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9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安卡拉发生了政变,改革派领袖大维齐尔被杀,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被废除了。

根据我们收到的情报来看,发动这次政变的是奥斯曼青年党,政变的主力学生,还有部分新军参与。

政变发生后,保守派、宗教人士也加入了进去,现在安卡拉局势已经完全失控。”

蝴蝶效应的缘故,奥斯曼青年党也和原时空有些不同,组建的时间提前了一些,参加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近东战争过后,不甘心看着奥斯曼帝国沉沦的有识之士组建了爱国同盟。由于参与者多是爱国青年,被外界称为:奥斯曼青年党。

巴尔干半岛丢失的影响太大,这个组织一出现,就迅速在奥斯曼帝国发展壮大。

青年党的发展壮大,也引发了苏丹政府的不安,很快就迎来了政府的打压。由于内部组织构架混乱,青年党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恰好这个时候刚刚继位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拉开了改革的序幕,苏丹政府的很多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内部矛盾。

普俄战争爆发后,苏丹政府投机成功,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了高加索地区,政府威望增加,奥斯曼青年党四分五裂。

按照正常情况下,这个组织会和大部分革命组织一样,就这么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就在奥斯曼青年党要完蛋的时候,第二次近东战争爆发,拯救了这个组织。

再次遭遇失败过后,苏丹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社会各个阶层都对政府丧失了信心,陷入了迷茫之中。

脑海中回忆了一遍资料,弗朗茨关心的问道:“奥斯曼青年党的实力怎么样,有没有可能和保守派合流?”

这个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革命立场都不怎么坚定。尤其是奥斯曼帝国这种资本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国家,青年党中的很多成员还是封建贵族出身。

自己革自己的命,自然不可能进行得那么彻底。从这次起义被定义为政变,弗朗茨就知道奥斯曼帝国的革命之路还很长远。

关键是奥斯曼青年党能不能稳住局势,保住奥斯曼帝国,不让这个陷入内战中的帝国彻底分裂。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奥斯曼青年党最近壮大的很快,成员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还获得了很多青年军官的拥护。

不过这些都是虚的,青年党内部山头林立,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很难将这些力量整合在一起。

奥斯曼青年党多是接受过新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和保守派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在宗教问题上,双方更是无法妥协。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想要进行世俗化改革,都遭到了保守派的阻碍,现在奥斯曼青年党想要改革同样也是困难重重。

如果不发生意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奥斯曼政府都会陷入权利斗争中。加上国内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奥斯曼帝国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认为奥斯曼帝国的落后,主要原因在宗教和体制上。只要进行世俗化改革,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奥斯曼帝国很快就可以强大起来。

这个判断不能说错了,在弗朗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只是宗教、政治体制改革就能够实现国家强大,那强国也未免太简单了。

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当务之急不是改革,而是稳定。政权都稳定不下来,谈改革完全是多余的。

打消了多余的念头,弗朗茨做出了决定:“奥斯曼帝国的事情就由他们去吧,反正我们已经是敌人了,就算是给他们帮忙,人家也不会领情。

英法既然决定扶持奥斯曼帝国,就不会看着他们分裂。一个四分五裂的奥斯曼帝国,不但不能牵制我们,反而是送给我们的肥肉。

现在和奥斯曼国内民族主义团体接触,奥斯曼帝国如果真的发生了分裂,那也要在我们划定的框架内分裂。”

保住奥斯曼帝国,弗朗茨已经不在抱有幻想。

尽管奥斯曼帝国存在,更加有利于奥地利战略隐藏,但是处在维也纳政府的立场上,没有任何道理帮助奥斯曼帝国稳定局势。

至于英法出手干涉,保住奥斯曼帝国?弗朗茨还真不看好他们,别的姑且不论,奥斯曼国内的起义军怎么办?

亚美尼亚人起义军、希腊起义军、犹太起义军……

这些武装集团,大都是近东战争时期奥地利、俄罗斯扶持起来的,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

第二近东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战争带来的后遗症才刚刚开始。

战后经济大萧条、难民危机、政府财政困境……等一系列的因素,都困扰着奥斯曼政府。

英法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资金。受困于政府财政,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没能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的奥斯曼青年党同样也不行。

……

第一百六十章、狠辣

伦敦,安卡拉政变的消息传来过后,格尔斯顿首相就知道事情要糟。

奥斯曼帝国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换一个政府就能够解决的,无论是谁上台,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都是解决难民危机和镇压叛乱。

苏丹政府没有完成这两个任务,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腐朽无能,而是真的做不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谁上去都一样。

格尔斯顿首相问道:“奥斯曼帝国要初步恢复农业生产,最少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外交大臣麦克林侯爵摇了摇头:“首相阁下,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回答你。俄国人做得太绝了,在撤军前破坏了一切可以破坏的基础设施。

根据大使馆传来的情报,凡是被俄军占领过的地区,几乎找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他们炸毁了除教堂外的全部建筑。

就连乡下也没放过,房屋、农田、桥梁、大坝都被炸了,甚至他们还人为堵塞河道,让下游的农田沦为了泽国。

据说为了搞破坏,俄国人光炸药都消耗了上万吨,俄军占领区几乎全部沦为了白地。

奥斯曼政府恢复春耕计划,在俄国人的破坏下彻底失败。按照目前的情况,即便是到了1876年,奥斯曼人最多也就恢复当地一半的农业生产。

苏丹政府没有这份财力坚持这么长时间,为了救济难民,苏丹政府挪用了政府大部分经费,其中也包括教育经费。

这次政变的起因,就是苏丹政府挪用教育经费引发的。现在这个问题是奥斯曼青年党的了。”

格尔斯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