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就更不要担心了,本土尚且如此,皇帝怎么可能为了一块海外自治领,就违背他制定的法典呢?”
人都是逐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兰芳公司高层也不会加入新神圣罗马帝国。
除了能够获得安全上的保护外,最重要的还是大家的利益得以保障。除了要分摊军费、支付皇室年金外,他们实质上的利益并没有受损。
对外的时候,反而可以打出神罗的旗帜,阻挡其它殖民帝国窥视。
至少对他们步步紧逼的荷兰人,现在就停下了脚步。维也纳代表也做出了承诺,各国在兰芳的特权,将由帝国外交部派人搞定。
刘总督说道:“最好如此,不然这笔保护费我们就白交了。”
意识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在老一辈心目中这就是花钱买平安,借助奥地利的实力保护自身安全。
反正所有的事务都是自己处置,还拥有自己的军队,自主权全部保留了。
外交上的事务丢出去正好,他们才懒得和洋人打交道,几乎每一次接触吃亏的都是他们。
小字辈接受了西方式教育,知道了怎么利用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才是最支持加入新神圣罗马帝国的。
本来最初大家是想要加入满清的,连内附都可以接受,可惜清政府嫌麻烦不敢收。
这个年代,身处南洋地区的华人都有危机意识,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来灭顶之灾。
没有实力,财富就是招灾引祸的源头。
作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他们非常清楚兰芳公司已经危在旦夕。没有一个有实力的后台,凭借他们自身的实力根本就生存不下来。
所以在同维也纳政府签订协议后,才会有外面的大肆庆祝。
并不是说大家真的多么喜欢加入新神罗帝国。本质上还是为了扯虎皮,声势弄的越大,带来的好处就越大。
这次兰芳政府给各国在南洋代表都发了邀请函,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现在兰芳共和国已经是新神罗帝国的兰芳自治省,想要从这里占便宜去找维也纳政府说吧。
刘总督不参加宴会,也有政治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各国代表,作为新神罗帝国的高官,有资格和他们说:不。
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与之
增加了一个自治省,除了在维也纳的报纸上刊登了这一消息外,没有在新神圣罗马帝国引起半点儿浪花。
民间没有什么反应,维也纳政府就不一样了。每年几十万神盾的收益虽然不多,可是他们的付出也小啊!
不要看奥地利的殖民地不少,实际上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截止到1861年末,除了最早开发的西非地区,因为拥有金矿和种植园,实现赢利12.6万神盾外,别的地区都是亏损状态,无非是亏的多少问题。
中美洲地区殖民地亏损216.4万神盾;
尼日利亚殖民政府亏损144.8万神盾;
刚果地区殖民地亏损68.4万神盾;
南洋地区殖民地亏损68.2万神盾;
喀麦隆殖民地亏损34.2万神盾;
利比亚殖民地亏损21.6万神盾;
西奈半岛亏损20.5万神盾;
塞浦路斯岛、克里特岛等地中海岛屿亏损18.6万神盾;
巴塔哥尼亚高原据点亏损2.8万神盾;
其它地区若干殖民据点共计亏损12.8万神盾。
林林总总加起来,1861年奥地利的所有殖民地加起来共计亏损595.7万神盾。
这还是建立没有大举对外用兵的情况下,要是爆发了战争,这个数字还要增加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巨额的亏损是制约奥地利殖民扩张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殖民地开辟初起,那完全是纯投入状态。
新增加的兰芳自治省虽然不值得一提,可是在1861年末的年度核算中,他们却分摊了58万神盾的军费。
名义上是分摊军费,保护邦国的安全,实际上这和直接上缴中央政府没有任何区别。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盾的流通,还有一笔铸币税可以收。
这些收入加起来,从1862年开始南洋地区,就会由投入阶段转变为回报阶段。
如果考虑到增加的工商业市场,为国内提供的工业原材料,价值就更高了。
维也纳政府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安全保护,这根本就不需要说,财源所在自然要保护了。
财政大臣卡尔兴冲冲的提议道:“陛下,我们的殖民方式是否要改变一下,这种间接统治获得的收益,并不比我们直接控制收益低。
要是武力占领加里曼丹岛,至少五年之内我们无法赢利,后面能够带来的利润未必会增加多少。”
奥地利在海外开辟殖民,也只是表面上风光,实际上有苦难言。
作为财政大臣卡尔可以负责任的说:就算是综合各方面增加的税收计算,维也纳政府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当然,从事殖民活动的贵族、资本家们赚到了钱,奥地利国内的经济也因此受益。
突然出现了一种不需要投入,仅仅只是提供安全保护,就能够获利的模式,财政大臣卡尔自然有兴趣了。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要做梦了,兰芳自治省这种好事怎么可能天天遇到。
海外的土著王国不少,可是这些国家自己经营都要破产,还能指望他们给我们提供助力不成?
兰芳自治省本身就是一家公司,只不过被外界误认为是共和国,加里曼丹岛又盛产黄金,才能够给我们提高助力的。
况且,真要是搞几个土著王国进入帝国,你确定下面的邦国、国内的贵族不会闹腾?”
满怀期望的众人,瞬间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真要是有几个土著王公进入帝国,他们也不会答应。
兰芳自治省原本都是一帮平民,弗朗茨也只是打发了几个低级众生制贵族,政治上的地位有限,又能够为政府提供财力,大家都不会介意。
要是冒出几个国王进来,一个个的地位比他们这帮人都高,估计是谁都会心里不平衡。
这和欧洲这个邦国不同,人家是公认的老牌贵族,大家早就接受了。
当然,政府中这些高层想要成为国王,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功劳足够大,弗朗茨不介意封几位殖民地国王。
这种国王最多也就名义上的,理论上每一个封地贵族都可以建立一个国家,可实际上大部分贵族建立不起来国家。
已经开发完成的殖民地不会大封,只能是没有开发的无主之地。
开发的好就是一个伯国、侯国、甚至是公国、王国,开发的不好要借助国家的力量统治,最后仍然只是一个封地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