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9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现在又在打巷战,还没有接触到这些真正的豆渣工程。

既然知道是豆渣工程,干嘛还要修呢?这里面的原因就多得去了,靠防御工事震慑敌人,利用临时要塞进行战略欺骗。

这是德尔福总督给伦敦政府报告的理由,只能算是勉强凑合。

这种层次的战略欺骗,在爆发前效果或许有效,战争已经开打了,只要炮弹飞了过去,虚实很快就会暴露出来。

可是要塞还是要修的,要不然提高原材料的资本家们,靠什么赚钱?这些特殊生意,可都是国内大人物的。

断人财路的事情,与人为善的德尔福总督是从来都不会做的。这也是他现在紧张的原因,一旦开普敦最后的地区失守,后面的豆腐渣工程就要暴露了。

耗资数百万英镑的防御工事,在战场上不堪一击,那么德尔福总督想要平安退下来都难,这个黑锅他背定了。

“威尔,外交部和奥地利人谈判进展怎么样?”

残酷的现实,让德尔福总督把希望寄托在了外交部身上。只要摆平了维也纳政府,城外的“布尔共和国军队”马上就会散去。

真以为带上了一个马甲,就不知道谁是谁啦?要是布尔人实力这么强,当年也就不用向内陆迁途了。

“总督阁下,这次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只不过并没有涉及到南非问题。奥地利人一口咬定和我们作战的是布尔人,要谈判的话就和布尔共和国政府谈。”

威尔非常郁闷,大家都不愿意揭开这个盖子。针对南非战争的谈判,根本就无从下手。

除非他们肯放下脸面,听奥地利人的建议,和这个马甲“布尔共和国政府”进行谈判。

伦敦政府抹不开面子,就把问题搁置了下来。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德尔福总督非常清楚真实原因是没有人愿意背黑锅。

战场上都失败了,谈判桌上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呢?在南非问题上,不列颠让步成为了必然,要是签订的条约中吃了亏,在外交生涯中就是一个洗不掉的污点。

趋于利害是政客们的本能,德尔福总督看得开,没有进行报怨。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后,说道:“罢了,事已至此回天乏术!

威尔给伦敦政府发电,为了维护帝国的利益,减轻战争带来的损失,开普敦殖民政府申请和布尔共和国进行外交谈判。”

这意味着英国人的南非战略全面破产,作为一线执行人,德尔福总督肯定是要为此负责的。

不过现在谈判,总好过战争失败后谈判的好。真要是一路被敌人推到了好望角,要是不想上军事法庭,德尔福总督就只能战死沙场给国内一个交代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主动出来承担责任算了。就凭这场战争喂饱了众多的权贵,他的结局都不会太凄惨。

打了败仗的人多得去了,不是每一个都要被追究责任。德尔福总督唯一的问题在于他主动挑起了战争,又没有能够赢得战争。

只要签订一份勉强过得去的条约,回国去避几年风头,事情也就过去了。

德尔福总督可是有后台的,等风头过了,还可以继续出来做官。

危机当前,英国人还是有效率的,当天就向对面的“布尔共和国政府”提出了谈判要求。

收到了英国人提出的谈判邀请,菲克尼子爵懵逼了。为了这场战争,他也是费尽了心思,都想不到拿下开普敦的办法,没有想到英国人居然就认输了。

谈判是必须要谈的,无法依靠武力夺取开普敦,再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了必要。

参加这次战争的奥地利贵族都有各自的家业,不能离开太长的时间,军功捞得差不多够了,他们的目标也就完成了。继续和英国人死磕下去,谁都谈不到好。

英国人的后面豆腐渣工程确实好对付,问题是菲克尼子爵等人根本就不知道,还以为都是货真价实的要塞。

信息上不对称,菲克尼子爵自然不敢冒险。要不然他真有可能赌一把,直接发起全面进攻,不惜一切代价把英国人赶出南非。

第六十七章、意外事故

英国人提出谈判的消息传回维也纳,弗朗茨第一时间就批准了。虽然战场上的损失不大,可是伤钱啊!

既然攻克不了开普敦,继续打下去那就是在浪费时间。看着前线传来的情报,弗朗茨也很无奈。

这个年代大英帝国的豪气,完全超乎了常人的想象。几百万英镑说砸进去就砸进去了,一眼望去都是密集的防御工事,仗还怎么打?

原来的开普敦攻略,在英国人的土豪战术下,根本就发挥不出应有作用。

不要看英国人落入下风,实际上他们还是狠狠的向世界炫耀了一次实力,这次南非战争不列颠前后砸进的经费,恐怕都要破亿了。

就这份儿财力,除了不列颠外,全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受。要是易地而处,弗朗茨早早就退缩了,没钱就是这么志短。

即便是在战场上占了上风,维也纳政府付出的代价同样不小。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已经砸进去了四千多万神盾。

没有能够攻克开普敦,弗朗茨总结了原因,不是士兵们战斗力不行,也不是前线的指挥官无能,主要是没钱不够豪气。

要不然的话,不惜一切代价运上千儿八百门重炮,打出百八十万吨炮弹,再多的防御工事也被炸平了。

哦,这好像要先修路。不然战场上后勤无法保障,有炮没炮弹,还是白搭。

把这些开销,初步估算了一下,估摸着有个两三亿神盾,就差不多够了。

这不是维也纳政府能够承受的,要不然非洲的铁路建设也不会那么迟缓。如果铁路早早的延伸到了德兰士瓦,英国人也不敢挑起战争了。

英布战争也不是没有好处,现实再次给世人上了一课:战争是吞金兽,没钱就不要打仗。

南非的黄金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开采,外界普遍认为这次战争没有赢家。奥地利顶着布尔人的马甲打赢了英国人,却没有夺取好望角,战略目标没有实现。

经济上,就没有开发出来的南非,可不值五千多万神盾。英国人当年购买开普敦,那是因为好望角,没有这个战略要地的南非,本身价值十不存一。

相比小亏的奥地利,英国人就是血亏了。为了布尔共和国那一片价值一般的殖民地,主动发动了这次战争。

英国人花费了大量的战争经费,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不但没有实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