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新中国第一起KB
1980年10月29日下午5点,石国锋拎着大包小包陪着王宇辰和蒋阿婆来到了京城火车站,虽然还没有到春运期间,但由主席亲笔提名的火车站依然人头汹涌,石国锋一边护着手里的行李,一边对王宇辰道:“真的不在京城再多住几天了?你现在名下可是有几十套四合院,每天换着院子住都能住很长时间了。”
王宇辰笑道:“京城虽然好,可是我奶奶还是喜欢甬城饭菜的滋味,别的不说,在为京城就吃不到正宗的东海海鲜啊。”
王宇辰心说,我买了一堆四合院,就坐等未来升值,再留在京城干什么?收购古玩吗?
开玩笑。自己对古玩一窍不通,跑到大栅栏去,明摆着就是一头肥羊,还不知道怎么挨宰呢。玩不起,玩不起。
石国锋笑道:“那倒是。别说海鲜了,就是水,也是南方的滋润可口啊,我喝惯了江南的甜水,刚回京城那会儿,根本喝不下京城的自来水,那水硬的,水壶里都是厚厚的水垢。”
“那,这些都是我买的京城土特产,不值什么钱,你带回去送给你爸爸妈妈和亲戚朋友,也算是没白来京城一趟。”
王宇辰也不推让,接过来道了声谢,他都送了石国锋一套大房子了,这点土特产真不算什么事儿。
石国锋也有些感慨,他没想到在有生之年,居然能认识王宇辰这样一个出乎寻常的忘年之交--不错,如今石国锋已经把王宇辰视为难得的知交。
在此之前,在平河,石国锋因为卖龙票而与王宇辰相识,当时在他眼里,王宇辰是个有钱又有点小聪明的古怪孩子。
可是此次在京城再遇王宇辰,石国锋在陪他看房之余,随口和他聊了一些京城的城市发展--他的工作就是负责这方面的,却没想到王宇辰居然颇有见地,一针见血的指出,京城其实并不适合发展重工业。
早晚有一天,所有的重工业都将搬到其他地区,早知如此,有关部门就应该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王宇辰的见识自然来自后世的教训,但却正中石国锋下怀,他最近研究国外的大城市发展,已经发现了京城存在的痼疾,只不过,不象王宇辰这样说得通透。
石国锋和王宇辰一时谈得入港,浑然忘了对方的年纪身份,等醒悟过来不由大吃一惊,因为王宇辰的很多观念想法,是这一行的专家都未涉足的。
虽然王宇辰解释这是他在香江看了一些国外的期刊书籍照本宣科的,但石国锋依然对王宇辰刮目相看--看外文书籍照本宣科?自己如果把一堆外文书放在办公室新分配来的大学生面前,他们也能照本宣科,那才是见鬼了。
王宇辰这孩子,非同一般啊。
此时,石国锋把王宇辰和蒋阿婆送到火车站,还真发自内心有了些依依惜别的味道,特意留了自己的信箱电话,再三叮嘱王宇辰要多多来信来电,再聊聊关于城市建设的话题。
王宇辰也是欠了石国锋的人情,因为他购买的这30多套四合院,还需要石国锋代为看管,除了王宇辰自住的一套保养得最好的四合院,其他的房子都已经租了出去,虽然租金不多,却也多少算是一笔现钱。
谁也不嫌弃钱多咬手不是。
王宇辰顺着石国锋的话题,边聊边进了火车站,给蒋阿婆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自己就坐在一个行李袋上,仰着头,和石国锋天南地北地聊着。
石国锋指点着车站里挨挨挤挤的人群:“咱们老北京啊,就是历史底蕴深厚,别的不说,这火车站就是清朝年间留下来的,这年头可长着呢。”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多次改建,成了如今这模样儿,你看看,光这个候车大厅,就能容纳上万人。”
王宇辰点头道:“是够气派。我在外面咋看到火车站的大楼时,还以为是宫殿呢,门楼飞檐琉璃瓦,满满地都是中华传统的韵味--”
王宇辰的声音突然卡壳了,只见他呆坐在行李袋上,双眼发直,小手紧紧抓着衣角,嘴唇发青,如同中了邪一样!
石国锋察觉异常,吃了一惊,忙伸手扶住了王宇辰:“辰辰,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是不是赶路赶得急了点?我给你倒杯热水来。”
石国锋匆匆去茶水站倒热水,王宇辰看着他的背景,牙齿死死咬着嘴唇,都快咬出血来--他在刚才和石国锋的闲聊中,突然回忆起一件极可怕极震憾的历史事件,此事,就发生在京城火车站!
这起事件之所以重大,因为它被民间冠以新Z国第一起KB事件之名!
1980年10月29日下午6点15分,京城火车站突然发生一声巨响,一股浓烟升腾而起,剧烈的爆炸当场炸死1人,9人送医后死亡,89人受伤!
这起事件因为发生在京城,影响极其恶劣,当时社会上不少狂徒纷纷写恐吓信给有关部门,扬言要制造比火车站爆炸威力大四十九倍的凶案,还有凶徒更声称要对外宾下手,一时间弄得京城治安氛围极为紧张。
王宇辰下意识地抬头瞟了下候车大厅里那巨大的挂钟,挂钟的指针正指向5点20分!
见鬼,自己怎么就这样糊涂?居然忘了如此重大的历史惨剧?更要命的是,好死不死,自己居然在爆炸将要临近时,和奶奶一起身处这险境之中!
不过,时间还来得及!
如果时空主线没有改变,那爆炸将在近一个小时后发生,这点时间,足够自己带着奶奶还有石国锋离开火车站,到达一处安全之所了。
可是,自己真的要坐视爆炸发生吗?
那可是10条人命和89个无辜百姓啊!更不要说,此事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了!
京城,这是共和国的心脏啊,一举一动,哪怕再小的事,都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这时,石国锋端着一个茶杯匆匆赶了回来:“我用工作证作抵押,向车站工作人员借了个杯子,辰辰,来,喝口热水,慢一点儿,别烫着。”
王宇辰勉强笑了笑,谢过石国锋的好意,接过杯子浅浅抿了口,装出疲惫的样子,靠在奶奶膝盖上,其实脑海里却在疯狂地翻着后世的报纸--
我一定要阻止这场爆炸!时间还来得及!只要找到那个携带爆炸物的凶徒,就还有机会!
快快快!哪份报纸上刊登过这方面的内容?什么史料钩沉、新中国大事记等栏目里一定有相关记载!
王宇辰因为太过快速阅读脑海中的报纸,一时消耗体力过大,小脸变得煞白,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紧紧盯着王宇辰举动的石国锋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低声和蒋阿婆商量着,是不是不要赶火车了,先送王宇辰去医院?
王宇辰突然睁开眼,低声却沉稳地道:“石伯伯,我不去医院--”
他找到了!
王宇辰在后世的报纸中,先后找到了两篇与京城火车站爆炸有关的文章,内中的资料非常详细--爆炸地点、爆炸物、凶徒的背景和作案起因都刊登在报纸上,甚至还附带有凶徒的照片!
这起案件,其实质是一起厌世自S事件。
爆炸事件中,有一人被直接炸死,身体被炸成无数碎块,因为他正位于爆炸中心。此人,名为王志刚,京城人,曾经当过铁道兵,复员后分配到山西运城县拖拉机厂当维修工。
王志刚一直想调回京城,但始终没有成功,女朋友又闹着和他分手,于是产生了悲观厌世的相法。
10月28日,王志刚给4个同事留下了最后的绝笔信,信中写道:“我走了,永远走了,也别找,找也是白费力气。”
然后,他携带着自己从黑市上购买的200克黑索金炸药,和向朋友同事讨要的10根雷管和100多发子弹,自制了电发火装置,孤身一人来到火车站,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爆炸案!
不得不说,王志刚是当过兵的,他比七台河的徐氏兄弟对爆炸物更为熟悉、精通。
黑索金可比采矿用的炸药威力大多了,200克的黑索金,一个普通的公文包就能装得下,外表一点不起眼,更何况,这年头,火车站根本没有正规的安检程序。
找到王志刚!阻止爆炸案的发生!
该死!如果自己早一点回想起火车站爆炸案,只要写一封信给林千军,就能轻而易举消弥这场灾难,可是现在,离爆炸案不到一个小时了,林千军无论如何赶不过来了!
现在自己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石国锋!
王宇辰此时已经顾不上别的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找到王志刚!
他一把拉住了石国锋的手,急促地道:“石伯伯,我下面的话很重要,你一定要听我的!”
石国锋一怔:“啊?好好好,伯伯听你的。你是不是想去医院?”他心里还以为王宇辰发病急糊涂了,难道这孩子发烧烧坏了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