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二帝国接二连三的昏招,英法也站不到一起去。
现在法兰西可感受不到威胁,所以英法关系必须恶化。涉及到了政治,利益决定了一切。
暗自盘算了一遍,本杰明首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罢了,国际秩序尽快建立起来,对不列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奥地利想要主导,就让他们主导吧!
有条约约束,我们接下来的北德意志计划,也会更加顺利。刚刚建立了国际秩序,维也纳政府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主导欧洲新秩序,能够获得的收益不仅仅只是声望,更重要的还是推销自己的理念。
人都需要包装,一个好的包装,能够让人在社会生活中更容易获得成功,国家也不例外。
大国竞争是全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缺一不可。主导建立国际体系,无疑是扩散自家影响力最快捷的模式。
这方面维也纳政府是经验丰富,都有过两次成功经验了,弗朗茨自然要复制第三次。
……
圣彼得堡的血迹还没有干,就在不久前,这里刚刚发生了一次大清洗,数以千计的大人物人头落地。
凡事涉嫌参与刺君案的,全部被亚历山德罗维奇投入到了监狱中,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清除异己。
名单是怎么来的,这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的又一未解之谜。
抓人再查,案情进展果然迅速的多。当然,也少不了牵扯出一大堆烂事,总之人人都是罪有应得,全部拿出去毙了,基本上不带冤枉的。
涉及人数太多,全部都杀了肯定不可能。从轻发落不可避免,只要没有参与刺君案,别的问题都好商量。
即便是还是有上千人被亚历山德罗维奇下令咔擦掉,没办法亚历山大二世遇刺那么多次,参与者又岂止少数。
上百次刺君案,随便牵扯到了其中任何一次,那都是一个字——死。
除了革命党人外,还有不少资本家、贵族牵扯了进去,一起被送去见了上帝。
不杀贵族的传统在这里不适用,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人敢帮忙说情。
按照正常情况,一次性屠杀了这么多人,还包括上百名贵族,亚历山德罗维奇早就声名狼藉了,这次是一个例外。
欧洲主流媒体,大都赞扬了他的正义行动。欧洲势力最庞大的贵族集团,来了一次集体失声。
包括俄罗斯帝国内部的贵族,也难得保持了沉默。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绝对不能说亚历山德罗维奇干得有问题。
弑君绝对是大忌,不管有没有成功,都是罪大恶极。这个时候跳出去冒杂音,就要先考虑自家君主的反应了。
即便是亚历山德罗维奇杀得人头滚滚,真凶是谁,依然没有被解开。
不过阻碍调查的人,倒是被揪了出来。遗憾的是这些家伙,并不是阴谋策划着。
阻碍调查,主要是有关亚历山大二世的刺杀案太多了,他们或是主动、或是被动,给牵扯了进去,怕深入调查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看着手中的调查报告,亚历山德罗维奇的表现非常古怪,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上千人人头落地,看似很厉害,实际上真正牵扯到有分量的人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很多牵扯不是太深的,大都被亚历山德罗维奇皇储下令免职、或者是流放,真正被杀只是真参与到了弑君案中的。
如果是普通刺杀案,这个处理结果明显很重,可遇到了“弑君案”,亚历山德罗维奇的处理未免太轻了。
欧洲虽然没有诛九族的说法,但是参与到了弑君案,杀全家绝对不算过分。
受亲戚朋友牵连、或是无意中为刺杀提供帮助的,就算是不被砍掉脑袋,怎么也要拿掉贵族头衔。
都没有发生,被处决的一百多名贵族,大都是亲自策划或者是和人密谋过并付出行动的,以及帮忙灭口阻碍调查进行的家伙。
真要是咔擦掉的贵族数量,还没有维也纳大革命时期,弗朗茨干掉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不是一个概念。借刀杀人和自己亲自杀人,造成的影响肯定不一样。
不过对比沙皇遇刺身亡来说,还是太轻了。如同原时空一样,亚历山德罗维奇皇储只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并没有来一次全国性的大清洗。
放下了手中的资料,亚历山德罗维奇淡淡的说:“到此为止吧,对外宣布是民意党人所谓,接下来秘密调查就行了。”
……
第两百九十五章、倒霉蛋
随着普俄战争的结束,腓特烈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对奥地利来说这也是一件大事。
汉诺威迟迟无法掌握德意志联邦帝国,巴登公国是居功甚伟的,没有他们带着一帮小邦国在帝国议会中和中央政府对着干,德意志联邦帝国也不会分化的这么厉害。
当然,这里面奥地利也是出了大力的。没有维也纳政府的支持,巴登公国还没有能力拉那么多盟友。
这个时候联姻,实际上也是弗朗茨在给巴登公国打气,让他们不要怂,继续和汉诺威对着干,出了事有奥地利撑着。
在英国人捣鼓北德意志帝国的当下,这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要不然汉诺威和普鲁士组成二元制王国后,那一帮小邦国还真顶不住。
实际上,弗朗茨现在也很矛盾。
一方面,他不想看到北德意志帝国被整合起来,这会增加统一的难度;另一方面,他又想要借乔治一世的手清理这一堆小邦国,免得给未来留下麻烦。
扶持巴登公国也是迫不得已,德意志地区邦国数量虽然多,但基本上都是一群小豆丁,实力一个比一个弱,大都是镇长级别的,甚至连村长级别的都有。
巴登公国也是从矮个子里面挑出来的高个子,综合实力差不多有汉诺威的一半,依靠奥地利的支持,勉强可以抗衡一二。
甭管人家多小,拥有独立邦国的地位,进入了帝国议会至少有一票。
这要是不开会也就罢了,真要遇到了事情,需要召开会议人多了就是麻烦事。
从管理上来说,减少邦国数量无疑是一件好事。这种拉仇恨的事情,弗朗茨是不会亲去干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列支敦斯登公国存在。
现在支持巴登公国,未尝没有故意激怒乔治一世的意思,引诱他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不知道乔治一世是精明,还是胆子不够大,总之就是不上当。
中央政府不够强势,小邦国们自然就不买账。
刚开始大家对汉诺威的实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