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2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是说圣彼得堡没有忠臣了,问题是亚历山德罗维奇现在分不清谁忠谁奸,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能调军队回来。

不管能不能找到真凶,一场大清洗都是少不了的。不同于上一次亚历山大二世对国内的清洗,这回是要见血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次普俄战争后,亚历山大二世以反腐为由进行的大清洗,为接下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同样也为自己遇刺埋下了隐患,从1871年开始,亚历山大二世就过上了隔三差五遇刺的好日子。

这么多年下来,被沙皇政府绞死的刺客都超过了四位数,仍然没有阻挡利益受损者前赴后继的热情。

亚历山大二世时代爆发的刺君案这么多,能够查到真凶的却很少,基本上都是革命党或者是爱国人士背锅。

查不出来真凶,实际上也可以进行推测。谁的利益受损了,需要报复?谁最想要亚历山大二世死?

这两类人一起抓了慢慢查,总是能够查出来一些东西。就算是和这次刺杀案没关系,找到之前刺杀案的真凶,同样也是不错的收获。

息事宁人,那是不存在的。普俄战争刚刚才结束,亚历山大二世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不拿出一个满意的结果来,亚历山德罗维奇可没办法给国人交代。

……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普德谈判。柏林政府是真的慌了,原本在领土上寸步不让的立场,也软化了下来。

现在双方争议的主要交易价格,到了这一步,实际上已经算是尘埃落定。

伦敦,普德谈判取得的了突破性进展,阻挡北德意志建立的第一重障碍被扫清了,本杰明首相却没有感到高兴。

事情进展的太顺了,顺利的超乎想象,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放下手中的合同草案,本杰明首相:“爱德华爵士,奥地利没有出手么?”

外交大臣爱德华:“不,奥地利人出手了。只不过他们这次反应的有些慢,干涉力度也非常小。

可能他们认为能够依靠德意志联邦帝国议会否决掉这次交易,才没有急着动手。

当然,突如其来的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案,也是原因之一。根据使馆传来的情报,维也纳政府现在的精力大都集中到了俄罗斯帝国。”

这些理由还是有些站不住脚,精力再怎么集中,也不可能全部投入过去,分散出来的一丝丝,同样可以给普德谈判增加难度。

等着帝国议会去否决,这太被动了,不像是奥地利的作风。况且,德意志联邦帝国议会也是可以避开的。

北德意志帝国计划也是分步走的,普德合并是最后一步。现在才刚刚开始,现在和普鲁士王国谈判的是汉诺威,可不是德意志联邦帝国政府。

在德意志联邦帝国独特的体制下,邦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包括和其他国家缔结条约的权力,汉诺威和普鲁士之间的交易不需要帝国议会批准。

第一步领土交易,第二步是汉诺威和普鲁士王国结盟,第三步是普汉建立联合王国,最后一步才是建立北德意志帝国。

实际上普汉合并的时候,普鲁士王国就已经进入了德意志联邦帝国,帝国议会连阻拦的权力都没有。

造成了既定事实后,再反过来逼迫帝国议会同意,阻力要小得多。

理论上,类似的事情奥地利也可以效仿,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

为了生存下去,普鲁士王国可以放下身段不要面子,以汉诺威为主建立二元制国家,共同主宰接下来的北德意志帝国,换了奥地利就不行了。

弗朗茨还丢不起这人,奥地利民众也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不能什么事都干。

本杰明首相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让他们加快谈判进度,早点儿造成既定事实,免得再节外生枝。”

疑惑归疑惑,到了现在这一步,就算是知道前面是个坑,伦敦政府也必须要跳下去。

这个时候退缩,那就为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做贡献。

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伦敦政府能够说服普鲁士和汉诺威,就是因为大家不看好奥地利能够统一德意志地区。

如果这个时候英国人缩了回去,大家的思想观念就要发生变化了。很多人会认为伦敦政府是怕了奥地利,不敢直接和他们对抗。

这种想法一旦产生,大家就要重新考虑“奥地利有没有实力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问题了。

统一的核心在于思想,如果所有德意志人都认为奥地利有实力统一德意志地区,愿意加入到统一的大帝国中,那么谁也拦不住。

本质上维也纳政府不敢迈出这一步的原因,就是担心没有来得及整合德意志地区,就遭到了欧洲各国的联合围攻。

内部不稳,又遭遇外敌威胁,谁也顶不住。当年拿破仑没有完成的伟业,弗朗茨不认为自己能够完成。

要是人人都想着统一,那么什么别说了。欧洲各国连干涉的动力都没有,因为干涉也没用,随便怎么拆分人家还是会统一。

现在英国人能够出手分化,最关键的就是大家不认为奥地利有统一德意志地区的实力,甚至有不少人认为统一是死路一条。

即便是各国的亲奥派更多,也知道大统一的好处,还是没人敢踏出这一步。北德意志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壮大的。

第两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

维也纳会议还在继续,本该倍受关注的难民问题,被大家下意识的忽略了。

俄国代表不提、普鲁士代表装傻,没人求助,国际社会自然当事情已经过去了。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普俄两国边界上的军队,主要任务就从作战变成了镇压难民暴动。

从四月份开始,逃荒到奥地利的难民就急剧减少,到了五月份几乎没有越界了。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弗朗茨不知道,也不敢问。

按照维也纳政府收集到的资料的估计,普俄战争至少导致了四百万人丧命,超过六百万人流离失所。

包括地方部队、游击队在内,普军战死约1768万,伤残382万;俄军战死约1433万,伤残671万;直接平民伤亡约80万,大部分都在普波联邦。

没什么好奇怪的,普俄两国的战损如此接近,很大一部分都是波兰地方部队、游击队贡献的。

山贼、土匪也可能被凑数了,这玩意儿没有办法区分,俄军把所有的抵抗武装都算了战绩。

放弃华沙地区后,波兰成为了敌战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