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不得不推迟了。
而埃及地区的棉花种植推广,进行的也不顺利。一方面是埃及当地人的抵制,不愿意种植棉花;另一方面是正在施工的运河,抢占了大量的劳动力。
所以,争议是否增兵北美,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我们必须要增兵,不然棉花供应链被北方政府切断了,我们拿什么和国会交代?”
这是现实问题。种植棉花也需要时间。没有几年时间的推广,根本就无法形成规模。
偏偏这次印度叛乱波及范围、持续时间都远超历史同期,前面英国人开辟的棉花种植园,也被叛军给破坏了。
三五年内印度地区的棉花,都难以形成规模。埃及地区棉花种植又推广不顺利,国内的棉纺业可等不起。
至于世界上别的棉花产地,伦敦政府都不用考虑,那点儿产量根本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没有新的棉花来源,伦敦政府选择的余地就不存在了。国内的棉花商人,只是想要赚上一笔,可没有准备玩死国内的纺织业。
现在他们手中囤积的棉花,最多也就支撑到明年上半年。
如果今年获得不了足够的棉花,那么从1862年中开始,英国棉纺业就要关门大吉。
财政大臣果断的选择了沉默,这个时候再拿缺钱说事,就太不顾大局了,会被资本家打黑枪的。
万一因为缺乏原材料供应而崩溃,导致了棉纺织业崩溃,那就真的是天塌下来了。
只要想想看,产业链上那占据英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就没有任何人敢承担这个可怕后果。
甚至连干涉联盟他们都不敢信任,谁知道奥法西会不会和北方政府妥协,把他们给卖了。
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还是自己亲自上阵比较好。
国务大臣皱着眉头说道:“首相阁下,建立一个完全由我们控制的棉花产地刻不容缓,我们不能一直被人这么卡着命脉。
就连奥地利人都不顾成本砸出了一个棉花种植基地,满足了国内的需求,我们没有道理做不到。”
约翰罗素脸色一变,惊呼道:“不好,我们必须要立即派出舰队前往美洲,震慑住奥地利人,不能让他们倒向北方政府。”
众人都反应了过来,在欧洲各国棉花供应都出现问题的时候,奥地利纺织业还不出来抢市场。
那怕是为了棉纺业的霸主地位,维也纳政府都有理由坑他们一把。至于外交协议,本来就是用来撕毁的。
这种事情英国人干多了,自然也认为维也纳政府也是如此。
为了利益,突然改变立场支持北方政府,换取联邦政府断绝他们的棉花供应,没有毛病。
国务大臣阿加瓦尔补充道:“奥地利人确实有可能在窥视我们棉纺业霸主的地位。他们往年的棉花消耗量来看,西非地区的棉花产量已经超出了不少。
但是他们并没有出口,而是全部运回了国内。因为美国内战的关系,今年世界棉花减产已成定局,但是西非地区的棉花种植园却在增加。
我们可以派人前去试探性购买,如果他们坚持不对外出售的话,那么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第十六章、棉花危机
英国人的担心弗朗茨自然是不知道,这个时候他还在为苏伊士运河工程而头疼。
主要问题有两个:
其一、运河公司大量使用奴工,引起欧洲舆论的谴责;
其二、运河施工经费超支,需要增加投入。
第二个问题好解决,运河公司已经决定对外增发股票募集资金,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下,法奥两国联手要压下欧洲舆论并不难。这个年代圣母不多,没有几个人会为了一帮埃及奴工出头。
况且,这些奴工又都是由埃及政府提供,运河公司是向埃及政府付了钱的。
此前,就算是报纸有报道,也都是冲着埃及政府去的。毕竟劳工是他们组织的,又扣发了薪水。
反正埃及不是欧洲国家,欧洲舆论神马的,他们又感受不到,背锅就背锅好了。
现在不一样了,为了在埃及地区推广棉花种植,英国人必须和运河公司争夺劳动力。
英国人修建的苏伊士铁路,同样和运河公司处于竞争状态。
双方的利益冲突无法避免,矛盾也就产生了。为了打击运河公司,约翰牛就挑起了舆论给运河公司施加压力。
搅屎棍一出手,遮羞布就不够用了。法奥两国又不是做慈善的,运河公司要节省成本,不可避免的压缩了劳动力成本。
现在运河公司每年支付给埃及政府一百万神盾费用,看上去是不少,不过分摊在十五万劳工身上,人均也就6.66……神盾。
这个数字,还不足奥地利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何况这笔钱还包括了征地补偿款、劳工管理费等等。
约翰牛不但这些内幕全部给揭露了出来,还附带了几张照片,包括劳工们的生活工作照片。
血淋淋的照片,配上艺术加工的文字说明,弗朗茨看了都同情心泛滥。
如果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施暴的监工是埃及人,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
劳务分包的好处出现了,多了一个顶雷的。要不是约翰牛故意制造舆论,运河公司把责任往埃及政府身上一推,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弗朗茨问道:“法国人准备怎么办?”
现在主导运河施工的是法国人,处于舆论中心的同样是法国人,压力最大的同样是法国政府。
毕竟法国民众富有国际主义精神。法国国内的报纸都在抨击运河公司,更有甚者直接抨击法国政府,要求巴黎政府为此负责。
同样的事情到了奥地利,舆论上就要缓和的多,报纸公正客观的分析责任,坚决不背这口黑锅。
首先被批判的自然是埃及政府,主流舆论认为是埃及政府没有履行责任,要付主要责任。
其次才是运河公司监管不力,这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
上市企业、跨国股份制公司出了问题,自然不关奥地利政府的事。如果小股东都需要为此负责,那么股民不都有责任么?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法国人还在犹豫中,没有给出明确态度。法国国内的舆论,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很大。
大使馆传来消息,巴黎民众已经走上街头游行了,运河公司在巴黎的总部多次遭游行人群包围,已经无法正常办公。
我们的代表已经向运河公司董事会提议,搬迁总部到维也纳,保证办公可以正常进行,目前还在讨论中。”
搬迁总部的问题,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