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弗朗茨迷惑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乱,无论是俄军、还是普军都很乱。
“阿尔布雷希特,你能看明白他们的部署么?”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阿尔布雷希特有些为难的回答道:“陛下,普俄两国要决战了。”
看弗朗茨的表情,似乎不满意这个答案,阿尔布雷希特继续解释道:“陛下,这次战争投入的总兵力,已经创造了历史记录。
谁都没有一次指挥上百万军队的经验,前期俄国人稳扎稳打,兵力调动的频率不是太高。
现在要进行决战了,普俄两国都在迅速调兵,涉及到的部队太多,出现一定的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豁然开朗,名将也是普通人,即便是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够保证手下的人同样那么强。
上百万军队的调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太多,根本就不是指挥官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
受通讯不便的影响,很多时候指挥官下达命令,传到下面部队的时候都会有一定延迟。
军队还算好的,接到命令可以立即执行,后勤部门就不行了。甭管再大的事情,仓库的物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跟着跑到地方的。
再厉害的调度官,也改变不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受制于后勤,部队自然不能跑太快。
万一再次发生变故,后勤跟部队走丢了,那就完犊子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现在普俄两国都算是吸取了教训,非常强调配合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门之间的配合。
当然这只是次要因素。现在普俄两国军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主要责任还是在总指挥部身上。
指挥官们从来都没有指挥这种级别战役的经验,很多以往的经验在这里都不适用了,混乱也就出现了。
弗朗茨关心的问:“这么说,我们的军队也存在这些问题了?”
阿尔布雷希特点了点头:“我们的指挥官也没有这种经验,如果冒然指挥上百万军队作战,前期出现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全世界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相比之下我们还算好的,每年都会组织上百万预备役训练,勉强也算是一次大规模兵力调动。”
这是真的没办法,经验这东西是需要积累的。奥地利现役部队都不到一百万,上哪儿去积累这种经验?
除了从普俄的军事部署中吸取经验外,弗朗茨也无能为力。总不能拉几百万预备役,来一次全国大演习吧?
且不说要花多少钱,需要消耗多少物资。光想想一次性动员上百万军队,都会觉得可怕。
真要是干了,估计全欧洲都要被吓着。万一运气不好,没准会直接升级到欧陆大战。
这方面欧洲国家都是非常敏感的。或许是亏吃得太多了,又或者是前车之鉴太多,只有有国家开始动员,邻国就会加强警惕。要是关系不好,还会跟着进行动员。
无端制造紧张气氛,增加欧洲大陆的硝烟味,破坏睦邻友好关系,可不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
第两百六十七章、小鱼
突如其来的大决战,不仅打乱了维也纳政府的布局,同样也打破了英国人的计划。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普俄已经开始决战,伦敦政府想要帮他们拉盟友都来不及。
趋于利弊是人性的本能,国际政治外交上也不例外,毕竟决定政治外交的也是人。
无论是中亚各国,还是奥斯曼帝国,又或者是德意志联邦,这个时候都会选择观望局势。
如果普波联邦在会战中失败,这场战争就提前结束了,柏林政府无力组织第二次会战,俄国人不会给他们留时间。
到了那一步,就算是这些潜在盟友加在一起也不够俄国人揍,帮不帮忙结果都一样。
如果俄国人战败,那么没得说战争还要继续,只不过强弱之势易位,战争主动权颠倒了过来。
大家不介意锦上添花向英普卖个好,如同第一次普俄战争一样,扑上去从俄国人撕下一块肉。
不对,德意志联邦是个例外。
乔治一世可不敢接纳获胜后的普波联邦,欧洲篡位的情况虽少,可“喜剧帝国”这种帝选候制度是一个例外。
当然,真要是普波赢了这次会战,英国人也不会推动普德合并了。伦敦政府需要的是一枚制衡奥地利的棋子,而不是培养一个竞争对手。
……
随着战场的西移,冬天也不再是冰天雪地,这对俄国的后勤体系又是一大挑战。从俄军的兵力部署就可以看出来。
南线部队紧贴着奥地利行动,方便就近补给;北线有海运补给,可以从圣彼得堡调运物资,也可以从北欧联邦采购;华沙战场又有维斯瓦河、纳雷夫河,可以从水上运输。
不过纳雷夫河主要是雪水,每年的通航时间有限,再过两个月就会冰封,上游断了下游自然也不能指望。
伊万诺夫一直反对发起华沙会战,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如果不是维斯瓦河被控制在了手中,即便是第四军馅了进去,他也不会发起出兵。
从这方面来说,俄军要比第一次普俄战争中要理性的多,没有想当然的就出兵,搞得前线士兵饿肚子。
军队调动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上百万军队的调动,更是需要时间。
“兵贵神速”在这里明显不适用,不是士兵们不努力,关键是带着辎重物资行军,想快也快不起来。
这方面本土作战的普军拥有绝对优势,柏林政府修建的铁路可以发挥作用了,毛奇率先完成了兵力部署。
普军总指挥部,望着地图上标注的行军路线,毛奇叹了一口气。
伊万诺夫还是他熟悉的那个伊万诺夫,将稳字发挥到了极致,除了那个贪功冒进的第四军外,后面的部队都是靠着走,相近两支部队的距离通常不超过三十里。
急行军也就一个上午的功夫,这么短的时间,他就算是想要做点儿什么都难。
“把我们的骑兵都派出去,化身小股部队袭扰敌人,迟滞敌人其他部队的行军速度,但是不要和敌人接战。”
停顿了一下,毛奇又补充道:“已经送上门的敌第四军就不要管了,先放他们进来。
命令第七师、第八师从右翼迂回包抄;命令第五军、第七军立即集结,我要先拿俄国人的先头部队开刀。”
吞不下俄军主力,先吃下先头部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毛奇手中机动兵力,能够做到的极限。
战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