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让俄国人疲于奔命。”
内阁换届,不过政府中的高层并没有大换血,和战争相关的陆海军大臣都留任了。
海军大臣支持这项计划并不奇怪,如果不能开辟第二战线,怎么能够体现海军的重要性呢?
权利斗争无处不在,与世无争是不可能的。尽管皇家海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死死的压制了陆军,他们也要不时跑出来刷存在感。
“开辟第二战线可以,不过克里米亚半岛的情况有些复杂,岛上的气候和国内差距有些大,要是冒然发起进攻,非战斗减员会很严重。
不如先在乌克兰沿岸登陆,从背后切断克里米亚半岛同大陆的联系,困死岛上的俄军。”陆军大臣斯坦利提议道
“斯坦利先生,这次进攻的主力不是法国人么?”海军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问道
……
进攻路线之争,已经变成了陆海军的主导权之争。
事实证明,在英国海军比陆军牛叉的多,所以这场主导权之争的结果不言而喻。
巴黎
拿破仑三世早就按耐不住了,这场战军事上输的起,政治上却输不起;法国输的起,他个人输不起。
接到英国人的通知,法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决定,出兵二十万发起克里米亚战争。
经过一番磋商,1853年2月12日英法两国达成一致,共同出兵三十万,在克里米亚半岛开辟第二战线。
这个时候巴尔干半岛上的大战,已经逼近了尾声,在俄国人不计伤亡的攻击下,联军还是没有能够守住斯利文地区。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成功的让奥斯曼人背了黑锅,表面上看来是俄国人从奥斯曼人的防线突破,然后完成了包抄。
见大势已去,1853年2月14日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下令法军突围,早有准备的法国军队轻而易举的冲破了俄国人的包围圈。
他们是跑的顺溜,联军就被坑苦了。奥斯曼军队不要说了,直接被出卖了,三十多万大军战后跑出来的不足三万。
英国人也悲剧的中枪,他们正忙着整编部队恢复战斗力,结果毛熊从背后杀过来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打的落荒而逃。
清点损失的时候,奥立弗少将直接被气的说不出话来。这次战役失败确实和他们没关系,可是战场上的损失就糟心了。
没得说,他这个远征军司令官降级了,勉强可以算是一个师长吧,好歹也保留了九千多部队不是么?
剩下的自然是被打散了,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些人有多少战死、有多少被俘、又有多少跑丢了。
君士坦丁堡联军总指挥部
奥立弗气势汹汹的咆哮道:“佩利西耶,你个混蛋最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大英帝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当然不可能罢休,英国远征军损失这么惨重,要是连一个说法都没有,怎么给国内交代?
“奥立弗将军,先冷静一下。阵地突然被敌人攻破,我们就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中,根本就没有能力通知你们。”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强行解释道
“杂碎,这样的借口糊弄小孩去吧!俄国人就算是突破防线,也不可能马上完成迂回包抄,你派人通知的时间都没有?
如果不是你们拿我们当替死鬼,恐怕法军也不可能撤回的这么完整吧!”奥立弗少将冷笑着说
“这恐怕怪不了我们,贵国政府承诺的五万援军,在二十天前就该抵达,到了现在都还没有影子。如果不是这支部队延期,这次会战根本就不可能输。
现在走到这一步,你们也是难辞其咎。正是你们提供的错误消息,直接误导了联军的军事部署,才造成了这次失败。”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针锋相对道
……
甩锅谁不会啊?危机关头,肯定是死道友不死贫道,没有联军部队殿后,阻挡了俄国人的追兵,法军能够这么完整的撤下来么?
真要是提前通知,让英国人跑路了。他们挡住的那部分俄军,从侧翼包抄过来,法军搞不好要全军覆没了。
就算是法军开挂,在前有敌军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能够跑出一半部队,那都是上帝保佑。
现在就好多了,法军不过付出了两万多人的伤亡,就把主力部队全部给捞出来了。
有海军的火力掩护,这些法军都可以守住君士坦丁堡了,从法国人的利益上来看,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的决策没有错。
只不过后遗症相当严重,除了一直划水的撒丁人外,巴尔干半岛上的联军主力,就只剩下法国人了。
奥斯曼帝国成为了最大的输家,直接把裤衩都赔进去了。收到了消息过后,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直接被气晕了过去。
偏偏奥斯曼政府有气还没地方发,他们和奥立弗不一样,背后没有一个大英帝国撑腰。
现在巴尔干半岛是法国人说了算,惹急了眼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也是会杀人的,难道还指望苏丹政府出头不成?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这口黑锅都背定了。法国人只要守住君士坦丁堡,伦敦政府就会默认这个结果。
利益永远比真相更重要,即便是被坑的吐血,苏丹政府还不得不继续依耐法国人。
奥斯曼帝国七层以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巴尔干半岛,大半的工业都聚集在君士坦丁堡周边。(伊斯坦布尔地区)
丢了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的实力还比不上瑞典、比利时,这个后果不是苏丹政府能够承受的。
……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做法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政治上却给巴黎政府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当然这种麻烦,拿破仑三世本人是愿意面对的。两全相害取其轻,国际政治上的麻烦,影响到的是法国利益;总比战场上输了,动摇他自己的统治基础要好。
吃一堑长一智,奥立弗少将现在非常佩服前任的先见之明,他现在坚决反对和法国人联合行动。
伦敦政府同样不满法国人的做法,向拿破仑三世施加政治压力,要他们给个说法。
有英国人带头,奥斯曼帝国自然也跟着抗议了。迫于盟友的压力,拿破仑三世做出了让步。
在接下来的巴尔干战场上,法军独立承担挡住俄国人,守卫君士坦丁堡的重任;英国人和撒丁人负责搞定希腊和黑山;奥斯曼人损失最大,作为安抚他们可以划水了。
战争经费,毫无疑问这是英国人承担大头50%,法国和奥斯曼各自分担25%,没钱英国财团会提供贷款业务。
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