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提供武器装备的商人已经失踪,我们陆军部实在是没有做出判断。”
这是一笔糊涂账,到处都是重点,又到处都是烟雾弹。只不过相比第一次援助,这次武器援助暴露的信息更多。
亚历山大二世猛的一拍桌上,做出了决定:“继续暗中调查,同时对外宣布这次保加利亚叛乱是奥斯曼帝国策划的,外交部向苏丹政府发出照会,让他们为此负责。”
柿子要找软的捏,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已经没有昔日的霸气,该装糊涂的时候,就要装糊涂。
最好的结果就是让真凶变成奥斯曼帝国,要不然查到英法或者奥地利三国身上,你让沙皇政府怎么办?
当然暗中调查,搞清楚敌人是谁,同样很重要,只不过无法揭开盖子,免得把局势弄得无法收场。
不光是俄国人在查,奥地利情报组织也没闲着。自从黑手第二次支援保加利亚叛军后,很多东西就藏不住了。
首先这种大批量的军火,不可能没有留下蛛丝马迹,很快就被确定出自菲尔德兵工厂。
最初是奥地利陆军使用的,一个多月前退役,然后卖给了一个德克拉斯军火商,经过奥斯曼帝国流入了保加利亚。
这个年代军火出口没有那么严格,尤其是二手步枪这种普通武器,根本就不需要仔细审核。
不过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显然是动用了一些力量。这些东西一查,很多事情都暴露了出来。
看着手中的情报,弗朗茨不由的替俄国人默哀。查不出来真凶还好,要是查出来了,估计沙皇政府就要睡不着觉了。
英国人牵的头,并且负责联系运输,法国人提供了资金,奥地利资本家们负责提供军火。
好吧,真正出力的还是英国人,这批军火总价都不到十万神盾,对金融大鳄们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资本无国界这就体现了出来,弗朗茨暗自提高了警惕,决定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监视。
看似这次行动中,奥地利资本家们参与的非常少,无非是推动了这次军火交易,从头到尾就只有一个推出来的炮灰军火商。
可深入调查,就会发现有人已经和英法资本勾搭上了。尽管这种事情弗朗茨早有预料,还是感觉不舒服。
奥地利资本不足,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英法资本,资本界有联系是必然的。
现在为了利益,他们可以一声不响悄然和英国人合作,那么未来遇到了更大的利益背叛奥地利,估计他们也干得出来。
当然,事情是双面性的,英国人可以收买奥地利资本家,弗朗茨同样可以收买英国资本家,这个群体的忠诚度一贯都是最低的。
警惕归警惕,除了增加了对大资本家的监视外,弗朗茨仍然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行动。
不管怎么说,这还是在规则范围内。优秀的军火商都是把武器卖给自己的敌人,他们没有直接给保加利亚起义军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就证明还可以抢救。
第一百一十三章、没有底线的操作
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弗朗茨安心看热闹了。内心深处已经为保加利亚革命党感到默哀,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发动了一次错误的起义。
要是换一个时间,没准沙皇政府就妥协了。比如说几年前的普俄战争时期,趁机发动起义,再跟着胜利者混,早就独立成功了。
很遗憾,当时俄罗斯帝国太强大,国内人心稳定,大家根本就不认为能够推翻俄国人的统治。
波兰独立成功后,才刺激了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保加利亚的民族主义也是最近几年才传播开的,农业危机又放大了矛盾。
革命的基础具备了,可现在仍然不是什么好时机。以一隅之地单挑俄罗斯帝国,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即便是等近东战争爆发,也比现在这个时间点好,起码还能多一个盟友。
暗中支持保加利亚革命的英国人根本就不冒头,法奥两国资本只是单纯为了利益,点燃了战火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甭管这个借口会不会憋足,反正相信的傻子还不少。看着一帮投机者认为粮食价格要涨,疯狂的加入了炒高粮价的行列,弗朗茨默默的说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
要是不能及时找到接盘侠退出来,参合进去的投机者,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要想逃跑。
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套牢了进去,财团怎么可能放他们离开呢?踏上了贼船,这些人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努力努力鼓吹“粮价要涨,扩大巴尔干风云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可是利好消息不断,比如:阿根廷遭遇洪灾、印度遭遇蝗灾……
有图有真相,就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国家哪怕是粮食绝收,关欧洲鸟事。
这个年代的阿根廷又不是啥粮食出口大国,根本就不向欧洲出口粮食,也不从欧洲进口粮食。就算是有部分地区受灾,靠别的地区丰收,也不会缺粮。
印度更不用说,缺粮有毛用,他们买得起么?当地人口那么多,饿死几个也无妨,不要指望英国人会救济。
总之,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受灾,都会出现在欧洲的报纸上。这会真的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猛然间发现世界居然这么大,还有这么多国家存在。
世界整体范围内“缺粮”没错,但这不影响农业危机爆发。缺粮的人都是穷鬼,根本就买不起粮食,国际市场上粮食产量再过剩都和他们没有关系。
现在又不流行鸡汤段子,甚至连生存的环境都没有。要是认为这是一处没有人注意的大市场,傻乎乎的一头扎进去开发,保管再大的家业都能够赔破产。
前期投资不赚钱培养市场,有坚持几年的,也有持续十几年的,弗朗茨还没有听说过傻等上百年的。
资本家们又不傻,要是能做早就做了。比如说:非洲人不穿鞋,跑去推销鞋子的鸡汤段子。
就没有人研究当地人买不买的起,这个年头就算是买的起也没有用,殖民者已经习惯用抢了。
尽管杀了羊,没有长期剪羊毛的收益高,但不杀羊现在就要饿死,还考虑什么以后?
19世纪是最黑暗、最残酷的时代,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活下来了才有未来,眼光太远就变烈士了。
一连串的轰炸过后,很多人都得出了:世界缺粮的结论,很多地区还爆发了粮食抢购风潮。
这些对奥地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