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奥地利的优势产业,有足够的信心参与国际竞争。
加入自由贸易体系,降低进出口关税,这些产业都是既得利益者。
有人获利自然有人利益受损,比如说:棉纺织业就是最坚定的反对者,一旦放弃了关税壁垒,英国人势必会强夺他们的一部分市场。
当然,如果这些企业够争气,也有机会跑出去抢英国人的市场。毕竟,这些产业技术含量较低,大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并不大。
如果不是奥属非洲人工成本更高,估计国内的棉纺织业都会搬家了,一旦进入自由贸易时代,控制成本就成为了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弗朗茨:“那就给他们提供平台,让支持者和反对者进行辩论,由吃……民众来做裁判。”
本来弗朗茨是想说“吃瓜群众”的,只是话到嘴边了,觉得不合时宜,及时改成了“民众”。
“陛下,这么一来恐怕会闹得更厉害。已经很多人向警察局,申请游行示威了。”费利克斯首相劝说道
弗朗茨摇了摇头:“正是因为事情闹得大,才有必要让他们辩论。不给他们一个发泄渠道,这些利益受损者岂会甘心?”
让资本家和资本家对喷,总比政府亲自下场的好。无论辩论的结果如何,改革都是需要进行的。
只不过多了一层缓冲,让利益受损者转移了仇恨目标。
这是应有之义,作为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也不能光拿好处不干事,拉仇恨就是他们的责任之一。
……
财政大臣卡尔:“陛下,我们和英国人的谈判受阻,总体上双方已经达成了一致,只是英国人要求我们开放金融业。
以国内金融界的实力,一旦开放了金融市场,我们很难占据优势。”
不要说占据优势,奥地利金融界的实力还比不上法国人,更不用说和英国人相比。要是放开了限制,基本上是被吊打的命运。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放开金融限制是不可能的,国内资本都要受到限制,外来资本怎么可能不受限制呢?
继续和英国人谈,可以允许英国资本进入证券市场,但必须要遵守相关法律。
如果英国人继续在金融问题上纠缠,大不了我们签订协议,两国资本互相不进入对方金融市场,这就公平了。”
奥地利从来都没有禁止外来资本进入金融市场,只是受到的限制条件颇多。想要在金融自由驰骋,就等着被管理部门没收吧!
不同于伦敦金融市场,规则制定者们故意留下了后门,维也纳金融业市场,那是时常打补丁。
钻了规则的空子,不等于就能够赚钱了,还必须要速度足够快,在管理部门反应过来之前完成操作。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修补,现在奥地利金融市场的漏洞已经很少了,想要肆无忌惮的剪羊毛,难度系数大大增加。
“互不进入对方金融市场”,这完全就是在开玩笑。
对奥地利来说无所谓,国内的金融业还在资本积累阶段,即便是想向伦敦金融市场伸手,也没有足够的实力。
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那就不一样了。伦敦金融市场可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在这里博弈。
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从里面赚到钱外,剩下的绝大多数都被英国财团给收割了。
进入伦敦金融市场的外来资本,对英国金融财团来说都是送上门的肥羊,为什么要拒绝人家进入?
英国人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早年凭借世界工厂的优势,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从二十年前开始就出现了资本过剩。
原时空美国能够崛起,就是英国人为了宣泄国内多余的资本,要不然天选之国也没有那么容易发展起来。
奥地利能够崛起,早年也借助了英国人的资本。只不过弗朗茨利用经济危机,和规则制定者的优势,在中途坑了英国资本。
现在英国人想要奥地利开放金融市场,实际上也是被坑怕了。
提前引爆经济危机也就罢了,这只能算是自己手段不够,下一次注意就行了。
可是规则限制,那就令人绝望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规则,在平常时期影响不大,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往往就能够爆发致命的一击。
偏偏这些规则,又是事先制定的,并且还是公开的。属于游戏规则内,没有注意到,那是自己的问题,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同样的招数,英国人也在玩儿。伦敦金融市场同样有类似的规则,专门用来坑不知情的外来户。
只是人都是喜欢双标的,自己利用规则坑别人,那是手段高明;被别人用规则坑了,那就不能忍了。
吃一堑,长一智。有过经验教训后,英国资本家就想要取消这些规则限制。
弗朗茨也很为难,他很想告诉英国人,这完全是多虑了。
同样的招数不可能一直玩下去,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陷阱可以设置。
遗憾的是这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从最初维也纳政府搞出来的自来水、铁路垄断项目天坑,到前不久的提前引爆经济危机,都让英国资本损失惨重。
站在奥地利的立场上,这都是正常操作,完全都是符合游戏规则的;可是站在英国资本立场上,这些都是巨坑。
第两百零九章、阳谋
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谈判,英奥两国终于达成了一致。1877年11月12日,两国代表在巴黎签订英奥自由贸易协定,奥地利正式加入自由贸易体系。
不得不说巴黎会议就是喜剧,本来是为了调和各国矛盾,消弭国际冲突的,结果想干的没干成,不相干的条约反而诞生了不少。
想想也对,好歹也是各国高层会晤,没有一点儿成果,怎么好意思回去呢?
跑题是必然的,一切都是为了政绩。截止到目前为止,巴黎会议上已经先后产生了八个条约,涉及到了欧洲大部分国家。
这还是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有多少密约,就没有人能够知道了,总之巴黎会议没有白开。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一摔杯子,怒骂道:“该死的英国佬、该死的奥地利蠢货,他们一定是故意的!”
拿破仑四世的猜测没有错,英奥自由贸易谈判实际上在维也纳进行,跑到巴黎去签订条约,那是英国人强烈要求的。
原因自不用说,法国人那么编排维多利亚女王,伦敦政府也不能没有反应啊!
外交抗议可没有办法堵住法国人的嘴,法国报纸可是连皇帝的花边新闻都敢刊登,何况是英国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