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无所谓,只要人吃了短时间内不出问题就行。
刚想休息一会儿,一名青年军官闯进了指挥部,走近前来汇报道:“将军,敌人又发起进攻了,第四十一师请求火力支援。”
看了看作战地图,奥波多皱着眉头问:“不是已经给他们派去一个炮兵团么,怎么又要火力支援?”
青年军官解释道:“敌人的火力太猛了,我们的炮兵被全面压制,所以……”
不待他说完,奥波多就挥手制止:“行啦,告诉四十一师自己想办法,我现在没有炮兵给他们增援。
敌人的火力太猛,那就先躲一躲。现在是非常时期,晚上也不要闲着,可以分出一部分士兵挖防炮洞。
敌人冲上来了,就和他们拼刺刀。现在我们被围困了,火力上肯定比不过敌人,可我们能够比他们不怕死。”
平原地区就是这一点不好,想要抢占有利地形,都没得占。如果百八十米高的小土包也算山的话,现在第四军也是依山傍水了。
奥波多可以肯定,敌人不愿意和他们拼命,要不然进攻力度不会这么小。
零零碎碎的进攻,不断消磨他们的军心士气、战略物资,最后逼迫他们投降,才是正常的操作。
要是为了歼灭第四军,付出十万、八万的人员伤亡,普军赢了也是输了。
……
普军指挥部,毛奇单手拖着脑袋,陷入了沉思中。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本想以第四军为诱饵,吸引俄军主力过来实施围歼计划,没想到俄国人根本就不上当。
这么一来,俄国人的第四军就成了麻烦,牵制了普军大量的兵力,让他们进退不得。
如果一开始就向第四军猛攻,不给他们安营扎寨的机会,现在早就解决问题了。
战场上没有如果,误判了第四军对俄国人的重要性,低估了伊万诺夫的决心,这个苦果只能由毛奇自己吞下去。
东普鲁士会战已经打响,南线会战即将爆发,华沙会战实际上也开打了。
俄军从东北两面发起进攻,由于俄第四军牵制了普军大量的兵力,华沙战场只能固守。
电话的滴滴声响起,将沉思中的毛奇唤醒了过来,随手拿起了话筒放在嘴边大声吼道:“我是毛奇,有什么事?”
一个嘶哑的声音传来:“元帅,第七师师长温斯莱特向你报告。北面的敌人突然增加了进攻强度,我们的防线岌岌可危,请求支援。”
一个师挡住一军本身就不现实,何况还是俄国人那种超大编制的军,就更加不可能了。
防线危机是必然的,第七师能够挡住敌人三天才求援,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
毛奇眉头一皱:“温斯莱特少将,明天第十一师就会过来接替你们的防务,再坚持一天有问题么?”
电话另一边一阵沉默,半响功夫后嘶哑的声音再次响起:“没有问题,元帅!”
语气中带着沉重,仿佛是经过艰难的心里斗争才做出了决定。
挂断了电话过后,毛奇对不远处的一名军官吩咐道:“立即给汉斯格雅将军发电,让他务必要在一个星期内吃掉俄第四军。
告诉他北边的鱼儿已经上钩,不要再为一只笼中鸟拖延时间了,再拖鱼就要跑了。”
困兽犹斗,何况是人呢?
明知道现在是敌人抵抗最激烈的时候,毛奇也只能下这个命令。再留着俄第四军在哪里拖着,华沙战场就要出问题了。
别看普波联邦在华沙建立了完善的防线,可再牢固的防线也需要人来守。
何况毛奇也不是为了守住华沙,而是想要在华沙战场上重创俄军,这对兵力的需求就更大了。
为了围困第四军,普军投入了近六十万军队,原本是要围点打援的,现在敌人的援兵不来了,再拖下去就没有价值了。
尽管知道这个命令下达,前线会损失惨重,但是为了战场上的大局,这些牺牲是有必要的。
严峻的形势告诉他,华沙会战必须要速战速决,柏林政府需要一场大胜拉盟友上船,即便是一场伤亡惨重的大胜。
“是,元帅!”青年军官回答道
第两百七十一章、军官不够用了
理论和现实往往是背道而驰。或许是奥波多应对措施得力,又或许军官们没有了退路,被围困的俄第四军爆发了超乎普军预料的战斗力。
七天时间一晃而过,第四军仍然像一颗钉子死死的扎在了那里,让普军进退两难。
看着手中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又想到了自己的任务,负责执行围歼第四军的汉斯格雅将军胡子都快要愁白了。
敌人伤亡过半,仍然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摆明了要死磕到底。
如果俄军都这么顽强,这场战争也不用打了。普波联邦人口有限,根本就拼不下去。
揉了揉额头过后,汉斯格雅对副官吩咐道:“给总部发电,详细汇报我们这里的情况,告诉毛奇元帅再给我们五天的时间,保证能够歼灭这支敌军。
如果其它地区需要支援,我们可以先抽调部分兵力离开,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么多军队围着了。”
经过了这几天的交战,汉斯格雅已经确定敌人不会跑了。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他还故意留出一条路,引诱敌人突围。
结果敌人就像是没看到一样,依旧牢牢的守在原地,根本不给他可趁之机。
有机会都不跑,完全不合常理,汉斯格雅不知道俄军指挥官再想啥,总之他是非常的郁闷。
“是,将军!”
……
不光是普军郁闷,被围困的奥波多中将更加郁闷。普军就像是发了疯一样,不急伤亡的发起进攻,打得第四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陷入包围圈后,他就对外面的局势一无所知,根本就不知道敌人为什么要疯狂。
呼啸声响起,一艘艘飞艇从天边飞来,这是俄军一天之中最欢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呼啸而来的飞艇就成了第四军的精神支柱,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这是最紧张的时候,除了最初几天外,后面每一次飞艇部队过来都少不了一场空战。
在短短的十来天里,俄军一共付出了三十五艘坠毁的代价,几乎每天都有三艘飞艇在空战中完蛋。
当然,普军也不好受,双方的差距相差无几,飞艇部队这或许是普俄两国战斗力最接近的部队。
奥波多拿起了望远镜,观察这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心中还默数道:“1,2,3,4……49”。
“49”艘飞艇,这个数字令奥波多心中狂喜,较之昨天增加了足足三分之一,而对面的敌人只是这个数字的一半。
数量差距一半,即便是俄军飞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