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坏。
成本上去了,价格也上去了,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战争年代更不用说,肯定要采用物美价廉的铁盒子罐头啊!食品安全,这从来都不是问题,反正大人物们又不吃。
加工罐头盒子只是小业务,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作为一名合格的资本家,史洛夫从来都不嫌自己钱太多。
“很好,亚诺尔。你这个提议非常棒,打开思路就对了。
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的开扩新业务,提高企业利润,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不光是罐头盒子,酒瓶子、水壶,这些小物件我们也可以生产,你去安排吧!”
自从奥地利加入自由贸易体系后,市场冲击每天都在发生,“危机意识”也渐深入人心。
如果不是普俄战争来的及时,一场波及欧洲大陆的工业市场竞争,恐怕已经爆发了。
聪明人都知道战争只是延缓了这个过程,该来的还是会来,这不是个人能够阻挡的。
要么凭借这个机遇一飞冲天,要么在竞争中沉沦下去。
普俄战争在延缓危机爆发的同时,也在加剧这场危机。奥地利报纸上天天宣传,资本家们自然不会没有反应。
有人选择多元化发展,扩张新业务、分摊风险;有人选择深耕细作,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史洛夫本身也是多元化的推崇者,想要利用普俄战争的机遇,将业务扩充到食品加工业。
不要看食品加领域竞争激烈,但这是奥地利的王牌产业,全欧洲的所有竞争者,在这个领域都是弟弟。
在自由贸易体系下,占据优势地位的奥地利食品加工业,抗风险能力要比其他产业更强。
然而现实却把史洛夫拉了回来,没办法萨拉热窝毕竟是内陆城市,消息相对闭塞一些,史洛夫的反应不够快。
无法扩张到食品加工业,他不得不选择深耕五金配件,以此为核心开扩相关业务。
至于奥地利竞争力更强的电力、内燃机领域,不是史洛夫没想法,完全是够不上。
这些靠科技吃饭的领域,不是普通人随随便便就能够参合进去的。
玩儿山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奥地利早就进入了专利时代,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根本就无法立足。
第两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
政府的引导,还是没有能够抵挡资本的热情,利益总是容易令人迷失,忽视了风险。
拿不到政府扶持,那就想办法降低成本,比如说:将工厂放在郊区、或者是交通便利的小镇上,土地成本一下子省了大半。
没有税收优惠也无妨,普俄都在买买买,现在工厂的利润都很丰厚,也不差那几个点。
“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
看着飞蛾扑火的资本不断涌入,弗朗茨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
市场的疯狂除了贪婪外,还有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再一次出现产能过剩,尤其是英奥两国最为严重。
危机没有爆发出来,和国际局势有关系。从1873年~1878年,先后爆发了第二次近东战争,和英法奥三国瓜分非洲大陆发起的殖民战争。
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富、物资,市场的繁荣掩盖了产能过剩危机。如果普俄战争不爆发,最迟明年就会爆发新的经济危机。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累,过剩已经不仅仅只是产能,就连资本也过剩了。
正所谓花出去的钱才是钱,躺在银行里的钱只是一堆数字。在绝大部分行业都已经饱和、过剩的背景下,资本需要新的投资渠道。
按照作死的惯例,每到这个时候,股市就该风云起了。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制造一场空前的繁荣,然后泡沫被戳破,过剩的资本随着泡沫被蒸发掉。
死道友不死贫道,普俄之间的矛盾就被利用上了。奥地利支持沙皇政府,英法支持柏林政府,除了政治需要外,也有资本的作用。
钱借出去了,资本过剩的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战争带来的大量订单,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最重要的是原本主要是英奥两个工业大国的工业危机,通过战争的刺激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大陆,谁也不要想独善其身。
拖大家一起下水,从国家层面上出发,这可不是损人不利己。确切的说,这叫做打击潜在竞争对手。
经济上的战争和军事上的战争不一样,损失最惨重的不一定交手的国家,更大的可能是老大和老二博弈,最后把老三、老四、老五……给打死了。
自由贸易体系下,全球市场仍然很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只能遵循丛林法则进行争夺。
英奥两国的工业分别占据全世界工业总量的298、365,两国进出口总量分别占据全世界出口总量的496、247。
因为利益的关系,发生冲突已经不可避免。资本是要吃人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最先倒下的肯定是弱者。
现在投机者们一窝蜂的想要发战争财,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风险,只是当局者迷,很多人都自认为能够比别人跑得快。
只要在危机爆发前,找到一个接盘侠,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维也纳宫
宫相米拉贝隆:“陛下,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陆续出售了76家工厂,剩下的也进入了谈判中,预计在未来两个月内会全部售出。
持有的股票债券,现在也在缓慢抛售,为了不引起市场动荡,目前只是出售了约十分之一。
受市场火热影响,这次减持资产获得的收益,比预想中还要丰厚几分。现在已经收获了13亿神盾,全部售出后大约可以获得44亿神盾。
不过我们的行动,还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后续行动,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麻烦。”
弗朗茨点了点头,被发现是必然的。在市场最火热的时候抛售资产,这么另类的做法,不被注意才有问题。
可是没办法,这些年皇室资产滚雪球般的壮大,不早点儿撤退,后面就退不回来了。
那种在危机爆发前一天,找一个高价接盘侠的事情,弗朗茨只能说那是活在梦里。
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多傻子?别的不说,只要普俄战争一结束,这些工厂的价值就会大大折扣。
或许在战争时期,获得的丰厚利润,能够弥补企业价值下降带来的损失,可到时候再想找买家就不容易了。
万一没有接盘侠,那就只能硬抗下去,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度过竞争最残酷的岁月。
看似没有什么,反正这些技术含量低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