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被打成白地,国内还爆发了内战。
以弗朗茨的经验估计,这场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恐怕会突破两百万。真正死在战场上也就四分之一略多,大部分都死在了逃荒途中。
最大的黑手是饥饿,其次是疾病和一起逃荒的难民。生死存亡面前,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奥斯曼帝国早就元气大伤了,接下来还有内战要继续。现在因为对外战争,关系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生死存亡,迫使改革派和保守派不得不暂时联手。
一旦战争结束,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受了这波刺激不知道有多少革命党产生,苏丹政府能不能度过这一劫都是一个问题。
韦森贝格:“陛下,奥斯曼帝国再虚弱,也有那么大的体量,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浴火重生。
平常时期,俄国人不会忌惮他们的威胁,但在普俄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的关口,沙皇政府就不得不小心谨慎了。”
人都是会成长的,吃一堑长一智,受过一次教训后,俄国人也吸取了教训。
多线作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年仇恨拉多了,一时半会儿也化解不了。俄罗斯帝国强大的时候没有关系,衰落的时候就非常要命了。
像奥斯曼帝国这样的百年宿敌,根本就不用考虑化解仇恨,直接打死了最好。
这些年民族主义在近东地区蓬勃发展,沙皇政府也是贡献了一份力的。一旦依靠宗教统治的苏丹政府崩盘,这个多民族国家就会炸得四分五裂。
分裂过后的奥斯曼,注定要陷入民族、宗教仇杀中,彻底丧失威胁俄国人的实力。
想明白了过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那就让英法给俄国人施加压力,我们象征式的支持一下他们就够了。”
想拖奥地利下水,不要说门,连窗户都没有。弗朗茨还要留着奥斯曼帝国吸引欧洲各国的目光,如果能够让英法给苏丹政府输血,那就更好了。
历史早就证明,腐朽的末代王朝从来都不可怕,反倒是新生国家可能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当然这是极少数,绝大部分新生政权受限于内部矛盾,缺乏治理地方的经验,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像奥斯曼帝国这种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严重的国家,一旦发生了分裂那就是旷日持久的内战。
原时空那是天选之子凯尔末开挂,才有后世的土耳其,但对比奥斯曼帝国来说,还是缩水了大半。
现在不用考虑,这位大名鼎鼎的土耳其国父还有没有出生的机会,都是一个未知数。
要知道蝴蝶效应是恐怖的,这场近东战争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没准天选之子的父母都提前见了。
在历史滚滚洪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弗朗茨不认为奥斯曼帝国还有复兴的可能,这次战争实际上已经为这个老牌帝国画上了一个句号。
费利克斯首相提议道:“陛下,耶路撒冷王国已经被收回来了,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治理问题。
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当地的民众并不支持我们,我建议和奥斯曼帝国达成引渡协议,把奥斯曼人都遣送回去。”
遣送回国,这是有先例的。此前的扩张中,维也纳政府都把奥斯曼人全部遣送了回去,这才避免了民族宗教矛盾。
弗朗茨点了点头,补充道:“光遣返奥斯曼人回国还不够,耶路撒冷地区都快变成了沙漠,我们还要解决土地沙化问题。
此前专家们提出的对当地土地休耕二十年,就非常有建设性。耶路撒冷是宗教圣地,当地不需要发展工农业,发展旅游经济就够了。”
这个年代民众们穷,旅游经济还发展不起来。但凡是都有例外,民众再穷还是有富裕的,比如说维也纳变成不夜城后,就吸引到了很多人慕名而来。
耶路撒冷更不用说,宗教上的特殊地位,就不怕没有人去。不说能够发家致富,但是维持地方政府运转还是做得到的。
土地休耕那是必然的,奥地利本身就是农业出口国,根本就不缺这点儿粮食产量。
第一百五十四章、现在—未来
随着弗朗茨的一生令下,前线的奥地利军队就行动了起来,也不管奥斯曼帝国是否同意,遣返工作就开始了。
这年头奥斯曼人还没人权,不需要那么多解释,直接强制驱逐就行了。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包括随军记者都当做没看见。
至于回去后,会不会乱写那就没人知道了。反正为了报纸销量,各种五花八门的新闻都会有,记者们的节操也就比后世强一点儿。
只要保证大部分主流媒体不会替奥斯曼人说话,这就已经够了,街头小报从来都是开局一支笔、一张纸,内容全靠编。
提前准备引导舆论不难,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到;想要控制舆论,那就不要做梦了。
这年头列强就没有不挨骂的,新闻头版出现的频率越高,也能够侧面反应一个国家越强大,小国还没人愿意报道。
在抗议无果后,苏丹政府还是选择了默默接受现实。不要看欧洲各国现在支持他们,翻开历史书大家还是仇人。
保住奥斯曼帝国那是战略需要,并不等于大家就把他们当朋友了。即便是和奥斯曼帝国存在传统友谊的法兰西,也不可能为他们出头。
唐宁街首相官邸内,格尔斯顿皱着眉头问道:“贪婪的俄国人还在坚持么?”
对沙皇政府迟迟不肯在停战条约上签字,伦敦政府也是深恶痛绝。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围绕着一个问题打转。
外交大臣麦克林:“沙皇政府还是没有放下灭亡奥斯曼帝国的幻想,他们应该是担心下一次普俄战争爆发,奥斯曼帝国再捅他们一刀。
不过维也纳政府已经妥协了,仅凭俄国人的力量想要灭掉奥斯曼帝国,他们还力有不及。
沙皇政府是穷光蛋,他们的坚持最多也就拖上几天,给奥斯曼帝国制造一些麻烦。奥地利只是承诺提供年内的军需,最迟年底俄国人就会妥协。
反倒是奥地利人在中东地区的做法值得我们警惕,维也纳政府打着保护圣地的旗号,宣布对当地土地休耕二十年,紧接着又驱逐了当地的奥斯曼人。
同样的事情,十几年前奥地利人也干过。把奥斯曼人遣返回去,然后从国内移民,很快就可以建立统治。
尽管耗费大了一点儿,但是后期统治成本低,目前来看效果很不错。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要不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