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5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国农民都开始赔钱了,实际上国内的农民依然还有一定的利润,只要我们拖下去,他们就会撑不住。

从经济学上推断,俄国人很可能最先撑不住的。除非沙皇政府掏钱补贴农业,要不然高昂的成本,就会让俄国的农产品丧失市场竞争首发

只要把握住了这个度,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现在只是需要降低粮食出口关税、免除农业税,就可以承受住第一波冲击。

俄国人的粮食还没有出口到英国,现在把我们储备粮先放出去,冲击国际市场把价格打到英俄成交价格一下,再看看英国人会不会履约。

如果不履约的话,俄国人就要倒大霉了。不知道沙皇政府的钱包能不能够承受,堆积如山的粮食卖不出去,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不得不专业人士就是够狠,这击垮的可不是粮食价格,而是沙皇政府的财政。一旦出现粮食大规模滞销,亚历山大二世就要倒霉了。

没有办法,农民手中就剩下粮食了。要么政府直接征粮,然后烂在仓库里;要么就只能免税。

一旦市场被充满了,就算是再廉价,也没有人敢接手。每一次经济爆发,就有资本家们把牛奶往河里倒,就是为了避免价格崩溃。

现在卡尔的计划,就是在英俄交易完成前,先一步击垮英国的粮食价格。

国际粮食价格自然不可能幸免,奥地利也会损失惨重。但只要英国人违约,那么损失惨重的俄国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或许奈何不了伦敦政府,可是退出英镑——黄金体系是必然的。

到时候,沙皇政府那怕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加入神盾——黄金体系。粮食市场上的损失,在金融市场中又可以捞回来。

霍尔斯皱纹眉头,质疑道:“要是英国人履行了合约呢?货币霸权所带来的利益,可不是一星半点儿,他们没有道理这么放弃。”

卡尔坦然一笑:“那无非是今年所有粮食出口国,一起过苦日子了。就算是国际粮食价格打个七折,对出口精加工粮食的奥地利冲击也没有那么大。

不要忘了,食品精加工产业本身还有十几个点利润,这些企业也可以分摊一部分损失。

总体上来说,原粮价格下跌百分之七十,国内的农业生产还是可以做到保本。这已经够了,我不认为目前的粮食出口价格,俄国农民能够赚钱。

政府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是一部分储备粮,以及财政收入削减800~1000万神盾。

要是直接冲击欧洲各国农业体系,用俄国人背黑锅只能忽悠普通人,政客们还是一清二楚的。

如果他们采取反制措施,人为提高粮食进口关税,廉价粮除了增加他们的财政收入外,还能怎么办?”

这是现实,在利益面前掀翻桌子是常有的事情。为了保护本国农业,采取贸易壁垒那是正常的。

第九十章、趁火打劫

农业危机实际上早就在酝酿之中,俄国人的大开荒运动,只是农业危机爆发的一根导火索。

进入19世纪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轮耕技术在欧洲推广,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新的生产工具不断被开发出来,拉开了机械化农业时代序幕,让一个农民能够耕种更多的土地。

这一时期,农业产量也大幅度开始增长。各国的粮食产量都在不断的刷新记录,以奥地利为例粮食增产量增速长年超过3。

同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粮食产量的增长。粮食产量增长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大部分人能够填饱肚子。相关的农副产品增加,也丰富了民众们的餐桌。

在人口增长过程中,农业人口也在随之增长。尽管随着工业的发展,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变成了工人,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在不断降低,但是这个数量还是增加的。

这种背景下,为了获得获得更多的收入,民间自发开始垦荒运动。俄国人的大开荒也不是首例,最初还是奥地利开得坏头。

奥地利国内的土地革命并不完善,贵族依旧持有大量的土地,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奥属巴尔干半岛就这么被开发了出来。

和1850年相比,奥地利本土的耕地面积已经增加了一倍。蛋糕做大了,国内的土地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

亚历山大二世搞大开荒运动,实际上就是学习奥地利的成功经验,既然农民需要土地,那就加大国内土地的供应量。土地变多了,矛盾自然就解开了。

这么一来,粮食产能过剩就无可阻挡。奥地利农业发展过程中,维也纳政府还在有意引导民众种植经济作物。

比如说: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的改稻为桑计划,还发展出了配套的生丝产业;波黑地区的葡萄园计划,葡萄干、葡萄酒产业也发展了起来。

这些有规划的发展,都是在尽可能的避免粮食产能过剩。不过这也是杯水车薪,粮食总产量还是在不断攀升中。

如果不是普俄战争爆发,俄罗斯帝国还爆发了内战,重创了俄国的农业生产,这场危机在几年前就会爆发了。

少了一个粮食出口大户,欧洲都没有出现过粮荒,现在俄国人重新回到粮食出口市场,产能还更胜往昔,市场无论如何也兜不住了。

欧洲不担心受到粮食价格受冲击的国家只有三个,英国人自然是其中之一,要不然他们也不敢点燃这把火。

不列颠工业化进行的早,工业人口早就超过了农业人口,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非常低了。

小农经济早在圈地运动中崩溃,土地相对集中化,抗风险能力较强,本身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自然不怕粮食价格血崩。

另外两个国家就是比利时和摩纳哥,后者不用都知道,看看国土面积就知道,一个临海小村庄,根本就没有啥农业。

比利时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国,欧洲大陆上最早的工业国,工业发达农业产值较低,不用担心受到冲击。

单纯从经济上出发,农业危机爆发后,奥地利的损失无疑是最大的。作为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受到的冲击影响也最大。

单纯计算农业人口,奥地利的农业人口还超过总人口数量的一半,说奥地利是一个农业国都没有问题。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土地相对较少的农民,实际上家中也有壮劳力进城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