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拯救达瓦里希(1 / 1)

无人知晓 在南方的毛豆 4467 汉字|4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228章 拯救达瓦里希

  一枚枚图钉钉上地图,又被一一拔了下来,每拔下一枚图钉就代表着一起灾难被消解,王宇辰粗粗算了算,仅1986年一年,他就拯救了764人。

  虽然如今他只需要袖手论道,再不需要亲历亲为,缺少了一点刺激,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整个国家无数人员成了王宇辰的后盾,他认识不认识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奔忙,为了他的一句句预警而努力着。

  生命得以拯救,财产避免了损失,国力得以增强,自己却能享受逍遥快乐的日子,夫复何求。

  不过,在1986年,全球最大的危机不在于国内,而在于外!

  那场事故震惊了全世界,影响深远,甚至一个庞大帝国的崩溃,源头都与这场事故有关。

  王宇辰亲手选了一枚黑色的图钉,重重钉在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

  李晨风、林千军、顾玮、张铁城、关新盯着那枚代表惨重灾难的黑色图钉,齐齐叹息了一声:“切尔诺贝利。”

  王宇辰的凝重的视线从地图上不祥的黑色图钉上收回,一一扫过李晨风等人的脸庞:“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导致事故后有31人当场死亡,200多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辐射,之后15年内有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李晨风沉声道:“是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所有情况我们已经全部掌握,包括你口述的重生年代播出的那部电视剧的剧情。虽然这部西方拍摄的电视剧存在立场先行、故意歪曲等问题,但基本还原了历史的原貌。”

  “负责整理未来信息的专家组以论文的形式摸拟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整个过程,提交给了正在施工中的秦山核电站(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1984年开工),核电站的专家们经过再三研究,立下了军令状,确保秦山核电站绝对不可能发生类似切尔诺贝利这样的事故。”

  王宇辰点点头:“对于秦山核电站的安全性,我是绝对放心的,在另一个时空,这座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筑的第一座核电站,自2002年2月6日建成发电以来,始终保持了安全运行。”

  王宇辰顿了顿:“我担心的是这个国家。”他指了指地图上,代表中国的公鸡上方,那个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

  王宇辰的声音很轻,有些飘忽,似乎难以启齿,稍大一点声音就能把自己也吓着。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太过深远了。甚至有专家认为,那个庞大的红色超级大国的垮台就是源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因为事故需要的庞大的救灾资金、数以十万计受辐射长期影响的人们的治疗费用,成了超级大国不堪承受的负担。”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得承认,切尔诺贝利事件对红色超级大国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要不要拯救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拯救是否会影响到那个红色超级大国的国运走势?甚至更直接一点,拯救了切尔诺贝利,会不会给原本将于1991年解体的红色超级大国续上一条命?”

  “这问题实在是太重大了,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在我重生的那个岁月里,人们有句话--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有良心,谁想要苏联回来,谁就是没脑子。”

  “中国人对红色超级大国有着复杂的情感。它曾经是我们的引路人,帮助我们进行过人类发展史史无前例的工业化援建,但也曾经在我们边境陈兵百万,用核武器威胁我们,甚至在历史上,侵占了我们大量的领土。”

  “而到了21世纪,随着美国佬的视线转向东方,红色超级大国曾经承受的压力全转到了中国身上,中国和毛子背靠背建立了高度信任的关系,在叙利亚等问题上默契合作,让美国人栽了个大跟斗。”

  “这种矛盾的情绪是如此复杂,所以,人们一边在网络上公开表示,死掉的毛子才是好毛子,一边又自发拍摄了网络动画剧《达瓦里希》,表达对那个时代那个牢不可破的联盟的追忆。”

  “而我,现在最纠结的是,我们要不要拯救切尔话诺贝里?如果拯救了切尔诺贝里,会不会影响到红色超级大国的如期崩溃?如果历史在这里真的改变了,那又会对我国的发展造成怎样不可估量的影响?”

  面对忧心忡忡的王宇辰,李晨风等人互相以目示意,林千军轻咳了一声:“是啊,苏联崩溃的历史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如果这一历史进程被改变,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的国运。”

  李晨风摸了摸下巴:“关于要不要拯救切尔诺贝利,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到苏联的崩溃,首长们经过了认真的研究。具体情况我就不说了,但有一件事却是首长们公认的--苏联崩溃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经济,不在于军事,不在于美国佬的和平演变,也不在于什么切尔诺贝利,而在于失去了民心!”

  王宇辰眼睛一亮:“这样说,首长们已经决定拯救切尔诺贝利事故了?太好了!”

  李晨风笑道:“那是当然,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未来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非常好,我们拯救切尔诺贝利,不是为了哪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1986年春节过后,一支中国核电站科考团来到了普里皮亚季市。他们此行,是向苏联学习、交流先进的核电站技术。

  中国和老毛子之间虽然有些矛盾,而且老毛子对中美之间的走近颇为不满,但科技方面的交流依然在进行,毕竟中国的科技和工业大多师承老毛子。中国的很多核专家早年间就是由老毛子培训的,大学里用的相关教材还是俄文的呢。

  普里皮亚季市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运送中国考察团的车辆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的轨迹,稳稳停在核电站控制大楼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主任维克多.布鲁哈诺夫站在大厅里,带着几名工作人员亲自迎接中国的考察团。

  50岁的布鲁哈诺夫为人温和,说话细声细气,深受工人爱戴,以至于人们和他在一起时说话非常随意。

  此时,从麻省理工毕业不久,年仅25岁,前程远大的工程师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轻蔑地道:“中国人有什么核电技术值得和我们交流?他们至今还没有一座民用核电站。”

  布鲁哈诺夫摇摇头:“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同志,你不要小看中国的同行。他们的秦山核电站已经动工,我看过相关的资料,那是一座相当出色的核电站。汽轮机、发电机、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核燃料元件等重要设备都由中国同志自己制造。”

  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耸耸肩膀:“但他们的反应堆厂房环形吊车、压力壳、主泵等都是进口的。”

  这时,中国考察团匆匆而入,布鲁哈诺夫忙迎了上去,笑脸相迎。

  接下来,中国考察团在切尔诺贝利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只要不是涉及核心机密,布鲁哈诺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天,中国考察团来到了主控室,考察团团长特意向布鲁哈诺夫询问在突发事故中,如何确保核电站的安全。

  布鲁哈诺夫笑道:“安全。是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原子能是人类征服和使用的最强大的能源,它造福人类,但同样存在极大的危险性,所以,我们设置了种种措施降服这股强大的能量--”

  布鲁哈诺夫耐心解释着切尔诺贝利的安全措施,满意地看到中国客人们如同小学生一样认真记着笔记。

  “嘿,小心!别碰那个按扭!”正在操控台上忙碌的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突然大叫起来,不顾礼貌地粗鲁地推开了某个中方考察团团员。

  布鲁哈诺夫一皱眉:“出什么事了?”

  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一指中方考察团团员:“他差点碰着紧急停堆按扭。”

  布鲁哈诺夫瞟了眼罩在罩子里的紧急停堆按扭,知道中方团员只不过是不小心触碰了一下外壳,紧急停堆按扭可不是这样轻易就能按下去的,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

  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显然是在小题大作,这段时间,切尔诺贝利的专家和中方考察团进行了密集的交流,中方专家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但这加剧了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的不快,他认为中方专家只是一群空谈家--“等他们自己的核电站发电后再来吹嘘吧”。

  布鲁哈诺夫笑着对中方考察团道:“请你们理解,这是紧急停堆按扭,也是核电站最后的保护措施,如果发生极端情况,只要按下这个按扭,碳化硼控制棒就会插入反应堆,吸收所有的中子,反应堆就会彻底停机。只要有这个按扭在,核电站就是绝对安全的。”

  无意中触碰了紧急停堆按扭的中方专家是个年轻人,甚至可以说年轻得有些过份,他戴着一幅黑框眼睛,冲着善意提醒自己的布鲁哈诺夫点头致意:“谢谢您的提醒。不过,我认为,这个紧急停堆按扭非常不安全,甚至可以说,一旦启用这个按扭,就将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这几句话,却是黑框眼睛专家用俄语说的,那年头,中国人的第一门外语就是俄语,中方专家虽然说得不太流利,但控制室里所有的人都听得明明白白。

  布鲁哈诺夫大吃一惊,如果刚才这番话是自己的员工说的,他就是脾气再好,也要好好训斥对方一番,可是却于外交礼仪,他却不能这样粗暴地对等中方的专家。

  可是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一听此言,却跳了起来,他气急败坏地指着中方专家的鼻子大吼道:“胡说八道!你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无所知!这座电站是全苏联最好的专家设计的,绝对不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中方专家淡淡一笑:“石墨。”

  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一怔:“什么?”

  中方专家道:“紧急停堆按扭启运后,操纵员通过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来降低反应速度。切尔诺贝利采用的是RBMK反应堆,碳化硼控制棒并不完全是由碳化硼制成的,控制棒的前后两端是由石墨组成的。”

  “我们都知道,整根控制棒中,只有碳化硼制成的部分,真正具有吸收中子的能力。可是前端的石墨却起到了反效果。当控制棒一开始插入反应堆的时候,石墨端会取代冷却剂,反而大大地增加了核分裂的反应速度,因为石墨能够吸收的中子比沸腾的轻水少。因此一开始插入控制棒的前几秒钟,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反而会增加,而不是预期的降低功率。”

  “当反应堆温度过热时,反应堆容器就会变形、扭曲和破裂,阻止更多的控制棒插入,接下来,一切都将变得不受控制--轰!巨大的爆炸就会发生,切尔诺贝利变成了一枚超级核弹,其爆炸散发出的辐射剂量将是广岛核爆炸的400倍!”

  布鲁哈诺夫、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瞠目结舌,如同石化了一样站在当场,他们有心喝斥那位年轻的中方专家,可是中方专家却说得头头是道,尤其是涉及碳化硼控制棒方面,并无一丝虚言。

  骄傲的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结结巴巴道:“你这纯粹只是推理,一种假设,实际情况绝对不可能如此,在以往的停堆试验中,从来没出现过这一现象--”

  中方专家打断了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的辩解:“那是因为反应堆里有足够的碳化硼控制棒!如果211个控制棒只保留6个,那灾难就会必然发生!”

  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连连摇头:“反应堆只剩下6个控制棒?不不不,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极端的情况!绝对不可能!”

  中方专家沉声道:“真的绝对不可能吗?只要存在一丝可能性,那它早晚都会发生,区别只在于发生的时间而已。”

  他突然掏出了一份资料:“我曾经参与撰写过一篇论文,论文研究的就是极端情况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将发生的重大事故,同时附有模拟的处理方案,如果你们有兴趣--”

  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一把将厚厚的论文夺了过来,冷笑着道:“你这是在公开羞辱切尔诺贝利上下所有的员工以及苏联的核电专家!”

  但他翻了几页论文,顿时僵在那儿,因为论文上的相关数据只有切尔诺贝利的资深员工才知道,可中方专家却又是如何得知的?这些机密数据被泄露了!

  布鲁哈诺夫轻轻取过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手里的论文,他已经明白,中方专家是有备而来的,要不然,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泡制出一篇涉及苏联最高核机密的论文来,无论有着怎样的幕后原因,这一次所谓的考察,绝对不仅仅是学术交流这样简单!

  布鲁哈诺夫轻咳一声:“我们会认真研读这篇论文的--”他瞟了眼那位黑框眼镜中方专家的胸牌:“非常感谢您,林千军同志。”

  是夜,切尔诺贝利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紧闭的会议室里充满了散发不出去的香烟的烟雾,桌面上、地上随手乱扔着写满公式和数字的纸张。

  布鲁哈诺夫、副总工程师阿纳托利.达亚洛夫、列昂尼德.托普托诺夫等专家红着眼睛,啃着冰冷的大列马,喝着浓浓的不放糖的咖啡,一遍又一遍研究着中国专家写的论文,一次又一次进行着复杂的计算。

  中方专家的论文是射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枚呼啸的子弹,不,是炮弹!一枚足以将现场所有的人都炸得粉身碎骨的超级大炸弹!

  布鲁哈诺夫又点了一点烟,抽了半口,就按熄在烟灰缸里,他早已经失去的往日的冷静和理智,急燥地问道:“怎么样?论文看完了吧?中方专家的推理有依据吗?”

  副总工程师阿纳托利.达亚洛夫在另一个时空,正是造成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最直接责任人,他脾气极坏,但经验却是整个核电站最丰富的,他瞪着面前的中方专家论文,似乎恨不能将其撕成无数碎片,但最终,他却深深叹了口气:“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相关数据都没有大问题,可是这毕竟没有经过实际操作--”

  布鲁哈诺夫立刻否决:“你想进行实际操作检验中方专家论文的可信度?不可能!我绝对不允许!如果论文里写的都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将成为伟大联盟的罪人!会死很多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