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能够拿出来。
这还是夏季,雨水相对充足,还不需要燃料取暖。要是到了冬季,这个物资压力还会更大。
再考虑季风带来的影响,到了冬季十几米高的杀人浪屡见不鲜,每年的七八九月份,好望角航线几乎不能够通航。
即便是现在,为了运送物资英国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几乎百分之二的船舶在半路上就完蛋了。
没有办法,风帆时代木船的抗风限能力太弱,各种自然灾害不是那么容易抵挡的,还有时有发生的人祸。
最近一段时间,皇家海军已经多次出击剿灭海盗,依然还有不长眼的海盗往上凑。
有时候德尔福总督都想撬开海盗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连事先侦查都不知道,运送淡水、石料的船都有人抢。
身居高位的他是不知道海盗们的苦,搜集情报那有说的这么容易,除了个别海盗团能够做到,大部分海盗都是遇到商船就打劫。
自从得知下一批援军是印度殖民军后,德尔福总督就做好了回家避风头的准备。至于反攻布尔人将功赎罪,他还没有那么心大。
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德尔福总督也看不上印度殖民军,在他眼中,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大约和外面的黑人炮灰差不多。
唯一的价值就是用炮灰对炮灰,可以减少小伙子们的伤亡。开普敦地区的军队都需要休整,在这么下去这支部队就废了。
具体可以参考近东战争,当时英军表现还是不错的。可是因为后方补充不及时,没有进行有效的休整恢复,等战争结束后参加战斗的大部分英军士兵都废了。
这种“废”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里上废了。主要表现为厌战、惧战、反战,尤其是和意大利人混在一起的英国士兵,更是带回了一堆坏毛病。
后面的波斯战争失利,镇压印度叛乱迟迟不能建功,远征埃塞尔比亚表现吃力,都是英军战斗力下降的证明。
南非战争更不用说,打出来的战绩,德尔福总督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一方面是殖民部队养尊处优贯了,就连最基本的训练也没有能够保证;另一方面就是主力部队战斗力下降了,很多战术都停留在前膛枪时代。
殖民地军队和正规军都不能打,那么战场上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要不然原时空,也不会闹出数十万人围攻布尔共和国,前前后后三年才获胜的笑话。
知道的越多,德尔福总督的压力就越大。表面上风光的不列颠帝国,内部已经开始腐朽。
这种状态下,不列颠能够迎接法奥两国的挑战么?在内心深处,德尔福已经产生了怀疑。
这次战争的失败,对他的身心也是一次重创,不再有往日里的傲气。
夜已经深了,外面的欢声笑语已经结束。陷入沉思中德尔福总督,思想越跑越远。
从最初为开普敦的战事焦虑,接着又为自己的个人前途而发愁,后来又为不列颠的未来担忧。
这个圣诞夜,德尔福一夜无眠。
……
第五十九章、产业革命的根本——成本
圣诞节过后,英奥两国先后承认了大法兰西帝国,算是对法国吞并意大利地区默认。
受此影响,欧洲各国也在1871年纷纷承认大法兰西的合法性,重新和法国恢复外交关系,拿破仑三世终于摆脱了外交困境。
围绕着法国吞并意大利地区,引发的国际局势紧张就此结束。不过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暗流开始涌动,野心家们活跃了起来,扩张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众多欧洲小国都丧失了安全感。
帝国主义时代全面降临了,法国人这次的做法再一次刷新了列强的底线。从现在开始强国可以不需要任何借口,就可以吞并一个主权国家。
遮羞布已经不需要了,弱肉强食从来都没有这么淋漓尽致,游戏规则变得对弱国更加不利。
不知道是谁放出了英法奥三国结盟的消息,让刚刚缓和的国际局势再次变得紧张了起来。这一刻剩下的欧洲国家都坐不住了,英法奥三国外交部都热闹了起来。
就连忙着内部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都亲自发来了电报询问。保密那是不可能的,英法都已经公开承认正在进行结盟谈判。
本来就是准备利用这个联盟增加奥地利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弗朗茨自然不会画蛇添足的否认。
至于亚历山大二世会怎么想,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不要说半死不活的俄罗斯帝国,就算是巅峰时期的俄罗斯帝国面对三国同盟也要退避三舍。
三国正式结盟条约还没有签,关于构建新的国际局势问题,已经开始了讨论。
利益面前大家都抵不住诱惑,制定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恰好又是最大的利益。
即便是对三国同盟没有多少兴趣的弗朗茨,对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也非常感兴趣。
这方面奥地利有经验,主导过两次维也纳体系。一套对自身有利的游戏规则,所带来的利益不比任何一块殖民地带来的利益小。
现在大家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欧洲,英国人需要欧陆平衡,法国人想要消化战果,奥地利需要时间继续发展。
其它国家也是不例外,普鲁士王国需要消化战果,俄国人忙着改革,小国更不用说,大家想要一个稳定的欧洲。
在大家共同的意愿下,新的国际秩序即将出炉。这一次比以往更加残酷,三大国制定规则后各国加入就可以了。
次一等的强国普鲁士、俄罗斯、北欧联邦,还有一定的发言权,更多的小国完全沦为了应声虫。
作为既得利益者之一,弗朗茨没有替他们叫屈的意思。
现在他正忙着进行经济改革,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还是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某些经济政策,现在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后世大名鼎鼎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也开始冒头,只不过还停留在萌芽状态。或许是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还是发生了变化。
具体怎么回事,弗朗茨也说不清楚。他不是研究经济的,对这些问题不是很清楚。
在自由市场经济盛行的年代,奥地利的经济政策已经算是积极的了,当然这个积极也是非常有限的。
主要还是由市场自由发展,政府只是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必须要的时候制定一些鼓励政策。
只要你有钱,就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