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7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1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现在的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普俄矛盾。英法奥三国之间的矛盾虽多,却没有到爆发战争的地步。

没有战争重新洗牌,欧洲大陆的均势就不会被打破,伦敦政府就能稳坐钓鱼台。

不列颠的世界霸权是反法战争后,梅特涅主导建立了维也纳体系欧洲大陆获得三十年平衡,才让英国人有精力建立世界帝国。

本杰明首相:“既然法奥两国想要玩,那我们就奉陪到底。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清醒一下,免得继续干出蠢事来。”

战略安全上没威胁,不等于伦敦政府就要放任这种情况发生。法奥两国的小动作,还是损害了不列颠的利益。

国际斗争从来都是你来我往,互相捅刀子是必然的,这方面英国人的经验最丰富。

南美各国虽然已经独立,可因为自身实力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摆脱欧洲的影响。

在世界已经瓜分一空的背景下,实力弱小的南美各国,也成为了英法奥三国争夺的对象。

不能在当地建立殖民统治,把南美变成经济殖民地,同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南美战争除了智利和玻利维亚、秘鲁的利益争夺外,也是英法奥三国把触角深入南美的一次博弈。

在这方面,法奥两国都落后了。奥地利殖民帝国起步太晚,法兰西则是受反法战争影响,错过了扩张势力的最佳时机。

如果没有南美战争,英国人不支持智利,恐怕秘鲁和玻利维亚也不会倒向法奥。

……

维也纳宫,英国人出手的消息,已经传递到了弗朗茨手中。

发生这种事情,弗朗茨一点儿也没有感到意外。令他吃惊的是英国人反应太激烈了,大有将法奥两国排挤出南美的意思。

1880年2月11日,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厄瓜多尔四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借口,宣布对智利、玻利维亚、秘鲁三个交战国实施物资禁运。

看似同时对三个交战国进行“物资禁运”,实际上被禁运只是秘鲁和玻利维亚。至于智利,海上运输可比陆地运输方便的多。

遭到四国禁运后,秘波联盟就只剩下了哥伦比亚共和国,这最后一条“生命线”。

然而,这条“生命线”也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断裂。

最近一段时间,哥伦比亚频繁和英国人接触。如果不是法奥两国在哥伦比亚影响力够大,因为忌惮两国的反应,估计哥伦比亚政府早就加入禁运联盟。

导致四国禁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英国人施加的影响力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利益。

这需要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为了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大家建立了联盟,联合行动。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在赶走西班牙人后瓜分战利品,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贡献最大,应该拿走最大的一份。

在利益面前,昔日的盟友变成了今天的敌人。这些冲突为接下来的南美混战,埋下了隐患。

“鸟粪战争”只是其中之一,包括之前的巴拉圭战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前因后果、孰是孰非,弗朗茨已经没兴趣搞清楚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弗朗茨问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哥伦比亚倒向智利的可能性有多大?”

略加思索后,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如果我们和法国人都不出手干预的话,哥伦比亚加入禁运几乎是百分百。”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眉头一皱,显然他低估了英国人在南美的影响力,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法奥一起出力,南美各国就会冷眼旁观。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缓缓的说道:“试探一下法国人的态度,仅凭我们的力量,在南美地区根本没有办法和英国人抗衡。”

尽管不想承认,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英国人在南美地区经营了很多年,潜在影响力不是奥地利能够比的。

如果不是有奥属中美洲殖民地在,就连哥伦比亚维也纳政府也影响不到。说白了,海权时代决定国际影响力的主力是海军。

奥地利海军虽然不少,可是自家的殖民地也不少,想要在全世界遍地撒网,根本就做不到。

“是,陛下!”韦森贝格回答道

……

法奥两国家大业大,即便是现在从南美退出了,也伤不到元气,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

秘鲁和玻利维亚就惨了,他们都是农业国,一旦丧失了外来物资补充,想要继续这场战争就难了。

小国不同于大国,没有重来的机会。只要输掉一场战争,就输掉了一切。

在维也纳政府做出反应的同时,刚刚上位的秘鲁和玻利维亚新政府,已经顾不得清算失败者,急忙采取外交行动。

一场决定南美局势走向的外交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第两百四十九章、悲观

雪花纷飞落下,洁白如玉,仿若上帝派来的使者,向信徒挥洒着祝福。

蜗居的巴黎民众纷纷走出了家门,和孩童们一起在雪中嘻戏,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雪”对巴黎民众来说,可是稀罕物。在梅迪西斯的记忆中,上一次巴黎下雪,还是很多年前。

具体是多少年来着,梅迪西斯已经记不清了。对饥寒交迫的人来说,“雪”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没有需要特别纪念的。

今年是例外,普俄战争带来的红利,不光是奥地利享受到了,法兰西也获得了丰厚的好处。

在经济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法国的社会矛盾趋于缓和,最明显的就是巴黎民众的日子更好过了。

这方面梅迪西斯是感触最深的,作为一家小报亭老板,他有独特的判别方法。

法国民众大都热衷于政治,只要是经济条件允许,都会订上几份报纸。报纸的销量,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法国的经济。

这方面巴黎民众是值得骄傲的。法国的报纸销量,常年位居世界榜首,巴黎民众就贡献了其中一半的销量。

如果对全球报纸销量进行排名,就会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法国≈gt;奥地利≈gt;不列颠≈gt;巴黎。

这不是一个段子笑话,而是真的发生了。

巴黎民众的政治敏感度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要区分巴黎人和乡下人的区别,看他是否点评政治新闻就对了。

“梅迪西斯,我来取报纸。”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将沉迷于看报的梅迪西斯拉了出来。

有生意上门,自然要接待了。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梅迪西斯微微一笑:“鲁尔斯,还是老样子么?”

说话间,梅迪西斯已经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一叠报纸,放在了最上面。

中年男子皱了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