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近水楼台难得月
刘端着相机的手一开始有些发抖,但渐渐的那一页页文件在他眼里变成了美元、台币飞舞,他的贪婪已经压倒了一切。
刘的妻子在门外徘徊着,她身为刘的结发人,自然最明白刘的心意,她甚至已经隐隐猜到刘想做什么,只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她如果向上级部门检举揭发,这个家庭就算毁了,儿子的未来也完蛋了。
刘的妻子咬了咬牙,掏出一把备用的钥匙,打开了书房门,听到门口的动静,正在拍照的刘连昆一惊,失手把相机掉在了桌子上。
刘的妻子一眼看到摊了一桌子的文件,又看到了桌子上的微型相机,她也是接受过保密教育的人,如何不知道丈夫正在做什么勾当,当时泪水夺眶而出,大步上前,一把抓过桌子上的微相机,打开后盖,把胶卷扯了出来,又重重把相机砸到地上。
她指着刘骂道:“老刘,你、你在做什么?!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咱们的孩子想想!你这是在叛国!你赶紧收手吧,向组织坦白!不然的话,我、我宁肯自杀!”
刘连昆一惊:“胡说八道什么。好端端的,说什么自杀不自杀。”
就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有人在外面扬声问:“刘连昆在家吗?”
刘连昆一惊:“谁啊。”他以目示意妻子,妻子也摇了摇头,那声音很陌生,不是邻居也不是同事。
屋外的人正是关新,他确认听到的是刘连昆的声音,向身后的几名战士打了个眼色,顿时,一个熊背虎腰地战士重重一脚踢出,咣,门直接被踢开,在关新的带领下,战士们一涌而入,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刘连昆。
刘连昆顿时明白东窗事发,他一屁股坐倒在地上,下身散发出恶臭的气味,却是吓得失禁了。
关新都懒得多看一眼刘边昆的丑样,他已经抓捕过好几个逃亡者、背叛者了,国家太大了,10多亿的人口,出几个歪瓜裂枣并不意外,尽早处理了就是。
关新大刀金马坐在书房里,鄙视着刘连昆:“刘连昆,你背叛国家背叛人民,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现在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和湾湾情报组织联系,说手头有一批绝密情报,让他们高级情报人员到大陆来亲自领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此前在广州,他们不是派了个第六处副处长庞家钧和你接头吗?这一次,你让他们来条大鱼,最起码,得是副局长级别的。”
刘连昆瘫软如泥,他此时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落入了反谍机构的眼里,如此说来,自己提供给湾湾的情报都是假的,他忙不迭道:“是是是,我一定将功赎罪。”
不久,湾湾情报组织就通过接头人张志鹏传来的消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卷微缩胶卷,上面是刘拍摄的部分文件。
湾湾情报组织近几年来,连连受到大陆的重大打击,损失惨重,但是,背后的主子美国人却给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加大对大陆的情报收集力度。
美国人虽然在官方没有和湾湾的交往,但实际上势力深深控制了湾湾的党政军经各方面,可谓名符其实的太上皇,面对主子的压力,湾湾情报组织虽然损失惨重,但只能继续加大情报搜集力度。
刘连昆是湾湾情报组织的镇山之宝,代号就是001,由此可见重视程度,此次刘连昆要求派遣高级官员见面交接情报,湾湾情报组织起初还有些迟疑,但当微缩胶卷冲洗后,上面拍摄的文件封面显示是军委秘密会议后,顿时大喜过望,这可是绝无仅有的情报啊,如果能拿着这封情报向美国人请赏,那还不得升大官发大财?
当下,一个由副局长亲自带队的小组以台商的名义进入大陆,约定在甬城和刘连昆见面,自然,当他们下机时,迎接他们的不是刘连昆,而是张铁城带队的反谍情报人员。
王宇辰心情极好,他甚至化身普通游客来到机场,亲眼见证了湾湾情报机构人员被捕。
王宇辰小时候接受的也是两岸一家亲的教育,他当记者后,有一年刮台风,湾湾的渔船跑到象山港避风,当地台办送去食物饮水安排住宿,王宇辰还据此写了一篇表扬报道。
可是后来当他得知湾湾把避风的大陆渔民反锁在船舱里,任船只在海上飘泊,最后活生生饥渴而死后,就再也不把湾湾当同胞看了,而成为一名坚定的梧桐分子。
留岛不留人嘛。
不过,人力有时而穷,哪怕有王宇辰提供的信息预警,有些事依然是难以挽回的。
这其中,发生在江苏的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依然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
1991年6月,由于安徽淮河流域连下暴雨,河水暴涨,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到4200多万人。
水火无情,洪涝灾害比森林火灾更难控制,虽然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早早接到预警,做好了充足的救灾准备,加固堤坝,转移群众,屯积物资,可是这天上的雨水可没法堵住。
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浙江、四川、河南、湖南、贵州、湖北、吉林、黑龙江等地连遭洪涝灾害,全国共有3.6亿亩农作物遭灾,绝收4827万亩,倒塌房屋498万间。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及时转移了群众,此次大灾只造成数百人死亡,要知道,另一时空,因灾死亡达5113人!
王宇辰自然也希望少死人,最好是不死人。可问题时,他脑海中的报纸相关报道大而化之,只有“因灾死亡人数5113”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至于这5000多人具体因何而死,死在何处,事发时间,姓何名谁,都是没有丝毫线索。
王宇辰只是一个重生人士,又没有真正的上帝视角,相关的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施尽了浑身解数,但毕竟不可能如同保姆一般,把每个群众都照顾起来,各种突发的灾难不断,所以依然造成了不小的人员伤亡。
这场涝灾最后给国家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元,虽然小于另一个时空的779亿元,但依然让王宇辰心痛得不行,他好不容易从国外捞来的钱,又都砸水里了。
再一想到今后还有几场更大的洪灾,王宇辰一个头三个大,他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哪怕少死一个人,都是好的。
只要人活下来,就有希望。
人长大后,总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王宇辰已经熟悉了在杭大的校园生活,他时不时到她的寝室串门,带去一些零食。她寝室里的学姐们对这学弟印象颇佳,甚至还拿她开玩笑,是不是要来一场姐弟恋,却被她打着哈哈否认了,的确,她虽然对王宇辰颇有好感,但远远谈不上男女之情。
五月的杭州正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候,虽然说西湖好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五月其实是最佳的赏玩时节,天气不冷不热,穿件轻薄的单衫不用担心太热而玩得一身臭汗珠,阳光明媚而不热烈,西湖的风吹在身上飘飘欲仙,漫步之处繁花似锦。
王宇辰陪着她在西湖划船,此时还没有电动船,只有手摇的,她有一下没一下划着桨,王宇辰却坐在船的另一头翻着新买的报纸。
他正在查找股市上有名的“512暴涨”的相关信息。
在另一个时空,512暴涨以及后来的810暴跌在中国的股市中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王宇辰翻遍了几份主流的报纸,都没有看到股市上面的异动。他在心里自嘲的一笑,有了自己的提醒,相关的金融主管部门早就已经提前布置,再也不会犯另一个时空犯下的幼稚病了,股市的异常波动自然不会再次出现。
不不不,自己这句话有点托大了。
人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监管设置的条条框框再多,总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家伙会钻漏洞。中国的金融市场,即使在另一个时空的21世纪也不能说是健康成熟的,更何况是现在?
早晚会出问题,只希望监管部门能及时堵上,不要让普通的股民遭受太大的损失。自己的老爸可是往股市里投了不少钱呢。
她坐在船尾,有一下没一下划着桨,任小船在西湖中缓缓飘着,她迎着阳光,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坐在自己对面的王宇辰。
对这个小学弟,她怎么也看不透。
自从在火车上偶遇后,王宇辰隔三岔五来找她,一会儿请她看电影,一会儿请她吃饭,时不时带点水果点心,偶尔还会带束鲜花或书籍。
同寝室的女生都拿她开玩笑,是不是想玩姐弟恋,她却红着脸否认了,的确,她对王宇辰颇有好感,但也只是好感而已,并不涉及男女之间的感情。
两人的年龄差距摆在那儿呢。虽然说民间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是在现实中,哪个男人不喜欢比自己年轻的女人呢?
但是她又不得不承认,王宇辰虽然年龄比自己小,但是自有一份难得的成熟稳重,自己同年级的男生都有些毛毛燥燥的,但王宇辰却似乎见惯了大世面一样,那份沉静颇有点超然物外的感觉。
她和王宇辰在一起时,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比他大,反而一直是王宇辰在照顾她,包容她。
和王宇辰在一起,让她感觉特别轻松,自在,舒服。
就如同是和久违的亲人在一起一样。
可问题是,王宇辰为啥对自己这样好啊。
她心里明白,自己虽然考上了杭大,但在济济一堂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学子中,自己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
至于说到相貌,自己虽然有点自信,但是身材尤其是那个部位实在是太过平坦了一点,经常被同寝室的女生取笑。
偏偏自己的生活能力又极差,不会烧菜做饭打毛线,有时还丢三拉四,找串钥匙要找半天。
王宇辰究竟为啥对自己这样好?不值得啊。
对了,自己还不知道王宇辰的家庭呢。他从来没和自己说过他的家人是做什么的。
但是,王宇辰一定很有钱!
他平时给自己带来的各种零食那是不用说了,就他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就是著名的雅格尔时装外销最新款。
原本对这种时装她是不了解的,自己的衣服都是到布店扯了布料,然后让小胡同里的裁缝做的,拿本过了期的时装杂志用上面的模特照片打样子。
但是寝室中有个女生却是识货的,因为母亲就在杭州的外事部门工作,她一眼看出,王宇辰身上的其貌不扬的衣服,是雅格尔在法国推出的最新款服装,那价格根本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
这个偶尔发现的细节让她更加恐慌--王宇辰这样有钱,什么样的女孩子找不到?为什么偏偏要找自己?!
顿时,她的小脑袋瓜里冒出了类似“包养”“小三”“外室”“金丝雀”这样的字眼--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人腰包鼓了起来,人一有钱就变坏。在社会上,利用金钱玩弄女人,甚至包养女大学生的新闻时偶发生。
要不是王宇辰从来没有表露过什么不正当的意图,她早就和他断交了。
可越是这样,她越是无法理解,难道这世间上,真有无缘无故对你好又什么也不求的人?
她有意无意地找话问道:“王宇辰,看什么呢?说好了陪我来划船,到了船上就只知道翻报纸,我一个划得手都酸了。”
王宇辰忙扔下了报纸:“看些股市的信息。”
她一怔:“股市?那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吗?怎么,你也炒股?”
王宇辰笑道:“我不炒股。股市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赌场,人人都想着不劳而获。”
她的眼睛顿时一亮:“对对对,想赚钱努力工作就是了,赚得每一分钱都是安心的,那些炒股的人,就指望着一夜暴富。那些人还说什么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看是你不理财财不离你才对。这一炒股啊,自己口袋里的钱都成了别人的了。”
王宇辰哈哈大笑:“你这话说得好,我爸就喜欢炒股,啥时候你把这道理讲给他听。”
她心呯呯直跳,王宇辰这话啥意思?要带自己见家长。不行不行,这、这进展也太快了吧,自己并没有和他明确两人在谈恋爱啊。
她结结巴巴岔开了话题:“那个,你爸爸是做什么的?怎么有闲心炒股?”
王宇辰挠了挠头:“我爸是甬城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副局长也是工作人员嘛,为人民服务。
她点点头:“你爸爸是文化人啊,那你妈妈是做什么的?”
王宇辰道:“我妈原来是老师,后来因为自己喜欢写文章,就转到了出版行业。”--只不过她的生意做得有点大,都跑到海外赚大钱了。
她顿时瞪大了眼睛:“天哪,你的妈妈居然是作家?!哇,我最崇拜作家了,一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写出那样感人的文章来。你妈写过什么书,我一定要买来拜读拜读。”
王宇辰微笑着看着她,心里却陷入了迷惘--在另一个时空,她自己就是一个出色的作家,短短几年间就连获大奖,一年要出版10多本书。
但是,她却是属于那种大气晚成之辈,一直到人到中年,历经生活的磨难,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才走上文学的道路。
可是现在,她的生活已经直接间接地被自己改变,她依然还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吗?
或者说,自己能否通过人为的手段,提前激发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可问题是,王宇辰最明白过来,作家从来不是培养出来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还有文章憎命达一说。一个作家总是要经历独有的磨难,才能成长起来。如果曹雪芹生活无忧,天天高乐宴饮,写得出《红楼梦》才怪。
难道自己要眼睁睁看着她生活沦入不幸,苦熬小半生,才顿悟走上文学路?
这根本就不可能嘛!
她已经考上了杭大,未来就是国家干部,会有一份好工作好前程和好的姻缘,怎么可能沦落到另一个时空食不裹腹,用霉豆腐下泡饭的地步?
然而,然而,问题是,在另一个时空,王宇辰是因为文学才和她相遇相识相恋乃至最终走到一起的。
如果没有文学这个红娘,两人还能打破种种世俗的成见,结合在一起吗?
王宇辰一时盯着她发起愣来,她被王宇辰盯得有些脸孔,用手沾了点湖水轻轻甩在他脸上:“有啥好看的,你还没告诉我你妈妈写的书的书名呢。”
王宇辰嘿嘿笑了几声:“你要是真心喜欢看,我下次回家帮你带几本,别买了,买书挺费钱的。要是实在急着看,到图书馆借阅也行。”
她扑哧一笑:“不就几本书嘛,我买得起。咦,你妈妈的书咱们学校图书馆里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