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是倒蛋不是捣蛋
王宇辰美得连眼睛都眯起来了,大口吃着溏心蛋,蛋黄从嘴角边流出来都顾不上擦,最后连满满一海碗蜂蜜水都咕嘟嗜灌到了小肚皮里。
好吃,真好吃!
要不,再煮两个过过瘾?
王宇辰打量着放在角落稻草堆上的几百只鸡蛋,突然心里有些内疚,唉,自己在家里吃溏心鸡蛋吃得肚撑,可妈妈还被关在仓库楼上受罪,爸爸顶着烈日四处奔波,不过,没办法啊,自己人小体弱,只能先顾着攒第一桶金了。
门口响起怯怯的声音:“辰辰,你在吃鸡蛋啊?真的是双黄蛋吗?”
王宇辰一扭头,却看到谢玲挽着她妈妈柳涛的手站在厨房门口。
王宇辰忙抹了一下嘴角的蛋黄:“真的是双黄蛋,可好吃了。”
谢玲看向身边的妈妈:“妈,我也想吃溏心蛋。”
柳涛扯了一下女儿的手,对蒋婆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家里的鸡蛋正好吃光了,我刚才听辰辰嚷嚷着你们这儿卖鸡蛋,是真的吗?”
叫卖鸡蛋的是王宇辰,但柳涛自然不会以为是这小伢儿自做主张卖鸡蛋,还以为是蒋婆婆的主意。
蒋婆婆小口小口吃着鸡蛋,对柳涛点了点头:“辰辰说卖鸡蛋那就卖鸡蛋。”
柳涛瞟了眼角落稻草堆上的鸡蛋,这稻草是家里的煤灶引火用的,几百个鸡蛋就这样堆了整整一个角落,她笑道:“是啊,你们家的鸡蛋买得也太多了,一时半会肯定吃不光,方便的话,就卖给我家几个。”
王宇辰看到这第一个上门的顾客,热情地道:“想要几个鸡蛋尽管拿吧,自己挑。”
柳涛再一次无视王宇辰,迟疑了一下,对蒋婆婆道:“那个,我刚才听到辰辰嚷嚷,这鸡蛋7分钱一个,是真的吗?”
如今供销社的鸡蛋,7角2分一斤,一般一斤能有8个鸡蛋,差不多9分钱一个鸡蛋,如果是双黄蛋的话,个儿大,价格还要贵一点。
王宇辰刚才嚷嚷的7分钱一个鸡蛋,实在是便宜到家啦!
柳涛担心王宇辰一个才四岁的小伢儿,口齿不清说错了,这才向蒋婆婆求证。
蒋婆婆毫不迟疑:“辰辰说7分一个,那就7分一个!”
柳涛眼睛一亮:“真的?!那可太好了--不不不,我是说这可方便我家了,不用为了几个鸡蛋就顶着大热天的太阳出门。那,我要10个鸡蛋,等等,嗯,能不能给我20个鸡蛋?”
柳涛一幅占了便宜不好意思的神情。
王宇辰却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当然知道自己7分钱一个鸡蛋卖便宜了,用粮票换鸡蛋再用鸡蛋卖钱,一出一进,自己吃亏了。
可是,这个亏却是王宇辰主动吃的,因为他需要现金,如果自己想用邮票捞第一桶金的话,人家邮局却不认粮票,只收现金。
王宇辰原本直接找邻居把粮票卖成钱,可是几百斤的粮票不是谁都能一口吃进的,而且因为妈妈朱明被关,教职员工们都不敢和她家打交道,万一那个瘦猴子横插一脚,还平添一场祸事。
先用粮票换鸡蛋,再贩卖鸡蛋,虽然里外里要折腾一翻,还受点损失,可这已经是王宇辰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了。
这也是才四岁的他唯一能做到的了。
柳涛欢欢喜喜拎着20个鸡蛋走了,王宇辰看着手里的一块四毛,心里苦笑,这是自己重生后赚到的第一笔钱啊,不过如果妈妈和爸爸在家,看到自己做这样的败家生意,就算自己年纪小,小屁屁也得吃一顿打。
王宇辰又吆喝了一会儿卖鸡蛋,虽然有教职工和家属从门里探出头观望,却并没有几个人来买。
王宇辰却也不急,等下午太阳快落山了,才和奶奶一起,拎着一个装满鸡蛋的小篮子出了家门。
“卖鸡蛋喽,卖鸡蛋喽,7分一个双黄蛋,便宜卖喽。”王宇辰挽着奶奶,沿街叫卖着。
这个时辰,从农村进城的换蛋的农民都已经回家了,这个年月交通不便,没有班车下乡,农民进城全靠11路公交车--两条腿,或者自行车,一来一回要花不少时间,如果不想赶夜路,就只能早点回村。
可偏偏这个时候,也是家家户户捅开煤炉做饭的时候,在没有冰箱的年月,人们买菜都不敢买得太多,现吃现买,怕放家里天气太热馊了,变质吃坏了肚子。
总有那么几户人家锅里油都热了,突然发现少了姜蒜鸡蛋什么的。
所以一听到王宇辰稚嫩的叫卖声,很快就有人从厨房窗户里探出头来:“来几个鸡蛋--真的只要7分一个?粮票能换不?”
王宇辰笑着道:“只收现钱,不收粮票,7分一个,可便宜着呢,包你满意。”
人们惊诧地瞟了眼王宇辰,又瞟了眼拎着篮子的蒋婆婆,以为这小伢儿的话都是这位阿婆教的,等看到蒋婆婆面无表情点点头,他们才松口气,纷纷掏钱买蛋。
因为7分一个双黄蛋的确便宜--有的人家买了鸡蛋直接在碗里打了一个检验是否真的双黄蛋--一篮子鸡蛋很快卖光了。
王宇辰手帕里包着一叠纸币和硬币,开开心心和奶奶回了家,转身又拎了一篮子鸡蛋出门叫卖。
瘦猴子抱着胳膊,站在教工宿舍外的空地上,冷眼看着蒋婆婆和王宇辰忙进忙出倒腾鸡蛋,他在心里冷笑,的确,粮票换鸡蛋是通行的做法,连他自己家平时也经常用多余的粮票换鸡蛋,他不可能拿着这件事去整朱明家的一老一小。
可是,这先拿粮票换鸡蛋,再拿鸡蛋换钱,一进一出,一来一往,就要实打实吃不少亏,朱明家的糊涂阿婆和小伢儿吃亏上当,那正是自己巴不得的事,更不会因此而出面阻拦。
瘦猴子打定主意,等到了傍晚,自己妻子回家了,让她也到朱明家买些鸡蛋,多买些,有便宜不沾是王八蛋。
数日之后,王宇辰看着稻草堆上剩余的十来个鸡蛋,再看了看摊了一桌子的零钱,松了口气,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是把粮票换成现金了。
幸运的是一切都还顺利,到了后来,连教工宿舍的员工和家属们也忍不住贪便宜的心理,抢购了不少鸡蛋。
现在,王宇辰手里有了31元5角,加上俞素梅送的钱和自己家抽屉里的积蓄,有近60元钱。这,在1976年,可相当于两到三个人的月工资,不折不扣一笔“巨款”。
接下来,就该拿这第一桶金去买邮票了!
平河县电影院旁边是该县最大的邮局,门口立着标志性的绿色邮筒,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寄信、寄包裹。
一名邮局女职工坐在高高的柜头后面,正在处理着手头的资料,突然听到柜台外面传来一个细细的声音:“我要买邮票。”
邮局职工头也不抬地道:“要几分的?”
细细的声音道:“我想要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有多少要多少。”
心不在焉的邮局女职员一怔,这才抬起头来,她一眼看到,一个小伢儿被一个阿婆抱着,正扒在柜头窗口后面,冲着自己露着牙齿笑着。
女职员一皱眉,把手里的笔在桌子上重重点了点:“搞什么名堂。全国山河一片红?没有。你是来寄信的,还是来捣乱的?”
小伢儿挠了挠头:“没有?怎么会没有?我明明记得这邮票公开发行过的啊。这位阿姨,我不寄信,我就是想买邮票。”
女职员生气了:“你不寄信买什么邮票?我看你就是故意来捣蛋的!这小伢儿不懂事,这位阿婆怎么也不管着点?快点抱走。”
小伢儿--王宇辰急了:“我不寄信怎么就不能买邮票了,我有钱还不行吗?”说着,把捏在手里的一叠钱通过栏杆下的窗口塞了进去。
女职员瞟了眼小手里的一叠钱,顿时吓了一跳:“你个小伢儿怎么拿着这样多钱?阿婆,快把钱收起来。”
柜台口的嚷嚷声引起了其他员工的关注,一个花白头发的中年职工端着一杯茶踱了过来:“小张,出什么事了?”
姓张的女职员道:“这个阿婆带个小伢儿不寄信却闹着买邮票。这不是胡闹嘛。”
王宇辰嘟囔道:“谁胡闹了。不寄信就不能买邮票吗?我集邮呀。”
端着茶的中年职工原本漫不经心,可听到王宇辰说集邮两字,顿时眼睛一亮:“咦,你这小伢儿居然知道集邮,嗯,是你爸爸妈妈说给你听的吧?唉,这年头大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花钱买邮票用来集邮啊。”
王宇辰也懒得解释,一迭声嚷嚷道:“我要全国山河一片红,有多少要多少!”
听着一个小伢儿在那儿豪气十足地嚷嚷,想把邮局里的邮票都包圆了,中年职工哈哈笑起来:“你家大人倒是有些眼光,全国山河一片红吗?这邮票我记得是1968年11月发行的,咱们邮局里也进了一些,不过后来上面通知是错票,都回收了,除了少量流通在外的,就是有钱都买不到。”
王宇辰顿时傻了眼:“真的没有了吗?能不能帮我到库房里找找?我、我可以多付点钱--”
旁边的女职员不满意地道:“你这小伢儿怎么说话的?什么叫多付点钱,咱们邮局是国家单位,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一分也不会多收你的。李所长说没有肯定就没有。”
原来那捧着茶杯的中年男职员是这家邮局的所长,他在这里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他既然说库房里没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那肯定就没有。
李所长看到王宇辰有点垂头丧气的样子,起了好奇之心,呡了口茶问道:“小伢儿,你喜欢集邮?”
王宇辰在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我才不喜欢集邮呢,那样多的邮票,也就有限的几种特别值钱,其他的邮票涨幅连通货膨胀都比不上,但他脸上还是浮现出最可爱的笑容:“是啊,这位伯伯,我喜欢集邮。”
李所长用逗小孩子的口气道:“那你为什么喜欢集邮呢?是因为看着邮票花花绿绿好看吗?”
王宇辰用背书一样的口气道:“邮票不仅仅可以用来寄信,它还是历史的一面窗口,通过邮票可以认识经济发展,人文历史和艺术审美--方寸之间,尽览世间风云。”
李所长一怔,继而哈哈大笑起来:“小伢儿,你这话是大人教你背的吧?不错不错,你小小年纪,还没上幼儿园,就能背得出集邮的意义,这可比我上小学的儿子还强啊。”
李所长来了兴致:“全国山河一片红是没有的,不过我这儿倒有些好看好玩的邮票,小伢儿你等着。”
李所长匆匆上了楼,不一会儿带了一个信封下来,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倒在柜台上,却是一堆不同面值的邮票。
李所长指点着邮票道:“这是咱们邮局历年以来发行的邮票,还有各地的地方邮票,我以前看着好玩,就收集了一些,可惜现在有心集邮的人越来越少了,小伢儿你喜欢,就买去吧。”
王宇辰瞟了下邮票,这些邮票品相倒是不错,可是,相对全国山河一片红未来的增值相比,这些邮票就是垃圾。
但是,他不想拒绝了这位李所长的好意,这李所长喜欢集邮,没准他知道一些珍邮的下落,通过这位热心的李所长,自己也许能收集一些难得的好邮票,毕竟以自己如今才只有四岁的身子骨,实在办不了什么正经一点的事--倒卖几个鸡蛋都要靠奶奶当保护伞呢。
王宇辰没口子地谢了李所长,又用一个四岁小孩子该有的眼光,挑了几张图案特别好看的邮票,花了几角钱买了下来,临别前还请“李爷爷以后帮我找些好看的邮票。”
装着小孩子说话实在让王宇辰心里恶寒,但李所长却听进心里去了,他点点头:“好啊,以后我可以介绍小朋友认识几个大朋友,他们都喜欢集邮。”
王宇辰由奶奶抱着,正准备出门,突然,李所长想到了什么,扬声道:“小朋友,你如果真想要全国山河一片红,可以到农村去找找,也许有些偏僻的小邮政所会存留着没有回收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不过我可提醒你,按照国家规定,这错品邮票没有什么集邮的价值。”
王宇辰乖乖地道:“谢谢李爷爷。”
是啊,按照国家规定,无论是邮票还是钱币,错品都是没有价值的,但是规定是一回事,民间反响却是另一回事。在后世,全国山河一片红涨到了百万天价!
幸运的是,如今人们连肚皮都吃不饱,更顾不上集邮这种“玩物丧志”浪费钱的事了,也只有王宇辰这个重生者,才会捏着一把现金跑到邮局求购邮票。
王宇辰和奶奶回到家里,自己煮了一个溏心双黄蛋吃,在里面舀了大大一勺子的蜂蜜,一边大口嚼着热乎乎的鸡蛋,一边在心里唉声叹气,这第一桶金可真不好赚啊,自己明明拥有后世的记忆,可以按图索骥地走一条最平坦不过的发财金光大道,可真正施行起来,却是千难万难,连一张邮票也有钱都买不到。
难道自己只能等80年猴票上市?猴票涨幅是不少,可和全国山河一片红相比却远远不如,而且变现需要的时间较长,差不多要花十年,自己可耗不起这样的时间。
王宇辰正没心没肺地吃着溏心蛋,突然听到外面轰隆一声雷鸣,乌云滚滚,下起大雨来。
江南的午后经常会向雷阵雨,王宇辰早就把院子里的衣服收了进来,所以只是无聊地趴在窗口看着密集的雨点打在青石板上,又慢慢地在低洼处积成了水潭。
如果换在以前的王宇辰,身为一个才四岁的孩子,肯定会屁颠屁颠撑着一把破雨伞到院子里淌水玩,可现在王宇辰的豆芽身子里,藏着的却是两世为人的思想,自然不屑于干这种无聊事。
王宇辰更多想的是如何弄到更多的钱,怎样到偏远乡镇的邮政所淘宝--
呯呯呯,门口突然响起拍门声,正坐在桌边发呆自语的奶奶站起身,不紧不慢走向门边:“谁啊?”
“是我,蒋阿婆,我是周强啊。”门外传来略带点佝束和慌急的声音,还有碰撞和推挤声。
王宇辰一皱眉,周强,他是谁--等等,前几天卖双黄蛋的老汉自称周强,这大雨天的,他怎么跑到自己家来拍门了?
等王宇辰放下吃了一半的溏心蛋,迈着小短腿跑到门边时,奶奶已经把门打开了,挤在门口的正是一脸尴尬笑容的周强,以及三四个换蛋的农民,他们的衣服全被雨打湿了,滴滴答答往下滴着雨水,沉重的蛋篓把小小的走廊都挤满了。
奶奶这时有些恢复了神智,忙道:“唉呀,大家怎么湿成这个样子了?快快进来,我给你们煮碗红糖姜汤喝。”
周强等人一边腼腆地道:“真是对不住,出门遇到大雨,实在没地方躲,想到了蒋阿婆你家,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一边抬着蛋篓往厨房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