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垂钓
白勇是个有话直说的人, 三言两语就跟林鸢说清楚自己来的目的——他新开了家海鲜大排档, 需要一个能稳定供给新鲜海产的上家。
林鸢听他一说,才知道这几天海鲜市场东边的那条十字路上, 正在叮铃咣当装修的那家大排档是他开的。
白勇本来想从码头的那些养殖户里手里收海产, 他的老朋友蔡东知道了这事,给他指了条路子, 说她这里海产的批发价跟养殖户那里的价格一样,海产的质量却好上许多。
蔡东表面上呆板木讷, 但白勇知道他在做生意上有自己的精明独到之处, 和他朋友多年, 蔡东的话,他还是信得过的,便挑了今天和他一起来亲自见了见这位林小姐。
林鸢知道大排档虽然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但仍然是广大市民们的心头好,规模大点的大排档, 赚得钱不比那些高档食府少。大排档没有海鲜食府利润空间大,主要胜在人流量多,光每天吃掉的生蚝壳,都够装满三个半人高的垃圾桶。
林鸢的渔场目前出产都是些常见的大众的海产,供不起像雅阙那样等级的海鲜食府, 但给大排档供货, 还是足以应付来的。雅阙、佰川食府这样的餐厅虽说开在码头,用的却都不是本地的海产,大多都从海外进口。
每次收获, 每块沿岸渔场能给她带来七八百的收益,每块近海渔场能有一千五的收益,远海渔场的利润在三千块左右,这样算来,她现在每月至少有三十五万的进账,而租赁冷库和向养殖户进货的开销项微乎其微。
但月入三十五万的前提是,她这些货都卖得出去。除了每月定时给蔡东送过去一批扇贝和墨鱼制干货,店里卖出去的海产只占渔场出产的一半,剩余的都堆砌在保鲜仓库里,随着渔场越开越多,产量增大,销路反而成了她最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