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4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决奥斯曼帝国。”

奥地利的国策实际上还有很多,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现在就剩下这么两个了。

比如原来的近东战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直接变成非洲战略中的一部分。

这也是被逼出来的,非洲本土化后,和本土的联系就成了重中之中。走海路确实很方便,可惜到了战争年代安全性就没有保障。

皇家海军的优势太大,奥地利海军根本就没法比。短时间不要说追赶英国人,就连法国海军都压了奥地利海军一头。

既然海上不行,那就只能陆地上想办法了。中东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落入了奥地利手中,维也纳政府想要把本土和非洲连成一片,横在中央的障碍只有法属埃及和奥斯曼帝国。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法国人实力不弱,维也纳政府暂时没有打埃及主意的意思,不过奥斯曼帝国这只弱鸡就悲剧了。

费利克斯首相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们核心战略是非洲本土一体化没错,但这和德意志统一计划并不矛盾。

要解决奥斯曼帝国我们有的是机会,普俄战争过后沙皇政府会安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精力和我们在近东地区竞争。

可以说在未来十年之内,对奥斯曼帝国动手都会以我们为主导,俄国人不会阻止我们将铁路延伸到苏伊士运河。

反倒是普鲁士王国更加麻烦,我们不能够亲自动手,现在不解决他们,未来就很难找到机会了。”

老大不是好当的,尤其是爱护自身形象的老大。即便是德意志地区发生了分裂,大家还认可奥地利的领导地位,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维也纳政府数十年如一日的经营自身形象。

好不容易才缔造出来的好名声,自然不能在内战中毁了。尤其是对弗朗茨这个皇帝来说,宁愿让德意志地区无法统一,也不能砸了自家的招牌。

要不然就会尴尬的发现,好不容易国家统一了,自家的皇位也折腾没了。

类似的案例可不少,弗朗茨不认为自己的后代都是牛逼哄哄的主,能够镇的住场子。

不想拉仇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德意志统一进程中少流血,就算是真要流血也要先找好替罪羊顶缸。

从这方面来说,俄国人真是奥地利的好盟友。南边的宿敌奥斯曼帝国被俄奥一起干趴下了,北边野心勃勃的普鲁士王国正在被沙皇政府收拾。

每次俄奥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只要想想沙皇政府的贡献,弗朗茨的心态一下子就平和了。

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为了俄奥友谊。君不见上一次沙皇政府宣布债务违约,奥地利政府都没有发飙。

弗朗茨打断了两人的争吵:“调停普俄战争可以先缓缓,派人试探一下沙皇政府的底线。

如果他们有意拿普鲁士王国抵债,想要把我们架在火上烤,就立即和英国人合作,干涉这场战争。

除此之外,别的情况都好商量。一个弱小、甚至是分裂的普鲁士,才是最好的普鲁士。

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们可以默认沙皇政府吞并普鲁士王国的部分土地,只要不涉及到德意志地区,别的都好商量。”

打手都要出场费,何况是俄国人呢?人家幸幸苦苦一路打过来,付出了数百万士兵的伤亡,打得债台高筑,总得有些回报才行。

在弗朗茨看来,普鲁士王国最近几十年过得太顺了,已经变得忘乎所以,居然想要自成体系和奥地利分庭抗礼,这种情况必须要进行打击。

不杀一儆百,后面的德意志邦国学样怎么办?

比如说:跃跃欲试的汉诺威王国,对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帝国还不满意,仗着有英国人撑腰,在暗地里捣鼓不知所谓的南北德意志计划。

维也纳政府没有寻他们的晦气,那是汉诺威还停留在想象阶段,计划做了不少,却没有采取实质上的行动。

……

第两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事实证明,英国人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在奥地利沉默、法兰西消极怠工的背景下,欧洲各国干涉普俄战争的意愿,没有他们预想中那么强烈。

外交上大家都高举“和平”的旗帜,积极呼吁普俄停战,到了需要武力干涉的时候,一个个都不在线了。

“出兵”不存在的,即便是英国人只是提出让大家做一个姿态,恐吓俄国人,大家都不愿意买账。

本质上大家想要限制俄国人,就是担心威胁到自身的国防安全。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随着奥地利的复兴,俄国人想要西进根本就不可能。

没有足够的利益,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英国人的面子,也只够大家外交上喊几嗓子,算是给沙皇政府施压。

伦敦政府积极干涉,那是他们在普波联邦投入的资源太多,牵扯到的利益太大,伦敦政府舍不得放手。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不列颠在欧洲影响力下滑的结果。法奥两国的存在,削弱了英国人的霸权地位。

没有法奥两国的配合,仅凭英国人的力量还无法让沙皇政府妥协。国际调停变成了真的“调停”,没有左右普俄战争的能力。

英国人承诺的国际干涉,迟迟没有到来,想要全身而退的柏林政府急了。

波兰地区已经丢了,波兹南地区已经沦为战场,东普鲁士地区似乎也坚持不了多久。

强盛一时的普波联邦,现在仅剩下不到30的领土、不足40的人口,国内的民心士气也下降到了冰点。

最近一段时间,罢工、罢市、抗税……等恶性事件,不断在普鲁士王国出现。

为了这场战争,普鲁士民众已经付出了太多,沉重的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柏林已经戒严了,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威廉一世担心自己某一天被送上断头台。

这是“主义”的弊端,军费开销比例太高,严重影响到了民生。

为了供养这支强大的军队,柏林政府不得不对国内进行剥削,普鲁士民众需要承担的税收,一直都是欧洲最高的。

不断胜利的时候,还可以靠爱国热情做支撑,现在战场上失利,矛盾就压不住了。

威廉一世关心的问道:“英国人怎么说?”

将希望寄托在英国人身上,这也是迫不得已。仅剩的普鲁士王国实力有限,根本就不是俄国人的对手。

想要度过难关,必须要求助于国际社会。国家之间唯利益永恒,除了英国人被债务绑架外,柏林政府现在没有足够的利益去收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