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海韵音乐节马上就要到了,梁凉坐在办公室里在想一件事情。(1 / 1)

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 金01 129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四节海韵音乐节马上就要到了,梁凉坐在办公室里在想一件事情。

  像罗鳞那样的烟嗓从二零零零年开始到二十年后,最有代表性的也就三个:刀郎,无所谓和阿杜。

  三个人虽然都是那种干巴巴的嗓子,但是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其中刀郎和阿杜的嗓音相似度较高,无所谓比较另类。

  如果现在把刀郎推出来,就得借用这两位的作品了。

  梁凉把阿杜和无所谓代表性的作品写了出来,看了很久。

  可惜风格不符。

  罗鳞虽然还没成名,但是他的歌已经有了自己风格的雏形,阿杜和无所谓歌曲与他的风格一点不搭。

  如果安插一首还能鱼目混珠,用多了就感觉不协调了。

  罗鳞去年发行的《北方的天空下》最终的销量和梁凉预测的差不多,虽然没达到二十万但也超过了十五万。

  放到别的音像公司,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也算是大卖了,但在海韵音像这就是销量垫底的存在。

  海韵音像销量过千万的专辑有,销量过百万的专辑有很多,销量几十万的专辑数不胜数。

  销量没超过二十万都属于垫底。

  出名要趁早,今年罗鳞二十八岁了。

  上一世罗鳞出名都三十好几了,这一世梁凉觉得还是让他早出名两年比较好。

  虽然去年他的专辑销量一般,但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今年应该趁热打铁再给他出一张专辑,争取达到五十万的销量。

  罗鳞和他的乐队再一次来参加音乐节了,他们一致认为参加音乐节好处多多。

  在音乐节上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还可以和天南海北的乐队进行交流,对自己的见识和水平都有益处。

  所以今年没用梁凉询问,他们自己就来了。

  罗鳞自然又拿来了他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就是上一世他出版的《走进新江》。

  这些曲子真的不太行,里面都是一些新江民歌的翻唱,这类曲子没有多大的市场。

  “梁总!我们现在有一档节目,新江卫星广播电台要和我们合作做一档《你的故事我的歌》节目,我们现在在犹豫要不要参加。”

  “在电台做节目?什么性质的节目?”

  罗鳞不啦不啦说了一气。

  梁凉听懂了。

  就是说新江这个什么星的电台有一档叫《非常快乐》的节目,罗鳞去给人家写片头音乐。

  这个节目的主持和梁凉比较熟悉,闲聊的时候就邀请罗鳞在他的节目开设一个原创音乐的板块。

  这就是那什么《你的故事我的歌》这个栏目的由来。

  具体的方法是每周四从听众热线里电话或者来信里由听众讲诉他们的故事,根据这些题材由罗鳞和听众们创作两首歌曲,在星期日里播放。

  目的是通过这个栏目来扩大原创作者群。

  非常新颖的想法,不说在九八年,就是往后推二十年,这是很有创意的节目。

  “一个星期创作两首能达到在电台播放水平的歌曲…你们能做到吗?”

  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可是不小,梁凉觉得这有点扯。

  一个月两首,一年将近一百首。

  星期四听故事,星期天播出…

  这中间要根据素材作词谱曲,如果编曲伴奏排练,而只有三天时间。

  罗鳞兴致勃勃:“我觉得我们能做到。”

  梁凉苦笑,这要是不撞一回南墙估计是不知道回头的。

  “罗哥!那你们有报酬吗?”

  罗鳞摇头:“没有!这档节目没有赞助也就没有报酬。”

  没报酬?这玩啥呀?

  “那么如果听众创作出了好的曲子,你们采用了会给人家报酬吗?”

  “也没有!”

  这就有点玄幻了。

  不管什么稿件一旦被电台采用,不管多少都得给人家稿费的,你这什么都没有怎么玩?

  “那么歌手呢?”

  每个星期都有两首歌曲要唱,而且风格肯定不同,这就需要大量的歌手。

  你一分钱没有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歌手?

  罗鳞眨巴了几下眼睛,歌手这个问题他还没考虑。

  “如果这档栏目在连湾,歌手咱们有的是,但是新江就无能为力了。”

  从创作到演唱就三天时间,就是坐飞机来回跑都来不及。

  “我觉得你们参加这个栏目有锻炼价值,但是难度非常的大,我怀疑你们做不了两个月就得散伙。”

  没钱光凭热情,这肯定长远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