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队。
这些部队都是以民兵形式存在,这些部队主要以德裔为主,军官大都是奥军退役官兵。
总兵力大约在15万人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几个团,直接是民间武装改变的,这些人都是刚刚移民过来的殖民团队。”
明知道奥地利政府在背后支持巴拿马地区独立运动,拉斐尔·努涅斯也只能装糊涂。
不捅破这层窗户纸,维也纳政府要顾及国际影响,只能暗地里给叛军提供支持,支持力度有限。
要是撕开了这层窗户纸,维也纳政府除了面子难看外,更大的可能还是厚着脸皮,直接承认巴拿马政权的合法性。
这年头列强的承认,也是一个国家取得独立主权的重要因素。
拉斐尔·努涅斯非常清楚,前不久封锁秘鲁的政策,不仅得罪了奥地利,同样也得罪死了法兰西、秘鲁、玻利维亚。
只要有人带头,这些国家都会承认巴拿马独立。如果再加上受法奥影响严重的国家,也跟着承认巴拿马地区独立,搞不好这个数字能够过半。
巴拿马地区原本就存在过巴拿马共和国,后来才并入哥伦比亚的,有这历史渊源在,要是全世界一半的国家承认巴拿马独立,那就真的独立了。
这么一来,镇压叛乱的军事行动,演变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拉斐尔·努涅斯:“给我继续查,必须要搞清楚巴拿马独立组织的领导者,以及他们和奥地利的关系究竟有多深。
最好能够找到奥地利操纵巴拿马独立组织的证据,要不然英国人是不会介入的。”
没办法英奥两国还是盟友,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
南美战争中约翰牛给智利拉偏架,维也纳政府都只是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除了在扣押船舶的问题上抗议了几句外,大多数时候都是默认。
就如同前面的“巴拿马意外交火误会”一样,英国人也只是在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伦敦政府可是相信“误会”的。
通过盟约约束,限制大家斗争的范围,必要的时候还会互相包庇,这是英法奥三国同盟能够维系下来的主要原因。
哥伦比亚想要让英国人出头,实际上也是一厢情愿。就算是拿到了证据,伦敦政府最多也就不痛不痒的谴责几句。
这是利益决定的,也是实力决定的。巴拿马运河还没通航,战略价值还没体现出来,不值得他们和奥地利对上。
更何况在巴拿马地区,英国人也没有抗衡奥地利的实力,即便是加上哥伦比亚共和国也很勉强。
别看奥属中美洲殖民地不咋地,那也看和谁比。和欧洲各国相比,那肯定是一个小弟弟,前十都进不去。
但是在美洲大陆,奥属中美洲殖民地的军事实力绝对可以排名前五,在海路畅通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进前三。
凡事都要靠对手衬托,南美都是农业国家,人口少得可怜,种族矛盾还非常的严重,战斗力自然不咋地。
……
哥伦比亚民众庆祝这一伟大胜利的同时,欧洲舆论也引起了大地震,报纸销量是蹭蹭的往上涨。
媒体众说纷纭,只不过评价就好坏参半了,主流媒体主要分成了两波,支持的认为:奥地利政府主动支付补偿金,是勇于承担责任、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表现。
反对派的则认为:这是纯粹的政治“作秀”,迫于国际压力才做出的让步,这是国际舆论的胜利。
不过这种胜利并不彻底,将侵略战争美化成为了“意外冲突”,侵略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并且指出今后国际斗争中这种“误会”,还会层出不穷。
除了主流的观点外,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论调。
比如说:抨击维也纳政府怯弱,对小小的哥伦比亚都要让步,丢了欧洲列强的脸。
……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专家学者们在报纸上各抒己见、大打嘴仗。这里面有多少水军,就没有人知道了。
总之,吵着吵着话题就被人带歪了。先是从“巴拿马意外交火的误会”到正在进行的“鸟粪战争”,接着是英法奥三国南美博弈,最后又跑回了普俄战争。
讨论的话题多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和正在进行的战争相比,已经尘埃落定的“误会”事件,从“新闻”变成旧闻,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第两百五十五章、烫
时间匆匆而过,奥军很快就撤离了巴拿马地区,只不过移交的对象不是哥伦比亚政府,而是巴拿马地方政府。
确切的说应该是巴拿马独立组织,原来的巴拿马地方政府早就换人了,现在主政的是独立组织。
哥伦比亚政府军走到半路上被地方民兵给堵住了,不放他们入境。
双方正在对峙,巴拿马独立组织还没有发表独立宣言,拒绝政府军入境的理由是:军纪不好。
哥伦比亚虽然不是美国式联邦制,地方政府的权利同样不小,拒绝政府军入境又不是没有先例。
明知道巴拿马地区要闹独立,在独立开始前,拉斐尔·努涅斯总统也只能采取政治手段。
镇压,不存在的!现在谁先开第一枪,谁就要承担挑起内战的责任。
这是维也纳政府最想看到,奥军刚刚撤离就爆发内战,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况且拖的时间越长,独立组织准备的就越充分。掌控地盘也是需要时间的,独立组织才建立短短几个月时间,能够把架子搭起来就不错了,根本来不及捋清内务。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哥伦比亚政府再次催促我们支付补偿金。根据使馆传来的消息,他们已经被阵亡士兵家属围了三天。
甚至有人冲击使馆区,索要抚恤金。现在连出门采买生活物资都成了困难,只能让哥伦比亚政府送进去。”
听到了这个消息,弗朗茨嘴角微微一笑。不就是被人抗议嘛,这年头哪个列强不经历几次,遇到的多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告诉哥伦比亚政府,让他们提供阵亡士兵家属身份证明,只要核实了身份,我们立即发放抚恤金。
财物损失都集中在巴拿马地区,需要补偿的只是当地民众,为了避免款项被挪作他用,我们会直接把资金发给地方政府。”
“给地方政府”干什么,用来打内战么?
如果有得选择,估计哥伦比亚政府宁愿没有这笔补偿金。这已经不仅仅只是烫手的问题,分明是要命。
报复,这才是真正的报复。和这相比,前面的冲突“误会”,都只能算小儿科。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提醒道:“陛下,哥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