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就连在新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内部,现在也有不少城市在人口上超过了维也纳,比如说:米兰、慕尼黑。
当然人口不等于经济,现在维也纳的总人口只有68万,市区人口仅有31万,可是经济总量却仅此于伦敦和巴黎。
人口少、经济发达,民众的生活水平稳居欧洲前列,社会矛盾自然也少了。社会矛盾少,民众的革命欲望也就降低了。
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基本盘,弗朗茨是非常重视的。作为两个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本就不需要发展什么工业。
大伦敦、大巴黎看起来固然有面子,可实际上有苦自知。伦敦成为了雾都,巴黎成为了革命之都。
况且,大城市本身就不适合发展工业,地价、生活成本远超中小城市,从一开始就抬高了工业生产成本。
以维也纳为例,如果在这里投资建厂,地价要比中小城市高三倍,人工成本也要增加至少三分之一。
这还没有考虑原材料运输的问题,如果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通常这些工厂的生产成本都要增加10%~30%。
弗朗茨只能感叹这个年代竞争不够激烈,资本家们还不知道优化产业配置,更没有竭尽全力节省成本。
要知道,后世资本家们可是哪里生产成本最低,就把工厂往哪里搬。谁要是坚持待在大城市,不是被扫地出门,就是关门大吉。
当然,弗朗茨非常清楚,大家热衷于往首都挤,主要是这里靠近权利中心,可以在政治上获得收益。
然而,不喜欢资本干涉政治的弗朗茨,从一开始就掀翻了桌子,不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
维也纳资源已经够多了,不需要这些产业,可是很多中小城市需要。在这一政策下,奥地利又增加了七八个工业城市。
这么一来,或许奥地利的工业总量没有增加多少,可是产业竞争力却增加了,对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这个年代,大城市容易出现罢工,很多时候都是资本家们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把这些增加的成本转嫁到工人身上。
越是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罢工次数出现的越多,社会矛盾越发激烈。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只要维也纳不乱弗朗茨的统治就是稳定的,别的地区出现了问题,都可以调兵镇压。
这是历史的教训,欧洲绝大部分成功的革命,都是在首都实现的。例外的或许有,不过弗朗茨记忆中不存在。
总之,无论是出于工业发展,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需要,弗朗茨在维也纳实现了去工业化。
这也是未雨绸缪,一个稳定的首都,加上一套完善的体制,可以说弗朗茨把安全第一发挥到了极致。只要是不作死,那就真的是不会死。
第六十七章、挑战者与维护者
清晨,蒸汽机的轰鸣声滚滚而来。没有任何人感到意外,这里是威尼斯港,新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贸易港口,每天都有超过三位数的船舶进进出出。
在这里蒸汽机的轰鸣声,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码头上的工人已经汇聚在一起,等待着船靠岸。
生活不易,在这个生产力有限的年代,能够填饱肚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阿尔诺是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年,年轻的梦想都在现实面前磨灭了。几度想要去海外闯荡,可是想想老婆孩子,最后还是放弃了。
码头上的活很累、很苦,对体力要求非常高。扛不动百八十千克的人,是吃不了这碗饭的。
这对阿尔诺来说都不是问题,苦他不怕、累也不怕,他只是想多接点儿活,赚取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最好能够将家里的小子送进学校中读点儿书。不要看奥地利已经实施了义务教育,可这没有阿尔诺的份儿。
只因为他不是本地居民,还没有奥地利国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到是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他干的是苦力,没有人会在意一个最底层的劳工是哪国人。不过到了社会福利待遇上,就和阿尔诺没关系了。
早在十几年前,他就随父亲从安科纳到威尼斯讨生活。这么多年他就回过三次老家,其中一次是成婚,另外两次都跟船的。
奥地利对国籍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同是德意志民族,那么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入籍非常的简单。
别的民族就不一样了,即便是阿尔诺在威尼斯待了十几年,依然不满足条件。
除了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医生外,别的职业想要移民奥地利,都是限制条件一大堆。
阿尔诺都背的清清楚楚
1、无犯罪记录、政治思想正确;
2、在奥地利居住时间满20年,或者是在奥地利出生、并且长期生活在这里;
3、对社会有一定贡献重大贡献者,可直接入籍);
3、不得低于大学学历理工类优秀学生,可降低其它标准);
4、能够熟练使用德语,继承了奥地利文化传统;
5、个人资产不得低于8000神盾;
……
这不是弗朗茨故意排斥移民,主要是当初继位的时候,奥地利民族比例严重失衡,主体民族不足四分之一。
在那种背景下,再接收其他民族移民,不是嫌麻烦不够大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维也纳政府就制定了一个几乎无法满足的移民条件。
事实证明,这一政策非常的正确,对改善主体民族比例起到了明显作用。
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现在奥地利又增加了数十万意大利人。目前在伦巴第、威尼西亚地区生活的外籍意大利人已经超过了五十万。
不光是意大利人,奥地利境内还有大量的外籍波兰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犹太人、保加利亚人……
面对这种情况,移民限制的门阀弗朗茨更加不敢开了。本来民族融合都不容易,再增加上百万人进来,不是找不自在么?
反正奥地利又不缺劳动力,不需要这些普通移民。
而奥地利需要的优质移民,不是开玩笑,那些人随便在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可以过的很滋润。
阿尔诺就成为了这一政策的受害者,除非是上帝眷顾,不然拿到奥地利国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现在奥地利的社会福利非常少,除了义务教育外,阿尔诺倒也没有感觉到多少区别。
不管怎么说,在威尼斯的收入要远远超过老家。不但能够让一家人填饱肚子,还能够有一些结余。
码头上的伙食还不错,至少在这个年代而言是如此。黑面包管够,并且每天都有肉。
不要误会,这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