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非常不安。
外交大臣亚伯拉罕补充道:“陛下,我们现在没得选择。我们可以不占领埃及,却无法阻止英奥两国占领埃及。
即便是有盟友存在,最多也就约束奥地利十年时间,而英国人我们完全无法限制。
一旦埃及落入他们手中,我们的地中海战略就泡汤了。法兰西未来的路,恐怕就要举步维艰。”
这是事实,全世界都快要瓜分光了。现在已经是瓜分世界的末班车,再不努力抢占最后的蛋糕,未来就要过苦日子了。
英国人没有抢占埃及,可不只是伦敦政府不想。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担心引发法奥两国的反弹,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把握把埃及人干趴下。
埃及政府拥有一支新军,并且实力还不弱。这对英国袖珍版的陆路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况且,他们还在和埃塞俄比亚pk,没有足够的兵力投入埃及战场。万一又打输了,那就丢人了。
进入19世纪过后,英国陆军的表现就不怎么样。连续输了好几次战争,尽管都有特殊原因,可这也让英国陆军声明扫地。
反法战争就不提了,输给拿破仑那是正常操作,不需要解释。
1814年,进攻尼泊尔王国,三万英军被一万多廓尔喀人给反推了,最后靠国力打消耗战,勉强赢得了战争。
1839年,英国人入侵阿富汗,数万英军苦战三年,最后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的近东战争,英国人输了;后面入侵波斯,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被迫达成妥协。
现在进攻埃萨俄比亚,还在苦战中,最终结果尚且未知。
接二连三的失败,伦敦的政客们没有崩溃,就算是精神世界强大了,怎么敢对陆军寄以厚望呢?
理由?很抱歉,大家不需要这东西。输了就是输了,解释再多都是白搭。伦敦的政客们对陆军信心不足,已经形成了习惯。
相比之下,法国人就不一样了。俄国人跌落神坛后,他们就要自诩世界第一陆军强国,自然不缺乏信心了。
第五章、都是运河惹的祸
战争不是儿戏,寻找战争借口可以忽略,不过调动部队、筹集战略物资,这些还是少不了的。
不要看埃及弱鸡,那也要看和谁比,至少人家在非洲大陆还是扛把子,号称非洲第一强国。
他们的最大竞争者是埃萨俄比亚,不过这个对手英国人帮忙削弱了,等他们打完了埃萨俄比亚也就完蛋了。
不用怀疑,列强还是要面子的。除非是阿富汗那种小强,不然为了面子,英国人也要打残埃萨俄比亚。
霸主需要用武力维护,输给同等的欧洲列强可以,输给非洲土著就不行。
巴黎政府还是很务实的,为了不闹出笑话来,他们进行精心准备。拿破仑三世决定政治与军事并行,先击败埃及政府再拉拢亲法人士。
这也是欧洲各国在海外殖民扩张的常用手段,包括奥地利在中美洲地区也使用过,非洲大陆情况特殊是例外。
伦敦,苏伊士运河通航的消息传来,金融市场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悲观的认为,大航海时代即将结束。
这还是依据的,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奥地利通往印度洋的航程缩短了一万两千多公里,法国和西班牙通往印度洋的航程也缩短了一万多公里。
英国人航程缩短最少,在这方面处于了绝对劣势。资本市场上看衰英国本土企业,从事印度洋、东南亚、南洋等地区的出口企业,股票都发生了断崖式下跌。
这一跌,就波及到了整个伦敦市场,上下游相关产业自然不能独善其身,跟着一起爆跌,股灾爆发了。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股灾爆发了别的产业也不要想独善其身,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金融业。
从1868年初开始,伦敦街头就排起了长龙。股灾导致投机的金融机构、银行破产,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挤兑危机跟着爆发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循环经济链上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要牵连到其它环节。
毫无疑问,挤兑危机爆发,银行为了自保停止了对外放款,金融危机波及到了企业。
苏伊士运河通航只是引爆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英国经济早就出现了问题,早在几年前英国就出现了产能过剩。
这和法奥的崛起也有关系,全世界的市场就那么大,多了抢市场的竞争对手,导致英国工商业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
市场小了,产能没有削减,自然就过剩了。只不过先是美国内战,接着又是普俄战争,战争延缓了危机爆发。
现在战争结束了,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销路,经济危机已经在酝酿中。这个时候,恰好苏伊士运河通航提前引爆了危机。
原时空从1864年开始,经济危机就从英国爆发。现在时间被延后了三四年,产能过剩自然也更加严重。
这是通讯不便,市场消息不灵通导致的。资本家们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调节生产,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
没有任何新花样,经济危机爆发自然要想办法过冬了。没有实力的企业直接破产,实力雄厚的产业也开始裁员、削减产能。
1868年夏,大萧条降临伦敦。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78,十几家大小铁路公司宣布破产,在建二十余条铁路宣布无限期停工。
造船业也是在1867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然后开始收缩,到了1868年底,行业规模缩水了34。
纺织业,更是这次危机的重灾区。受奥地利棉纺业的冲击,他们丢掉了中欧、东欧的市场,西欧市场又受到了法国人冲击。
英国人这项支柱产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到了重创,五家工人数量超过十万的巨无霸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破产。
破产的人满大街都是,半年前还是风光无限的大富豪,现在就沦沦为了街头难民。
同时,受经济危机影响,出口急剧萎缩。黄金外流严重,资金紧张,银行、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英国人迎来经济史上的第十一次危机运河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应付措施,而是任由危机肆掠,让危机变得失控。
无数的失业人群走上伦敦街头游行示威,资本家们也是叫苦连天。在野党在报纸上抨击政府不作为,经济危机又引发了政治危机。
约翰罗素内阁遇到了上任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然而,这真的不关他们的事,根据英国法律规定,政府是无权干涉自由经济的。
嘴炮党不会管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