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较拿手的方面,裴玉做的都十分优秀。
不偏不倚的讲,青年周末虽然都是一群年轻人在搞,但正是因为他们是年轻人,所以更熟悉这个时代。
能够很有针对性的,对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做出整理和分发。
“其实吧,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也就只能给你一些建议了。”
周正确是不是专业的,但作为新一代的传媒人,号称最有希望拿下长江韬奋奖的优秀人才。
他曾经很多次,都参与过一些作品的拍摄。
也曾辗转过很多岗位,当过摄像师,打过杂,扛过机器。
甚至在研二时,还被导师强制要求去拍摄一部电影。
以他当时的人脉关系,想要找到一个男主角吧,那是很轻松的事情。
但奈何那个女生是他所喜欢的人,他当然就是当仁不让,亲自上了。
一部戏,导演、编剧加主演。
省钱的不得了的同时,竟然还跨专业性的,拿到了当时京都大学生电影节的奖项。
这也让当时的上戏北电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很不服气。
回想起当年的那些岁月,周正情不自禁的笑了笑。
再一转头,他随即开始正色道:“在我看来,一步成熟的纪录片,首先所具备的必须是一个优秀的风格创新。”
周正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
当年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舌尖的火爆程度,真可谓是吊打了一众妖艳贱货。
在美食纪录片里,一直占据了霸主级别的地位,根本无人能够撼动。
但不得不说,这部片子还是取材了当年……哦,不,7年后BBC的那部《美丽中国》。
嗯,略微有些讽刺。
关于拍摄国内的纪录片。
咱们自家人,还要去学习外国人拍摄我们本国的东西,看起来确实有些尴尬。
“而所谓的风格创新,简单的描述吧,我认为应该是能给人们带来那种心灵上的感触和震撼的冲动,就比如说咱们在大草原拍摄的时候,取景可能更偏向于那种草原的辽阔壮丽。”
“而且对于当地风土人情和原声带文化的梳理,咱们其实也可以去根据他们事物的制作流程,来进行细致平和的描写。”
“说到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来了……在我看来,一部成熟的纪录片里,绝对不能缺少优异的解说词儿。”
回想起那位李老师浑厚又不是风趣的声音,以及对于整个纪录片的把握,都到了举重若轻的程度,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就知道,对于纪录片而言,优秀的解说词到底能占据多大的力量。
随后,周正又从制作精细的程度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分析。
另外,在运进的精细度和镜头的逻辑,以及声画配合上,他都做了一系列的规划。
尤为重要的事镜头对于食物的描述,必须达到一个独特的特点,现在的这些拍摄器械,或许还达不到那么精细的水准。
故而,打光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说白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必须有一个精准的定位。
就像是他写的飘渺至旅一样。
像是有些文学名著吧,东西可能很具有文学性,对于整个世界,乃至于人生,人性的价值探讨,都能达到最巅峰的状态。
但为什么就没人愿意看呢?
说到底,还是没有达到叙事化的水准。人们看着看着就觉得很不舒服,再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太费脑子了。
要是让人带着脑子去看美食纪录片,那其实就失去了片子本该拥有的,能够让人快乐的成分。
也正是因为商业性十足,周正给裴玉说的企划方案中,还夹杂了不同程度上的整体结构思考,以及多元化故事情节的主题描写。
没人喜欢看空镜头极多的纪录片,这样会给人一种很烦的状态。
人家是过来看故事的,又不是旅游大全。
第一百四十章 抢食啊(第二更)
纪录片这东西,说白了也不过就是一个电视节目而已。
而电视节目所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也只是图画和声音。
尤其重要的声画相配,所能够体现的内容也能够衔接得当,穿插之中,以情感叙事,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片中的节奏和观众的情感。
这是周正所引出的另一个内容。
当然,说了这么多,唯一让他顾忌的一点就是,这个时候就把这个纪录片放出来,是不是有些不太合时宜?
有些人,有些事,正是因为恰逢其会,才能走得更远。
舌尖火爆的那会,国家的经济发达,网络发达,人们已经从物质追求的层面,过渡到了精神追求的层面。
又从精神追求上,返璞归真回到了更加优异的物质当中。
更多喜欢吃的人,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这波人全都聚在一起,自诩为吃货,发誓吃遍祖国大好河山中的任何美食。
也是因为他们的带动,吃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这才使得这个高质量的片子,成为了一块儿被赋予品牌化的金字招牌。
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又后劲十足的舌尖,在网络化的大趋势下,合理地发挥了自身的长尾效应,所凸显出的价值,又怎么可能只是那么一点?
两人讲述中,周正大多数是讲述,而裴玉却像个学生一样。
两只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的敲击着,偶尔有些不太明白的抬起头,询问周正,自己哪一点不太懂,希望他再讲得明白一些。
至于周正,虽说没当过老师,但考研的时候给教授当过助教。
教学上的内容,他把握的还是挺准确的。
“那照你这么说,只要拥有了这些因素,想要做出一个优秀的纪录片,应该不难吧?”
整整两个小时,等到裴玉回过神来,这才发现他早就已经写了三千多字了。
“嗯,也不一定。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话,我觉得,一部极其高明的片子,如果能和观众达到情感的共鸣,能够让他们的情怀被展现出来,可能更为重要。”
这一点,周正本来不打算说。
盖因主题实在是太巨大,他怕自己说了,会干扰裴玉思考整件事情的点。
“那你的意思是,整个片子里面,应该固定一个情感基调?”
裴玉果然不愧是当年人大的优秀毕业生,很快就看到了整个问题的关键点。
“没错,咱们虽说只是做一个片子,但怎么说也要有野心啊,不能光是只为了做节目而做节目,要真的是这样的话,其实就就失去了咱们拍片子的意义了……”
时代在进步,岁月在流淌。
随着祖国的越加强盛,生活在这个奋斗时代的年轻人,肩膀上的责任会更重。
对此,周正想阐述的理念,已经从思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