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8 章(1 / 1)

重生千禧时代 繁华时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果没有这么多人指正,如果没有这么多货真价实的证据,摆在他面前。

  说不定,他依旧会在这里胡说八道。

  “就是啊哥,你这事,干得特别爷们儿!妹妹我为你而自豪……

  所以啊哥,一会儿,能不能麻烦你,给我去要一要周哥的签名小说呀……”

  “小屁孩一边呆着去!没看到我正和陈姨好好说话呢吗?这点小事还找你哥?”

  “可是,我……”

  “哎,这是你妹妹啊小李。小姑娘长得挺漂亮的,我听你刚才说,是要周正那臭小子的签名对吧?你去管他要,就说是阿姨说的,那臭小子要是不给你,你过来告诉阿姨,阿姨打她屁股……”

  周正一脸尴尬的走过来,张嘴就是无奈的话,“妈,我都多大了,您还打我屁股?这传出去可有损您的威名啊!”

  “少跟我在这里贫嘴,小姑娘说想要你的签名书,怎么样,这事办了?”

  “那肯定定,您说啥就是啥……”

  周正点了点头,一脸笑容的看着陆雪:“那个,陆雪是吧,很感谢你刚才替我们说话,大恩大德,莫齿难忘……唯有一部全套的《飘渺至旅》,能表达我对你最崇高的心意!”

  “不过,现在第2册 才刚刚出版,我暂时只能给你弄过两册,要不咱们约个时间,等什么时候整本书出版完了,到时候我给你寄过去?”

  “嗯……这样好虽然好,但是太麻烦了。要不,咱们还是留个电话吧,我方便跟你联系,你看行吗?”陆雪怎么可能放过跟偶像联系的机会?

  这眼瞅着有个天赐良机,他当然不想,就这么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那……也行!不过我这个号码,你可千万不要透露给别人!”

  “放心吧,我肯定守口如瓶,绝对不会给别人透露的。”姑娘一脸严肃的看着周正,脸上满是你相信我,你一定要相信我的样子。

  周正被姑娘这副表情给逗乐了,点了点头,“你有手机吗?我给你……”

第三百九十五章 学术怪圈(第二更)

  针对彭成虎所做的一系列事情的处理,上面的反应特别快。

  因为整件事情,毕竟是以警方出面作为前手,再加上,整件事情被青年周末报出来之后。

  那些被这位彭博士欺负的学生们,一个个都开始反抗其他的暴力手段了。

  他们当时,就是害怕这家伙像是对付马影的哥哥一样,把他们这些人全部不当人。

  眼下这种害群之马,终于被关到了警察局里。

  他们只是感觉神清气爽,恨不得,让这家伙直接死在里面。

  在青年周末的采访中。

  赫然有好几段对话,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刺破了整个学术圈子里的罪恶。

  记者:这位同学,请问针对贵校彭博士学术造假,学位造假,侵吞他人知识财富等一系列的手段,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那个……能别记我名字吗?

  记者:看来,同学你有些担心。

  学生:不是担心,是害怕。其实,以前也有记者来我们学校,我们有好几个学生如实说了,结果没有几天,就莫名其妙的就背上了学校的处分。

  我不像他们,我没有勇气……而且我马上就要毕业了。

  记者:放心吧同学,我们是《青年周末》的记者,针对彭博士的案件,我们青年周末,当时可是第一个去报道的报社,是完全参与其中的。

  当然,消息报道也可以化名,同时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这是恐惧……

  ……

  学生:原来你们是青年周末的?那你认识周哥吗?我听说,你们报社的美女总编,和我们周哥关系不一般,这是真的吗?

  记者:呃……这位同学,你是不是有些八卦了?

  学生:对不起,那个,其实说句实话,我们学校的校风还是不错的。

  要不然,这么些年下来,也不会有这么多好的科研项目。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

  那些高高在上的导师,他们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教授我们知识,而是喜欢搞研究,搞科研。

  刚开始我们以为导师们搞科研,是为了国家,是为了我们祖国的农业发展。

  可是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错了。

  记者先生,你能理解吗?

  当一个课上讲的激情昂扬,恨不得把自己标榜成孔孟的人,却在背地里威胁你,恐吓你。

  让你交出自己的科研成果,交出我们在背地里苦哈哈的,费尽心血写出来的论文时,你知道我们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吗?

  可是我们不敢反抗那些导师的意思,因为他们的手里,掌握着我们的命脉。

  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其实大都是穷苦家庭出身,至少我们那个班里,就至少有一半人,家庭情况不怎么好。

  我们好不容易上了大学。

  本以为自己会在大学的象牙塔里,追求研究的方向,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可是啊,现实条件就是,如果我们不服从这些潜规则的话,我们就只能被科学研究的这些课题排斥在外,一辈子只能给他们去打杂。

  所以,我们真的很无奈……

  这是无奈!

  ……

  学生:什么?你们说这事儿啊,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反正都已经成了一个规则了嘛。

  那就按规则办事儿不就行了嘛!有什么好说的呀!

  记者:所以同学你不觉得这件事情很过分吗?还是说,其实你心里也不舒服,只是敢怒不敢言?

  学生:当然不是了。只是我觉得这些事情,反正都已经发生了,既然没有办法去更改,那就只能好好活着了,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记者:可是很明显,这种学术行为,不管是放在哪个学校,都是一件不应该被值得提倡的事情,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

  学生:那你能改变吗?

  记者:我……我不能!

  学生:那不就得了,既然你没有办法改变,说这么多有什么用?

  这是麻木!

  针对这次对话式的报道,青年周末占用了很大的篇幅。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篇文章。

  《“彭博士”学术发财手段遭曝光,学生研究成果应当如何被保护?》

  《公然的学术盗窃背后,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当所谓的潜规则当道,我们如何维护好学术圈子里的那些幼苗?又如何摆脱这学术怪圈?》

  三篇报道立意不同,行文手段,那更是千差万别。

  但细心的人却发现,这三篇报道,竟然都是一个人写的。

  那个人……就是陆雨!

  前自由编辑,现任《京都生活报》的首席编辑,《青年周末》报道学术顾问!

  虽说这三篇报道都是转载,但周正当时所经营的环形思维,在这一会儿,也发生了极其巧妙的联系。

  青年周末,京都生活报,京都娱乐周刊以及流云广告,当这四方势力全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足够形成扰乱整个京都传媒行业的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