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怎么死的问题。

一名身着燕尾服的男子,焦急的说:“公爵大人,马车已经准备好了,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梅特涅内心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成为了靶子,留在维也纳是非常危险的。

可是作为一名贵族,他也有自己的骄傲,不愿意这个当逃兵。早在今天上午,他就送走了家人,独自留下来应对眼前的局势。

“霍尔德,我”

不待梅特涅把话说出口,霍尔德就反应了过来,充分发挥了一个好管家的职责,吩咐道:“你们几个快把公爵大人送走!”

这些侍卫都是梅特涅首相的家臣,忠心度是没有丝毫问道的,这个时候大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理会梅特涅首相的挣扎,强行将他待上了一辆破旧的马车,匆匆从维也纳离开。与此同时,还有人架着他最常用的马车,向王宫赶去。

患难见忠诚,这个时候贵族们家臣充分发挥的时候到了。不光是梅特涅首相,还有很多贵族在这个时候选择逃离维也纳。

现在维也纳唯一安全的地方就只有皇宫了,起义军中绝大部分士兵,这个依然是对皇帝有敬畏之心,他们拒绝进攻皇宫,革命党人也无能为力。

甚至革命党内部,很多人都没有做好推翻哈布斯堡家族的打算,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是改革派,对改革绝望过后才加入革命党的。

这个时候,乱七八糟的革命武装力量一大堆,他们连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都来不及建立起来,纷纷各自为战。

绝大部分起义军连枪都没有,他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中世纪。

很多普通人都对革命没有兴趣,革命思想在奥地利实际上是没有市场的,发泄完愤怒之情过后,许多人就散去了。

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为了压制住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武装,革命党不顾一切的拉人,刚刚开起的起义军就发生了质变,变得良莠不齐了。

比如说以解放政治犯的名义,释放了维也纳监狱中的所有犯人,许多穷凶极恶的罪犯,摇身一变成为了革命党中的一员。

帮派分子、混混,这个时候也纷纷出来趁火打劫,杀人、放火、抢劫、强奸各种花样式的犯罪,不断在维也纳上演。

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贵族,反而是普通的维也纳市民、小商人和中产阶级。

黑夜掩盖了无尽的罪恶,维也纳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在这一夜沉沁在了罪恶的海洋里。

第三十四章、慌乱的大公们

霍夫堡皇宫中,收到了消息过后,一群皇室的大公们都在焦急的思考对策。他们不是不想跑,而是已经跑不了了。

在局势失控前,维也纳宫廷正在召开秘密会议,考虑要不要撤换掉梅特涅首相,平息一下民众的愤怒。

结果突如其来的大乱,打破了很多人的部署。现在外面到处都是叛军,他们可不敢冒险离开。

法国大革命的教训告诉了他们,叛军可不管什么贵族身份高贵,人家杀的就是贵族。

实际上,这个时候只要宫廷卫队出去平乱,依然有很大的可能将这次叛乱掐灭在摇篮之中。

可惜,这帮贵族中连一个敢担当的都有,没有人敢做出这个决定,甚至连出去指挥城防军平乱的勇气都没有。

皇帝斐迪南一世的态度,已经可以忽略了,突然受了这么大的刺激,这会儿癫痫症又犯了,不能指望来做决定。

没有人想要背黑锅,安娜皇后也不傻,她从来都不喜欢参合政治,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表态了。

身份仅次于皇帝的弗朗茨卡尔大公,这个时候也吓得脸色惨白,要他做出决定显然是不可能了。

唯一有点儿能力的路易斯大公,也没有能力应付这种大场面,否则在摄政委员会中也不会被梅特涅首相压制住了。

“消息已经送出去了,最多两天时间,城防军就会回来平叛,命令部队坚守待援吧!”

眉头紧锁的路易斯大公,最后还是做出了一个不是决定的决定。

放弃维也纳逃跑?

这个后果没有人能够承受,路易斯大公同样也承受不起。

一旦放弃了维也纳,造成的影响就大了,搞不好哈布斯堡家族就要和法国的奥尔良皇室做伴,一起丢了皇位。

这个时候,大家看着小孩子般的斐迪南一世,所有人都感到前途无“亮”。

如果斐迪南一世是正常人的话,这个还可以召见叛军头目谈判,毕竟城内大部分的叛军是打着皇帝的旗号起义的。

利用政治手段,还是可以拉拢部分叛军,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他们自认为政治斗争能力,不会输给一帮暴发户。只要在规则范围之内,大家就有得是办法应对。

这对弗朗茨来说是一件好事,为了自身的利益,贵族们现在需要一个有为的君主,重塑君主威严保护他们的权益。

维也纳叛乱的消息,已经传递到了弗朗茨手中,只是比政府命令晚来了一天功夫。

“阿尔布雷希特,维也纳出事了,3月7日示威游行的对伍和拦截他们的军队发生了冲突,当天晚上维也纳就爆发了叛乱。”

听到了这个消息,阿尔布雷希特脸色一变,急忙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叛乱有没有被镇压下去?”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叛乱被镇压的可能性非常小,梅特涅首相已经老了,维也纳政府中可没有人有这个担当!”

奥地利帝国已经老了,没有人愿意承担镇压叛乱的后果。

皇帝不能正常主事,谁做出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搞不好还要蹲监狱。

这不光是来自敌人的摸黑,还要承受来自内部的攻讦,什么侩子手、屠夫等等罪名要被扣上一大堆在头顶上。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成为替罪羊,在叛乱爆发的初起,很多人都会畏首畏尾,不敢下令进行血腥镇压。

基本上都要等事情闹大了,大家都意识到了威胁,保守派才能够齐心协力的镇压。

这是欧洲老牌帝国的共性,以巴黎革命为例,死亡人数仅仅是个位数,这哪里是在闹革命,分明就是一起村级规模的械斗。

维也纳三月革命,差不多也是如此,叛军和政府军交火造成的伤亡,绝对没有地痞流氓趁火打劫造成的多。

很多历史书上所谓的军队同情革命,在革命中保持中立,实际上是根本就没有人给他们下命令镇压。

这个年代,”交通靠走,通信靠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