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0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欧亚要道,来往的船舶肯定很多,当然要多个航道并行了。

况且,现在造船技术这么发达,就说都有人在研发两万吨巨轮了。要是这样的巨轮出现,岂不是刚好可以错开?”

青年男子不服气道:“得了吧,苏伊士运河是要收费的,哪里有那么多船会过。大不了绕道直布罗陀海峡,多跑一段路,也不会交这笔冤枉钱。

真正的用途还是军事上,这条运河可是我们和法国人一起开挖的。很明显的问题,这就为了摆脱了英国人对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

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恐怕要赔死了。修这么大一条运河,就是跑几条军舰。”

又一名青年走进来坐下说道:“菲尔弗,看来你要买一张地图好好看看,不要不懂装懂,在这里卖弄学识。

苏伊士运河开通过后,前往印度洋的航程大大缩短,怎么会没有商业价值?以我们威尼斯为例,每年来往印度洋的船舶不下千余艘。

苏伊士运河开通过后,这个数字还要增加。或许光奥地利每年来往于印度洋的船舶都有上万,所有地中海国家加起来,恐怕就有数万艘船舶来往。

即便是一艘船只收取三五百神盾,运河公司每年的通航费收入就有上千万神盾。这个数字还会随着国际贸易增加而增加,未来每年收取上亿神盾通航费都有可能。

只要通航费不超过从直布罗陀海峡绕道增加的成本,想必大家很乐意减少一段海上旅途的。”

这个年代海上讨生活就是在冒险,每年都有上千艘船舶完蛋,海上航行就是风险。

能够缩短还是航行距离,对每一个从事海上运输的资本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沉没成本降低了。

相比苏伊士运河的军事价值,普通人还是更加关心经济价值。从地图上来看,这条运河对奥地利的作用最大。无论是前往印度洋,还是前往西太平洋,这里都是最佳选择。

这已经影响到了奥地利的经济,尤其是对威尼斯这种港口城市影响更大。缩短了航程之后,对贸易促进作用非常大。

对在这里讨生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海外贸易量增加,意味着来往船舶数量增加,也意味着当地经济会更加繁华,大家的收入同样会随之增加。

不同的人关心不同的事。维也纳宫,弗朗茨就没有关心苏伊士运河对经济的影响,他更关心战略价值。

看着运河的基本参数:水面宽度138米,河底宽度48米,水深154米,预计可容纳5万吨的船舶通航。

这意味着即便是到了无畏舰时代,苏伊士运河也可以自由通航,比起原时空同期那条苏伊士运河战略价值增加了不知多少。

这让弗朗茨松了一口气,付出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这个数值到了无畏舰时代都够用,航母时代不用考虑,到时候英国人也该没落了。

看着运河成本,弗朗茨也不禁叹了一口气。超过了原时空的一倍还多,果然是高投入项目。如果不是先知先觉,弗朗茨都不一定敢投入这么大。

这笔巨额投资,意味着未来十年来,运河公司很难收回投资。不过这也无伤大雅,运河公司还是一只下蛋的金鸡。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未来运河公司的钱景可期。短期内的投入完全是值得的,或许二三十年后一年的通航费都可以收回建设成本。

从这方面来说,拿破仑三世的魄力也是令人佩服的。没有先知优势,他也敢跟着大笔投入。

在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拿破仑三世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完全是无可挑剔。

蝴蝶效应果然可怕,没有了克里米亚战争获胜的光环,对法国人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他们的皇帝没有飘。

第四章、后续影响

苏伊士运河通航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英国人来说,他们在地中海的战略主权不复存在。

最令伦敦政府忧心的是印度暴露在了法奥两国的眼皮子底下,苏伊士运河通航过后,两国到印度的距离大大拉近了。

不要说没有野心的傻话,没有打印度的主意,真实原因是法奥两国实力不足,没有把握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印度。

全世界最富裕的一块殖民地,放在了餐桌上,谁不动心?这一块殖民地的价值,就超过了法奥两国殖民地的总和。

至少在这个年代来看,就是如此。非洲大陆的潜力还没有展现出来,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受到重视。单纯从带来的经济利益看,一个印度超过整个非洲大陆。

不是约翰-罗素有被害妄想症,而是现实告诉他必须要提高警惕。只要打个盹儿,就有可能被人掀翻。

当年的霸主西班牙就是这么被他们掀下去的。现在变成他们守擂,别人来挑战了。

如何解决苏伊士运河开通带来的冲击,成为了伦敦政府眼下最头疼的问题。

海军大臣爱德华警告道:“法奥两国掌控了苏伊士运河,印度洋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从现在开始,奥地利前往印度所需的航程仅仅只是我们一半,法国前往印度的航程也缩短了百分之四十。

在全球战略上,我们已经受到了严重挑战。从今往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都都要面临法奥两国的威胁。”

这是眼下的威胁,苏伊士运河仅仅只是对外开放民用船舶通航,军舰之类不在通行范围之内。

不过,这个限制只是对其它国家有效,法奥两个股东自然不会受到限制。

毫无疑问,这是针对英国人设置的。苏伊士运河是法奥两国政府联合控股公司,制定的规则自然是政治优先。

把英国人踢出去,意味着两国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更加有利于两国在这些地区扩张势力范围。

从好望角绕道太远了,航途中所耽搁的时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人的海洋霸权。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补充道:“不光是军事受到了挑战,在商业上我们也面临着冲击。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意味着奥地利的商品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增强,我们原本的低运输成本优势,现在变成了劣势。”

考虑运输成本,实际上这也是被逼出来的结果。时至今日,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工业帝国,正在走下坡路。

技术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很多工厂因为设备老旧、人工工资更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在国际竞争中已经处于了劣势。

这些问题都被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