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喜从天降
周强忍不住埋怨道:“这位老哥,你这大雨天赶路不看前面的啊。你自己受罪摔了一跤不说,我们可也被你害惨了。你说你怎么就从那道大坡上直冲下来呢?这夜深雨大的,一头就撞在咱们的三轮车上了。我车上可拉着小伢儿呢,你看看,小伢儿头上都被撞破了口子。”
老邮递员吃力地睁开眼睛,冲着王宇辰抱歉地点了点头:“对不住啊,我车上驼的东西太多了,都是乡亲们托我带的,那坡又陡,雨又大,刹车打滑,等看到你们的时候,已经让不开了--”
王宇辰忙道:“没事的,大伯,你是邮递员吧?车上不就是一些信件吗?怎么会带那样多东西?”
这时,周强给老邮递员端了杯水,老邮递浅浅喝了几口,连声道谢,对王宇辰道:“小伢儿,你不懂的。我是双峰村的邮递员,那是平河县最高也是最远的一个村,虽然乡里的百姓不多,可他们一年难得到一次县里。”
“每次我到县邮局寄信取信,村里的百姓都会托我带很多东西。有人托我到县城把养的鸡鸭卖掉,买些油盐,有的托我扯几块布带一双鞋,七七八八的,车上就堆满了东西。唉,现在自行车倒在泥水里,捆在上面的东西肯定摔坏了不少,这里面还有巧妞儿托我买的镜子呢--”
看着一脸痛惜的老邮递员,王宇辰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就是这些最纯朴的人,联结起广阔的大地上无数的人们,虽然到了后世,邮政系统的笨拙和延误饱受享受惯隔日送达包邮快递的人们诟病,但是,真正能做到任何落后地区依然能享受低价寄送信件和包裹福利的,只有邮政。
王宇辰看向周强:“那个周伯伯,能不能麻烦你一趟,把这位邮递员伯伯自行车上的东西拿回来,别再泡在泥水里了。”
老邮递员闻言一怔,他也就是随口诉几句苦,这种风吹雨淋,一不小心摔一跤的事,对他而言实在是再寻常不过,村里人的东西就算是摔坏了,也不会埋怨他,都知道那是不小心的。大不了修修补补再用。
老邮递员忙道:“不用不用,我撞了你们,原本就是拖累了你们,怎么好意思再让你们风里来雨里去的--”
老邮递员原本以为,面前这个小伢儿只是天真幼稚随口一说,周强这样的大人必然不会放在心上,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周强立刻站了起来,不顾自己的劝阻,向医生借了件雨衣,就大步向门口而去,边走还边道:“这位老哥,你安心躺着,我一会儿就用三轮车把你的自行车和货都给拉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自己觉得这小伢儿一句话倒比大人还顶用呢?
这时,沙老师已经处理好脚伤,一拐一拐走到王宇辰身边,苦笑道:“辰辰啊,看样子我明天要向学校请假了。”
老邮递员上下打量着沙老师,看到他插在上衣口袋上的钢笔:“你是老师?唉呀,真真对不住,我这一撞,耽误你上课了。”
沙老师略一皱眉,他并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身为老师,没有公事出差,跑到这山乡里实在是很令人生疑的事,那年头,没有介绍信,普通人根本出不了远门,他忙摇了摇头:“我不是老师,我、我是收蛋的。”
老邮递员一怔:“收蛋的?”
沙老师道:“对,收蛋的。鸡蛋鸭蛋都收,收来做皮蛋。”他这话倒不算谎话。
老邮递员半信半疑地喔了一声,因为沙老师白白净净的,说话也文绉绉的,而常见的收蛋贩蛋的都是乡村的农民,个个黑油着脸,一双手伸出来指甲缝里都是泥。
老邮递员喃喃地道:“收蛋的啊。唉,咱们双峰村就是太偏僻了,连收蛋的人都懒得来。村里人托我带东西下山,我最头痛的就是带鸡蛋鸭蛋,虽然咱们村里的鸡鸭放养在山上小溪里,生的蛋又大又圆,可驼在车后座上下山时一颠--好嘛,十个少说打了五六个,只能三钱不值两钱卖给人家。”
沙老师顺嘴安慰道:“其实你可以让村里人试着做成皮蛋咸蛋啊,皮蛋咸蛋可比新鲜蛋不怕摔,带下山容易得多--”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的王宇辰突然问道:“这位邮递员伯伯,你说双峰村没有人来收蛋?这不对啊,我们--我听说有人专门在这一带收蛋的,就是刚才外出的周伯伯。”
沙老师也是一怔,对啊,周强说过,在和供销社合作以前,他把手下的人分到了四里八乡,再偏僻的山村都摸了个遍,就是为了收到足够的蛋。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农村人对供销社等国营单位有着无限的信任,相反对收蛋的私人却疑虑重重,以至于老周等人不得不磨破嘴皮子才能把蛋收上来。
周强曾经拍着胸脯告诉王宇辰和沙老师,为了尽可能收到每一个蛋,他和他的伙伴走遍了这一带最偏远的山村。
可是,现在,这位来自双峰村的老邮递员,却告诉王宇辰和沙老师,双峰村,至今没有人前去收蛋!
门外传来三轮车吱吱嘎嘎的响声,一不会儿,周强匆匆而入,一边脱里外都淋湿的雨衣,一边对老邮递员道:“这位老哥,我已经把你的自行车和东西都放在三轮车上拖来了,三轮车停在外边的走廊里,淋不着雨,你就安心休息吧。”
老邮递员又是一连串道谢,大伙儿互相通了姓名,这才知道老人家叫叶华,已经63岁了,他原本是个农民,因为念过几年夜校,学过一些字,就当上了邮递员。
其实以叶华的年龄,已经可以退休了,可是因为邮局里的小青年都嫌双峰村太远太苦,不愿意接他的班,所以年纪一大把依然在山路上奔波。
王宇辰悄悄挥手把周强叫到身边,板着张小脸问道:“老周,你有到双峰村收过蛋吗?”
周强一怔:“辰辰你是说老叶住的那个双峰村?我当然派人去收蛋了啊。”
王宇辰摇摇头:“刚才你不在,叶爷爷说,双峰村从来没见到过收蛋的,村民的蛋都是他带下山到集市贩卖的。”
周强张口结舌,他突然重重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双峰村是胡杰负责收蛋的!这个浑小子,一定是嫌弃路远难走,所以根本没去,在我面前撒了个大谎!”
王宇辰心跳如鼓,他想到了某种可能性,幸运似乎正在向自己招手,他的喉咙有些干巴巴的:“胡杰既然从来没有到双峰村收过蛋,没有见过叶爷爷,那他肯定也没问过叶爷爷双峰村有没有全国山河一片红!”
周强连连点头:“那是肯定的!胡杰这浑小子既然撒了一个谎,其他的话都不能信了。我这就问叶老头。”
周强大步走到正在和沙老师闲聊的叶华面前:“那个,老叶啊,我向你打听一件事儿。”
叶华只是有些脑震荡和擦伤,他心里挺感激周强、沙老师的,是自己不小心撞了人家,害得人家连大人带小孩子都受了伤,结果人家不但没有责怪自己,还送自己就医,更把自行车和乡亲们的货物都拉了回来。
他忙道:“有啥事?你尽管说。不瞒你说,只要是双峰村的事,就没有我不知道的。”
周强轻咳了一声:“这事儿啊,问别人不见得知道,问你这邮递员,最是合适不过了。老叶啊,你有没有见过一种叫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
叶华一呆:“全国山河一片红?你问这邮票干吗?这邮票是错票,局里早就收缴了。何况像我们双峰村这样的小邮递点,根本就没进过全国山河一片红。”
在旁边支起耳朵听的王宇辰心里一沉,他原本以为,双峰村地处偏远,也许老邮递员叶华手里会留着几张全国山河一片红。
周强也有些失望,他虽然不知道王宇辰为何到处找这小玩意儿,但是既然他每次遇到自己就问邮票的事,这小东西对辰辰而言肯定很重要。
周强失望地摇了摇头:“唉,辰辰喜欢集邮,想找这全国山河一片红,我问遍了四里八乡,都找不到这邮票。原本还想在老叶你这儿捡个漏呢。”
叶华惊讶地看向一脸沮丧的王宇辰:“这小娃娃居然喜欢集邮?你懂得集邮的意义吗?”这后面半句话,却是问向王宇辰。
王宇辰勉强笑了笑,将此前自己对县邮局李所长说的话,又说了一遍,周强也在旁边道:“辰辰是真喜欢集邮,我就帮他找过很多邮票。”
叶华啜啜叹道:“哎呀,这年头喜欢集邮的人不多啊,更不要说像辰辰这样的小孩子了。你既然这样喜欢全国山河一片红,我就送你几张吧--”
王宇辰石化中,半晌,他整个人跳了起来:“什么?我、我没听错吧?!叶爷爷你说要送我几张全国山河一片红?!你不是说双峰村没进过这邮票吗?!”
叶华嘿嘿笑道:“双峰村是没进过全国山河一片红,可是我手里有啊。我有个老朋友在B京邮局工作,他知道我平时喜欢玩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发行后,他买了几张寄给我。我听说那邮票是错票后,差点就把它们给扔了,又因为这邮票是我私人的,所以也用不着上缴,就一直夹在书桌里的一本书里--”
叶华在那儿絮絮叨叨,王宇辰却已经激动得整个人都要炸了,他的耳中嗡嗡作响--几张邮票,叶华居然有好几张全国山河一片红!
发财了!发大财了!
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终于到手了!
可怜啊,自己以一个四岁孩子的小身板,折腾了这样长时间的皮蛋,不就是想赚点小钱钱,以此作为启动资金,在今后的股市、房市里大发利市嘛。
可是卖再多的皮蛋,也顶不上一张全国山河一片红在未来的增值空间啊。
只不过,捡漏也不是这样好捡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在后世之所以成为传奇,就是因为它的珍稀性,在世间存留极少,以70年代的通讯、交通、贸易条件,王宇辰也无法做到在全国范围内搜罗,他能借助周强这个收蛋贩子的网络在平河县部分农村范围内寻找全国山河一片红,就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了。
原本王宇辰已经绝望了,可是今晚却突然喜从天降!
王宇辰迈着小短腿一头扑到了叶华床边,紧紧拉住他的胳膊,小眼睛闪闪发亮:“叶爷爷,你真的有全国山河一片红?我要!我要!无论你开多少价,我都买下来!”
叶华吃了一惊,继而抱着王宇辰笑起来:“小家伙,爷爷还要谢谢你呢,你这小伢儿心地善良,特意让老周把我的那堆破烂拉回来。不就是几张邮票吗?还说什么买不买的,你要是喜欢,爷爷全都送给你也没关系。那玩意原本就是错票,都没法用来寄信,也就是我这样喜欢玩邮票的,才当个阿物儿收起来。”
王宇辰已经乐得连口水都流了出来。
次日,雨过天晴。
沙老师因为要赶着回学校,就搭了一个村民的牛车晃晃悠悠往县里回,王宇辰则执意和叶华一起回双峰村,他恨不能第一时间拿到全国山河一片红。
周强修好三轮车后,让王宇辰坐在后车厢上,叶华则依然骑他的二八加重邮政绿的自行车,只不过,原本驼在自行车上的货物都转移到了三轮车上,一行三人,说说笑笑前往双峰村。
双峰村在四明山的西南方,一开始还勉强有黄泥路相通,到了后来,脚下就成了只容一人通过的草径小路,周强只能把三轮车停在坡下,背起王宇辰徒步前行,这时就看出叶华二八加重自行车的好处来了,他重新把货物捆扎在自行车上,一路推行,有时遇到小溪或沟渠,干脆把自行车架在肩膀上,硬生生扛过去--他虽然一头白发,但力气依然健壮,那都是长年在山里劳作锻炼出来的。
越过一道山梁,叶华停住了脚步:“前面就是双峰村了。”
周强已经快累瘫了,他把背上的王宇辰放到旁边的一块卧牛大青石上,呼哧呼哧喘着气:“怪不得胡杰向我撒谎,不愿意来双峰村收蛋,这路也太难走了!就算是我来收蛋,这蛋挑下山,也得打碎不少,肯定是赔本的买卖。”
王宇辰站在大青石上,跻着脚尖打量着前方--前方是一个夹在两座小山峰间的溪谷地,一条溪水哗哗响着穿越过田里,星星点点的石屋点缀在丛林和山峰间,几头老牛站在田里懒洋洋嚼着草,溪水里游动着一群群嘎嘎叫的麻鸭,成群结队的小母鸡在山林里啄着草籽和小虫子。
怪不得叫双峰村呢,原来这小村就夹在两座山峰之间。
远远有村民打招呼:“哎呀,老叶头回来了,快帮他拿东西去!”
一伙村民和孩子们欢笑着迎了上来,接过叶华手里的自行车和货物,有人好奇地打量着周强和王宇辰:“老叶头,这是你家的客人?”
叶华呵呵笑道:“这是我新认识的朋友--你们可得好好谢谢人家,我回村时,在路上摔了,是人家把我送到卫生所,又把泡在泥水里的货物给抢了回来。”
村民们纷纷道:“哎呀,昨夜风雨这样大,我们都在担心老叶头你,没想到还真出事了。这可真谢谢这位大哥了。”
村民们向周强道着谢,自然而然对王宇辰这小萝卜头视而不见。
王宇辰的心思都在全国山河一片红上,恨不得现在就直接抢进叶华的邮递点,把夹在书里的邮票一把抢来,但他好歹按捺住了心里的一团火,装出乖孩子的样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叫着好。
叶华把自己带来的货物一一分给村民们,有时还要向对方道声谦--因为他把村民心心念念期盼,从牙缝里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买的货物给打坏了,每当这时,村民们大度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叶头,这可怪不了你,谁让咱们这山路这样烂呢。”
叶华叹着气道:“如果咱们双峰村有一天也通了公路那就好了,就那种石子路也够了。”
村民们哈哈大笑:“老叶头你作什么千秋大梦呢,就咱们这百来人的小村子,怎么可能专门修一条石子路?国家就是有钱也经不住这样折腾啊。咱们就认命吧,谁让咱们的祖宗为了避兵灾,躲到这样的穷山沟沟里。咱们就指望着今后赚了钱,全家老小搬出这个鬼地方吧。”
王宇辰在旁边含笑不语,以后国家还真是有钱给偏僻的小山村修通公路,而且还是平平整整的水泥或柏油双车道,那时,城里的人们开着私家车争相往山沟沟里跑,花高价吃放养鸡、有机菜,而山沟里的村民死活不肯异地搬迁,哪怕政府部门给他们在平原地区造了免费的房子。
那时,山沟沟才吃香呢,这种折腾还有个专有名词--叫生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