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改变。
就更不用说他这种小屁孩儿,压根就没有办法改变上面进行的一些决策。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是落后的,是没有条件的。
是那些城里的孩子,他们考大学很容易,上名校也更简单,像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别说是上名校了,就算是能考上大学,其实也已经阿弥陀佛了。”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社会现实!的确经济社会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是一个大的现象,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一个问题,而在这种大社会整体范围内的不均衡,又进一步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就是说,从孩子上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乃至于这个孩子毕业完了之后再进入职场环境。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都会有一个较大的划分,这些划分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不同教育地区的教育资源影响。
所以很多人觉得农村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在资源教育上面觉得通过升学,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高密度的优质球员资源,到时候他们能够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等发达地区,然后在毕业后享有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从而愉悦龙门,实现完成自己身份目标的转换,甚至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下可以帮助自己的亲戚,同样完成这种逆转。”
“可是,各位难道不觉得这样的想法有些自私了吗?”
“华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读书,而且当年的科举制度也孕育了一大批招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励志故事,但个别的例子不能代表于整体啊,所以你们应该明白吧,很多农村孩子可以通过教育跳出农门,但从农村整体层面上来说,这一比例是有一个很高的限度的,也是解决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这种教育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其实就是一种十分缓慢而且效果不高的一群,在农家的孩子里面挑选,可能能够适应社会,能够适应时代大发展的那群人。
可是,难道那群暂时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发展,暂时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生活的那帮人就得活该这样受罪吗?
事实上从90年代末,从安州那边,一位摄影师所拍摄的那一些乡村孩子们刻苦学习的照片,能够登上人民大会堂开始,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对于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帮助,就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可是,我们的公益项目,现在却只能维持在自助偏远地区等孩子们上学帮助他们提高升学率,帮助农村孩子考上大学。
但是如果社会整体的资源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考大学来改变命运,就永远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问题……”
第四百七十七章 精神教育最重要(第三更)
周正很清楚他在说什么也知道,如果他把这些话说出去的同时,肯定会对乡村教育行业产生一个巨大的冲击。
实际上现在的这种情况大伙不是没有人知道,但很多知道的人不愿意把这层窗户纸捅破,毕竟在教育环境的大资源问题上面,想要改变一部分资源问题,远远比扭转乡村那些农家人思想更加明显,虽然汇集面只能达到很小的一撮人,根本就不能改变最终问题。
可是,周正知道的是20年后的那位领导人会进行精准扶贫,届时国家层面的影响力在发展的同时,对于乡村教育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
但是这一会儿他明明有一个改变这一些乡村人思想的,一个比较好的渠道,他就愿意想要这么做。
因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20年后那帮人只知道瞎鼓捣什么,公益基金项目啊。
什么帮助孩子上学的项目,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从思想观念上带给他们任何改变,而是在资金上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扶持。
可是资金就算是再多,又怎么能帮助全部的那些孩子们上大学呢。
再说了,有时候某些公益项目,做着做着,就变了味道了。
那些被扶持过的孩子们。
可能他们的心里早就已经被别人早熟了吧,从很小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而且在思想观念上面几乎就跟变形记的那些孩子们差不多。
得到关爱的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被抛弃掉,这种思想上的改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难进行改变的。
可能对那些标志性的代表孩子来讲,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政治资源。
可是,一个人的能力如果达到了某种程度而没有办法改变的话,他就只能呈现出那种状态。
但如果外地去引导的话就已经变味了,也没有办法去探索公益的本质问题了。
而对于教育的本质问题,他们能够探讨的其实很少很少。
所以,资源的不均衡确实导致了教育的不均衡。
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外乎于两种,要么改变社会实现资源公平,所谓的资源公平不仅仅是在教育层面上的去改变,而是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整个社会大环境下所影响的各行各业之间的资源平衡,但说句大实话,所谓的资源平衡就和所谓的阶级固化其实是一个概念,想要实现这种真正的均等。
其实有些马克思理想社会中的共产主义。
所以说,要么就去帮助身处资源匮乏地区的人实现流动,从而能够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资源。
因此国家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城乡一体化,其实就是在实践这些东西。
而大环境所影响的某些东西,身处在那种强大的社会环境和压力之下,想要进行改变,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老实来说,难如登天。
很多人,尤其是这些农家人。
他们心中的想法无外乎于觉得,资源的不均衡会让他们的孩子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生活,这样从而导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矛盾会大大加大。
同时他们脑海中的想法,就会回到曾经计划经济的那个时代,设想着如果社会大环境能够回到那个时代的话,他们就不用受这样的行业压制了。
毕竟,在人人平等的大时代。
哪怕是真正的高官子弟,所能够享受的资源配比其实也是很有限的。
除此之外,随着大环境的迸发和社会大规模经济化的影响,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命运如果在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