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外交上的被动,普鲁士政府中出现了改善俄普关系的呼声,其中俾斯麦就是领导者之一。
遗憾的是俾斯麦圣彼得堡遇刺身亡,沙皇政府敷衍了事,随便拿波兰独立组织顶缸,再次引发了反俄浪潮。
这些理由当然不足以令容克贵族们去挑拨俄国人的虎威,外强中干的俄罗斯帝国同样非常的吓人,至少普鲁士还惹不起。
真正促使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南半岛殖民地的开辟。尽管只是占据了金边王朝,这还是给普鲁士政府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这个时候容克贵族内部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在海外殖民活动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的贵族,和资本家们站在了一起,主张加大对海军的投入。
这部分支持海外殖民的容克贵族,大部分都是资本容克贵族,也被称为:海洋派容克贵族。
另一部分传统的容克贵族,也就是大陆派容克贵族,他们担心战略重心转向海洋后,他们在军队中的优势地位将不复存在。
毕竟,陆军军官几乎被容克贵族们垄断了。容克贵族从小都进行专业的军事训练,在专业素养上,就算是公平竞争,也不是半路出家的平民军官能够比的。
到了海上就不一样了,尽管现在的海军是陆军直接转业的,占据主导权的依然是容克贵族。
可在实践中他们发现优秀的陆军军官,不等于也是优秀的海军军官。很多陆军军官进入海军后,都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德国人死板的特性发挥了作用,不能胜任就滚蛋。不等别人动手,他们自己就把这些不合格的军官赶回了陆军中。
有人下自然就有人上,海军中平民军官数量与日俱增。一旦海军成为了普鲁士王国的重心,他们对军队的主导权很难继续保障。
为了自身的利益,大陆派容克贵族们不得不扯海军的后腿。要发展海军可以,必须要保障他们对军队的控制。
简单的来说,就是放慢海军的发展速度,等他们把下一代培养成合格的海军军官再说。
这种奇葩的想法,在容克贵族中还非常的有市场。在他们看来,左右不过就那么几年的功夫,拖一拖也无妨。
策划波兰独立只是第一步,只有让俄国人自顾不暇,他们才有夺取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机会。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夺取了两公国不但可以增加普鲁士的实力,还可以削弱俄国人,顺便解决国内的海陆之争,
反正,只要陆地上打起来了,军费必然会向陆军倾斜,海军的发展自然延后了。
拖上几年时间,容克贵族出身的海军军官也从学校毕业了,让这些自己人进入海军中掌握大权,才是保障自家利益的最好选择。
计划看上去非常的完美,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找了英法顶缸。就算是计划失败,表面上普鲁士参合的不深,俄国人想找麻烦那也是寻英法的晦气。
罗恩问道:“毛奇,你觉得这项计划有可能成功么?”
总参谋长毛奇回答道:“阁下,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俄国人家大业大,仅仅一个波兰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少麻烦,还是一个未知数。
英法两国尽管答应支援波兰独立组织,可是他们愿意下多少本钱,同样没有人知道。
我们还要考虑奥地利人的反应,如果他们支持俄国人的话,那么波兰独立运动成功的几率更低。
我们不能等波兰独立成功后再动手,他们的胜算太低了。最佳选择是让波兰人拖住俄国人,掩护我们夺取两公国。
只要在俄国人解决波兰人前,我们占领了两公国造成了既定事实,沙皇政府就拿我们没有办法。”
这份粗糙计划,就是出自普鲁士总参谋部。作为容克贵族中的一员,毛奇同样不想看到容克贵族衰落。
为了不给资产阶级留下可乘之机,他们不得不进行一次战略冒险。如果操作的好,没准还可以一口吞下丹麦王国,一举改变普鲁士在欧洲大陆上的被动局面。
可以说法国人给他们做出了榜样,激发了普鲁士人的野心。
第三十七章、处心积虑的起义
亚历山大二世继位过后,在国内掀起了改革,为了争取波兰人的支持,在波兰地区的统治手段有所缓和。
沙皇政府赦免了波兰的政治犯,允许在华沙组建波兰医学院和农业协会组织。
1863年,亚历山大二世恢复了二十年前被取消的信仰和公共教育委员会。同时,沙皇政府还允许召开国务代表会议。咨询性质的
备注:亚历山大二世继位时间延后,改革时间也延后,书中很多时间都和历史上发生了变化
沙皇政府的这些让步,使波兰的资产阶级和贵族们感到了满意。国务代表大会的召开,让他们拥有对国内政治施加影响的渠道。
幸福从来都是对比出来,沙皇政府的改革和十几年前奥地利的改革相比,他们要比加里西亚地区的同伴们幸福的多了。
要知道1848年欧洲大革命中,加里西亚地区的贵族和资本家们因为太过活跃,所以被暴动的农民砍死了大半,剩下的一小半的又因为牵扯到了叛乱中,被维也纳政府当给处理掉了。
幸存下来的不是谨小慎微,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死忠,坚定的站在了皇帝一边。
有前车之鉴在,俄属波兰的贵族和资本家们心里预期都降低了。万一沙和皇政府撕破了脸皮,他们相信后果绝对会更加严重。
至少维也纳政府会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在规则范围内动手,而沙皇政府则不需要。
弗朗茨是欺软怕硬的主,亲自动手弄死的多半是没有根基,又声名狼藉的资本家。
而对贵族通常是强制赎买土地,情节严重的才会剥夺爵位,灭人满门的事情从来不会亲自动手。
沙皇政府和波兰人妥协的事情,引发了柏林和维也纳的政府关注,很多担心这是俄国人在欧洲扩张的前奏。
维也纳政府也就罢了,奥地利的实力今非昔比,又有俄奥同盟在,俄国人的大动作针对奥地利的几率无限为零。
柏林政府就不行了,在反俄派看来俄波妥协,和沙皇政府想要夺取普属波兰领土的计划紧密相连。
这份计划最早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已经不确定的了。在第一次普丹战争中,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沙皇政府把夺取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