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纳了投名状(1 / 1)

无人知晓 在南方的毛豆 4472 汉字|6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128章 纳了投名状

  说起来,在另一个时空,王建设是个不折不扣的马大哈,朱明腹痛时,他居然大大咧咧地说在肚脐眼上涂些清凉油就能止痛了,害得朱明被送到医院里,差点阑尾炎穿孔。

  但这一次,因为有王宇辰提前警觉,又有方宁兰介绍了最好的外行大夫,朱明的手术非常顺利,连刀口也极小。

  有了这样的“救命之恩”,王家朱家上上下下对方宁兰格外亲厚,真当她是半个家人一般。

  王宇辰甚至在偏院给她留了个房间,这儿的住宿条件可比二院的集体宿舍强多。

  但方宁兰碍于社会影响不好--她一个没有恋爱结婚的大闺女,在外过夜传出去可不是什么好事,哪怕王宇辰只是个小萝卜头--方宁兰只是偶尔在偏院休息一下。

  方宁兰踩着厚厚的积雪跨进了向阳院,她其实心里明白,此行名义上是给蒋阿婆、王宇辰外公外婆拜年,其实是感谢王宇辰。

  自从有了家庭医生这份丰厚的外快后,她的日子比同事们不知舒服多少,更不要说,王宇辰经常送她一些从香江寄来的礼物,雅格尔专卖店的章菲菲以过季打折的名义低价卖给她时装--这哪是过季的衣服啊,明明是刚刚上市的新款!

  方宁兰很满意这样的日子,甚至觉得,自己在火车上与王宇辰相遇,实在是一份老天赠予的缘份。

  方宁兰正在出神,突然眼一花,啪一下,一个松软的雪球砸在她脖子上的羊绒围巾上。

  这款羊绒围巾格调淡雅,一眼看上去并不华丽,但却极轻柔保暖,是用最细最软的羊羔绒毛织成,小而轻薄的一条围巾,居然要一千多元!

  这自然又是章菲菲的最新设计,她如今已经不满足于照抄照搬国外时装杂志的款式,而是利用国内丰富多样的原料进行全新的设计,这让雅格尔的款式更加丰富,用料进一步压低了成本。

  不过,围在方宁兰纤细的脖子上的围巾,却并没有花她一分钱,因为章菲菲借口说这是样品,直接就白送给她。

  方宁兰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这肯定又是王宇辰打了招呼。

  心爱的围巾才穿了一天就被砸了雪球,幸好那雪球很干净,洁白的雪块很快从围巾上滑落。

  方宁兰注目一看,只见二楼的围栏上,四个孩子正向自己探头探脑,嘻嘻哈哈笑着,那正是王德承、朱艳、李波和林远,李波手里握着一个雪球正作势欲抛。

  方宁兰笑道:“你们四个猴崽子,信不信我告辰辰去?让他给你们多留点寒假作业。”

  朱艳笑道:“我们早把作业都作完了,辰辰还夸我们进步了很多呢。方阿姨,辰辰正忙着准备吃火锅呢,走,咱们一起去。”

  四个孩子从楼上跑下来,跟着方宁兰一起走向偏院,方宁兰摸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塞给孩子们。

  她知道,王宇辰跟这四个孩子情份非同一般,他自己的亲妹妹王璐璐年龄还小,王宇辰倒把王德承、朱艳、李波、林远当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

  推开偏院半闭的门,就听见平常作为教室的厅堂里传来一阵嚷嚷声:“这火锅可真新鲜,怎么有两个眼?”这是王宇辰外公的声音。

  “这叫鸳鸯火锅,一个汤是辣的,一个汤是清汤,不辣。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随着自己的口味喜好涮火锅了。”这是王宇辰的声音。

  只见王宇辰、外公外婆正围着大圆桌上的一个铜锅忙碌着,外公哼了一声:“你让院子那儿的工人师傅给你打了这样一个玩意儿,就是为了吃啊,可真是闲的。”

  王宇辰笑道:“外公,你帮我找的那些工人师傅,一个个都是高手,请他们打个火锅那是小菜一碟。对了,外公,你让师傅们用竹管套电线,真能行吗?这竹管埋在水泥里不会烂吗?”

  外公不满地道:“这事儿还不都是你这小子闹的?盖房子尽想一些稀奇古怪的招儿,非要把电线埋墙里,还得套什么管,用铁管太贵,所以我一合计,干脆就用竹管。”

  王宇辰忙道:“是是是,这是我的错,我这不是忘记了现在市面上没有PVC管买嘛。”

  外公一怔:“PVC?这是啥管子?又是你从香江看来的?嘿,尽学些资本家的腐朽生活来!你就是个败家子!”

  旁边的外婆不乐意了:“谁说我家辰辰是败家子?败家子能给你弄个院子住?”

  王宇辰一看外公外婆又要拌嘴,忙扯开话题:“外公,你还没说明白用竹管套电线行不行呢。”

  外公斩钉截铁道:“行!当然行!建国头几年,咱们国家没有足够的钢铁用,可各地又上马了很多工程,就有专家想出来用竹子代替钢筋。”

  “咱们甬城的解放桥,就是用竹筋浇水泥建成的,你看看,公交车、货车天天在那桥上跑,都没事儿。”

  王宇辰恍然大悟,他想起来了,在另一个时空,解放桥于2010年重修,凿开水泥层后,人们惊讶地发现里面埋的居然是竹子,可就是这样的竹子桥,硬是用了数十年而不倒不裂,可见竹子真是能代替钢筋的,那可并不是豆腐渣工程。

  王宇辰自己设计的怡园里,照搬了很多后世的东西,可是却忘了考虑到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21世纪的建材此时还没影儿呢。

  幸好外公找的工人师傅都有着数十年的经验,硬是用自己的土办法,解决了王宇辰异想天开想出来的难题。

  王宇辰不好意思地道:“说起来,那些工人师傅为了赶工,连大过年的也不回家呢,天天在院子里忙碌。”

  外公挥挥手:“你工钱给得爽快,比公家还要优厚,他们是真心乐意干。再说了,你过年前又送去一些鸡鸭鱼肉,倒比自己家过年吃的还有油水,他们哪里还乐意回乡下的家,都想着早点帮你把院子建好。”

  王宇辰笑道:“可真是辛苦师傅们了,外公,元宵节时,你帮我送一些钱去吧,就说是给工人师傅们孩子们的压岁钱。”

  外公连连摇头:“得,知道你小子钱多,不过能早点搬新园子也是桩好事儿,我老头子也想早点享福呢。”

  这时,方宁兰在厅堂外打了声招呼,带着王德承等人嬉闹而来,王宇辰忙迎了过去,少不得又是一团乱--方宁兰和孩子们争着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公外婆自然又要给红包。

  里面正在闹着,外面又响起人声:“呵,好热闹,我们没来晚吧?”

  是王建设、朱明和璐璐。

  大年三十那晚,王宇辰和蒋阿婆、王建设、朱明、王璐璐一起吃了顿年夜饭,那时还没有春晚,但大家依然过得非常开心,王家如今的势头,真可以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

  王建设和朱明私下算过,以过了年后才8岁的王宇辰的身家,他就是吃八辈子也吃不光,人家父母还要为孩子的学业、未来发愁,可朱明王建设要愁的是儿子这样多钱,可怎么花才好!

  吃过年夜饭后,王宇辰就和蒋阿婆回了向阳院偏院,朱明和王建设家毕竟小了点,一老一小都没地方住--这就是为何王宇辰宁肯多花钱也让工人师傅们过年也不回家赶工程的原因了。

  王宇辰飞奔过扫干净了积雪的青石板小院,从朱明手里接过璐璐,在她红扑扑的脸蛋上叭唧亲了一口,璐璐咯咯笑着,用婴儿肥的小手摸着王宇辰的脸,嘴里“嘟嘟嘟嘟”叫着。

  王宇辰哭笑不得,对朱明道:“妈,你好歹是教育学院的老师,怎么妹妹开口说话还是大舌头,把‘哥哥’叫成‘嘟嘟’?”

  朱明一摊手:“我是实在没招儿了,璐璐这大舌头怎么也矫正不过来。怎么,你这小天才有办法吗?”

  王宇辰一摊手:“我也没办法。不管了,我的妹妹这样可爱,反正以后不愁找不到好男人。”

  朱明轻轻拍了一下儿子的后脑勺:“大年过的,胡说什么。”

  这时,院门口又响起招呼声:“朱老师、王老师,新年好,辰辰,我们来吃火锅了。”

  是陈利群和章菲菲。

  陈利群依然是一身普通的蓝布棉袄,章菲菲曾经送给他好几件雅格尔最新款的衣服,但陈利群穿了几天后就脱了下来,因为陈名宪不轻不重地敲打他,提醒他要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不要穿得象个公子哥儿似的。

  唯一与众不同的是,陈利群戴着一幅小羊皮手套,那可是从香江进口的料子,外表虽然不起眼,但戴在手上极熨帖。

  章菲菲却非常亮眼,居然穿了件冬季款长旗袍,上身还配了个坎肩,那旗袍看起来轻薄,其实内里是一种新型保暖织物,在大冬天里也不觉得冷。

  朱明忙道:“哎呀,菲菲,这大雪天的,你穿这旗袍也不怕冻着?你们这些小姑娘啊,就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等你年纪大了,可就受罪了。快快快,进屋子到煤炉边暖和暖和。”

  章菲菲一边给大伙儿拜着年一边跟着朱明到了煤炉边,这煤炉有个铁皮烟囱向外排烟,屋里并没有煤烟味。

  章菲菲笑道:“朱阿姨,我不冷的,不信你摸摸我的手。这旗袍料子是保暖的,可比棉袄还暖和。我照着你的身材给你也订做了一套,你回家后试试,哪里有不满意的,我来改。”

  朱明捏了捏旗袍的一角:“呦,还真是。不过我都一把年纪了,穿这旗袍也太惹人眼了。”

  章菲菲道:“哪有啊,在我看来朱阿姨年轻着呢。这衣服呢,你平时穿着上课并不合适,可是我听说阿姨新出版的小说受到好多名家的高度赞扬,过了元宵节,你就要到上海举办作品研讨会,这衣服在那样的场合穿,最合适不过了。”

  朱明一怔:“啊,我要开作品研讨会的事,你也知道了?那研讨会是上海一家杂志社主办的,我都没跟人说。”

  章菲菲道:“不但我和利群知道了,利群他爸也知道了,他爸在家里说,甬城还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到大上海开作品研讨会呢,要不是他实在抽不出空,他都打算到上海给你站台子,帮你挣面子。”

  朱明笑得嘴都合不拢:“陈区长有心了,不过这次研讨会是纯学术性的,请的都是各地的作家、评论家,文学圈外的人士一个都没请。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请陈区长大驾光临。”

  女人们一聊起天来,就没男人们什么事了,朱明、章菲菲、方宁兰很快凑成了一台戏,围着炉子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不时发出轻笑声,不一会儿,连朱艳和林远也凑了过去。

  蒋阿婆和外公外婆则逗着王璐璐玩着,王德承和李波护在旁边,倒似两个大哥哥一样。

  王宇辰正在给火锅点酒精--他自己还摆弄不出电火锅,一边问陈利群道:“我听教研室的吴主任说,你想跳级直接申请考高中?”

  陈利群点点头:“我在实习基地已经学到高二的课程了,觉得可以试一试。不过,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毕竟我的学业能进步这样快,其实都是你的功劳。”

  王宇辰挠了挠头:“试试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可要考虑好,这样一来,你在高中、大学读书,可比其他同学都要小二三岁--嗯,在大学里,这个年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有些大学生都是考了好几年的历届生,没准都能当你的叔叔阿姨了。”

  陈利群道:“这问题我考虑过,想来我很难和那些大我好几岁的同学正常交往,不过,我也不在乎这个,我只想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

  王宇辰往火锅的两个眼里放了不同的底料:“嗯,我想也不至于有人欺负你,你头上可是顶上着一个全国模范人物的光环。也好,早点考大学,早点入党,早点毕业,早点走上仕途。一步早,步步早,你还能借用一点你爸爸的势力,让自己的前程走得更轻松一点。”

  陈利群看着比自己矮好几个头的王宇辰--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嘴里却说着别的小学生绝对无法理解的话--他苦笑道:“辰辰,我的这点小心思,可瞒不过你。是的,我想和我爸一样当官,当比他更大的官!”

  王宇辰准备拎起热水瓶给火锅添水,陈利群忙抢先一步拎了起来,哗哗往锅里倒着水。

  王宇辰用手巾擦了擦手:“想当大官吗?好啊,这也又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我也不唱什么为人民服务的高调,但是,在中国为官,的确可以更有作为。”

  陈利群放下热水瓶:“辰辰,我知道我接下来的话有些不近情理,甚至有点过份,不过,我、我想请你以后如果有机会,依然能支持--不,帮助我!我自己会努力的,但只有得到你的帮助,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呵,有意思,这是陈利群第一次公开向王宇辰求助,虽然在以往的杨庄事故、揭露程方丑事等一次次事件中,两人对事情的真相心知肚明却又默契地保持沉默,但陈利群从来没有正式向王宇辰服过软。

  可是,当陈利群正式决定踏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时,他却向王宇辰低下了头,向他寻求帮助,虽然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究竟想从一个8岁的孩子这儿得到什么。

  但是他有种直觉,只有依靠王宇辰,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是啊,无论如何,王宇辰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他,自己如今早就已经躺在五乡公墓里了。

  王宇辰多少有些感慨,陈利群变了,他不再是另一个时空那个只知道钻在钱眼里的官二代、坑爹高手,虽然才只是个十多岁的初中生,却已经有了“远大的人生目标”。

  这一生,陈利群应该不至于坑了陈名宪,然后自己也锒铛入狱吧。

  王宇辰踮起脚尖,伸长胳膊,拍了拍陈利群的肩膀:“嘿,咱们哥们说这些见外的话作啥?什么帮不帮的,有事你就说一声,我也一样,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肯定厚着脸皮来找你,说不定,还要借用你家老头子的关系呢。”

  陈利群笑容满面:“一句话的事儿,别看我爸在单位里一本正经的样子,可我是他儿子,他不帮儿子,还能偏帮外人去。对了,辰辰,要不要我和我爸打声招呼,让王叔叔也更进一步?”

  陈利群悄悄指了指王建设的后背,后者正忙着处理各种火锅的食材,两手弄得油腻腻的。

  王宇辰忙压低了声音:“别,顺其自然吧。”

  王宇辰知道,自己的老爸天生是个老好人的性格,以他的性子,在事业单位当个小领导倒是没问题,可真要进入高层,卷入各种官场纷争,那可真是要了他的老命了。

  那自己这本重生文还不得改成官场文。

  陈利群笑道:“明白明白。”

  话说如此说,陈利群依然在心中打定主意,等回家后,一定要在父亲耳边吹吹风,文化馆只不过是事业单位,王建设叔叔在那儿当个办公室主任实在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