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被国会质询的。
一名身材魁梧,满脸笑容的青年军官跑过来,向菲克尼子爵报告道:“将军,伤亡已经清点出来了,我军阵亡76人、受伤84人;击败敌军三千余人,歼灭156人、俘虏98人。”
这个数据是自动过滤了双方土著军队的伤亡,就算是记录了下来,也没有任何作用,那玩意儿维也纳政府不会承认。
干掉的白人士兵是军功,歼灭的土著军队只能算是搭头,折算下来只能算是一百比一。
就这个数据,还要在减去己方炮灰部队的伤亡后,最后根本就没有啥了。
这不是维也纳政府苛刻,而是现实需要。如果没有这个限制,一年之内这帮贵族都能够创造上百万人的战绩出来,然后就是元帅满天飞、公爵遍地走。
节操那是什么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好么!就算是把当地土著全部变成军功,这些殖民者同样干得出来。
有了这个约束条件就不一样了,真要是有人靠土著刷军功,至少也要干掉几十万才能够封爵,基本上不可能靠几百人的殖民队伍办到。
没有办法烂刷战绩,没有关系。除了战绩外,缴获的战利品、夺取的土地,这些都可以折算成战功。
大部分贵族都是开疆扩土获得册封的,战利品自然是私吞了,毕竟兑换军功太贵了。
这是合法的,在殖民活动中所有的缴获都可以自行处理,无论是向政府换取军功,还是自己分了都可以。
正因为如此,这次南非战争才变得抢手,毕竟这回是实打实的战绩,不光可以封爵,军衔也可以获得提升。
不要看军衔没用,实际上在德意志地区这是荣耀的象征,尤其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最受人尊敬。
那怕是一介平民,靠战功崛起,同样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反而是那种没有军功的贵族,会受到老牌贵族的鄙视。
战争进行到现在,到菲克尼子爵手下报道的贵族又多了一批,有个人名义参加的,也有贵族家族私军参与。如果战争持续下去,这个人数还会持续增加。
要不是这些人的加入,这支新生的“布尔共和国军队”想要形成战斗力,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毕竟士兵几个月就可以练成,军官可不容易培养。一支没有合格军官指挥的部队,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也非常有限。
这个战果,没有出乎菲克尼子爵的意料,英国人还是那么滑不溜秋,拿着炮灰部队殿后,自己先给跑路了。
意气风发的下令道:“知道了。传令下去,各部队先安置伤员,大部队休整一天,然后再继续向前进发。”
青年军官回答道:“是,将军!”
菲克尼子爵眉头微皱,心平气和的说道:“不要叫将军,现在我只是一名上校,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
没有办法,尽管指挥数万军队作战,他的军衔依然是上校。就算是要晋升,那也要等战后回到维也纳过后。
在此之前,他就只能以上校的身份指挥全军。这是规矩,要是提前就急不可耐的自称将军,传了出去那是会被人嘲笑没有教养、不懂规矩。
菲克尼子爵也是贵族出身,尽管只是小贵族,可那是也传承了上百年的贵族家族,勉强称得上是老牌贵族了。
对规矩菲克尼子爵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涉及到了家族声誉问题,那更是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
第四十七章、英国人的计划
南非战火纷飞,让伦敦政府忧心忡忡。一度以为奥地利和法国人达成了暗中交易,要对德意志联邦帝国下手。
好在最糟糕的情况没有发生,奥地利没有采取行动,不然他们又要增加一个新的威胁。
窝在地中海的奥地利虽然可怕,却威胁不到不列颠。一旦统一德意志地区,跨入了大西洋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双方的距离被拉近了。
当然,这个威胁是相对的。弗朗茨还担心英国人的威胁,毕竟皇家海军才是当代最强的。
事情没有发生,反倒是令本杰明首相更加疑惑了,他完全看不到奥地利人想要干什么。
不在乎法兰西的威胁?这不可能!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人在欧洲大陆纠缠了几百年,怎么可能不清楚对手的恐怖呢?
法兰西吞并意大利可不仅仅只是开疆扩土,同时还奠定了法兰西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和欧陆霸主地位。
在这个问题上奥地利没有?道理会妥协,就算是担心直接和法国对上被人渔翁得利,那么在伦敦政府同意联盟后,维也纳政府也该出手了。
本杰明首相关心的问道:“搞清楚法奥交易的内幕了么?”
越是看不懂,就越觉得有问题。为了搞清楚法奥两国的内幕交易,伦敦政府竭尽了全力,不惜启动最高级别的暗子。
为此不少潜伏在法奥两国的间谍人员都暴露了,传回来的情况依然是只零破碎,需要进行分析推断。
外交大臣麦克林想了想说:“我们手中的情报不足,只能进行初步判断。
大致是:奥地利默认法兰西吞并意大利地区,换取法国人承认他们统一德意志地区。
这其中可能还有别的利益交换,比如说:两国联合瓜分地中海,将我们排挤出去;以及对非洲大陆的秘密分割等等。
最近几年法奥两国关系走的很近,海外殖民扩张中两国似乎是约定好的,基本上都各走一边,很少发生直接冲突。
这次法国人突然行动,打了维也纳政府一个措手不及。奥地利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准备,他们要统一德意志地区,绕不开普鲁士王国。
维也纳政府最初应该是准备利用普俄战争削弱普鲁士,他们没有想到俄国人那么不争气,居然输了战争。
如果不是这个意外,民族主义者就会逼着战败的普鲁士王国加入神罗帝国,现在奥地利也该统一德意志地区了。
一次意外,让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全面失败。现在他们可能还在纠结,要不要武力统一德意志地区。”
脑补往往是最可怕的,真真假假乱七八糟的情报,成功将英国人带偏,麦克林选择了一种最符合逻辑的推论。
众人松了一口气,似乎是接受了这个说法。最可怕的永远是未知,一旦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有解决的办法。
财政大臣莫托利分析道:“最近几年,维也纳政府将大量的财政收入投入到了经济发展上,没有进行军事准备。
普鲁士王国实力不弱,有了俄国人的教训后,维也纳政府不可能在准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