇辰啊,你跟我来,到教务室去一趟。”
王宇辰乖乖跟着崔艳群来到了教务室,一如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年级小学生,教务室里,几个年级颇大的老师正在喝茶聊天,见到崔艳群带着王宇辰进来,一个中年妇女模样的老师笑道:“哟,我们的小英雄来了?来来来,不要紧张,这里有几份试卷,你做一下。”
王宇辰坐到桌子边,看到上面早就准备好了试卷铅笔橡皮,就知道这是一场公开的测试,他也不怯场,打开试卷,抓起笔,埋头就写起来。
试卷有好几份,内里的知识点涵盖了整个小学年级的课程,甚至有部分初一的内容,如果是普通的小学生哪怕是6年级的老生,面对这样的综合试卷也要咬笔头,可问题是王宇辰是个重生者,这些题目在他眼里如同儿戏,下笔如飞。
崔艳群上次就亲眼见识过王宇辰的“妖孽”,这时也懒得看了,只是低声和那位中年妇女搭话:“吴老师,没想到这次教研室请你出马来现场考察王宇辰,你可是我进修时的老师啊。”
吴老师笑道:“陈副区长亲自给教育局打了招呼,局长重视,所以让我来把把关,掌掌眼。我也正好想见识见识小英雄真人呢。你是不知道,听说月湖宝藏里有好几件是稀世珍品,甚至惊动了中央领导呢,可把陈副区长乐坏了。”
崔老师附和道:“可不是,这事儿如果隔在古代,那就是祥瑞啊,虽然咱们新中国不作兴这个旧风俗,但稀世国宝显世,总是个好彩头。不过,吴老师,教研室真得准备让王宇辰不参加学校正常教学,自行学习?我总觉得这样有些不妥,这孩子才多大啊,没有人领路,走歪道路可就毁了他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