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消耗速度。

英法距离巴尔干半岛太远,想要补充部队必须向国内打报告,还要经过官僚们层层审批,一来一回时间就过去了。

从这方面来说,英国人准备开辟第二战线的确是高瞻远瞩,一旦克里米亚半岛战争开打,俄国人就要疲于奔命了。

就算准备的再充分,也不是没有极限的。国内糟糕的交通无疑是最大的敌人,制约了俄国人力量的投放。

一名中年男子冷笑着说:“迪米特尔先生,我们几支游击队联合起来也不过五千多人,武器装备怎么样你也清楚。

如果这是一个陷阱的话,敌人肯定会有所准备。表面上看来敌人有战斗力的部队,就是那八百英国士兵。

可实际上谁知道呢?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不是没有能打的,如果都是一帮废物,我们早就复国了。

万一这一千多奥斯曼守军,是奥斯曼人的精锐部队,加上八百英国士兵,战斗力并不比我们差多少了。

我认为冒然对普罗夫迪夫下手风险太大了,就算是我们在城内有内应,成功的几率也太低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保加利亚游击队本来就分成了很多支,大都是按地域形成的,对于游击队的领导权很多人都在窥视。

迪米特尔只是这几支游击队名义上的领袖,对他不满的人也不少。只不过面对共同的敌人,这种矛盾被压制了下来。

“哈米尔先生有何高见?”迪米特尔淡定的问道

他听的出来,哈米尔并不是反对进攻普罗夫迪夫,而是另有打算。

哈米尔微微一笑说:“高见算不上,既然不确定这是不是陷阱,那我们就先试探好了。

先进攻三十公里外的扎尔吉克,那边的情况我们已经摸透了,三千守军都是奥斯曼人,战斗力非常的一般,我们联合起来吃掉他们不难。

如果敌人有陷阱的话,这个时候也就暴露了,他们不可能布置一个三十公里的包围圈。

要是没有陷阱,我们在抄近道直奔普罗夫迪夫。周边的敌军都被吸引到了扎尔吉克,我们突袭的成功率很高。”

迪米特尔想了想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不过两地奔袭对游击队来说,压力还是太大了。

看来有必要联系一下鲍里斯他们了,由他们负责进攻扎尔吉克打破局势,我们先帮忙打援。

普罗夫迪夫和阿塞诺夫格勒的敌人一出城,就先干掉他们,为攻城降低难度。”

这不是保加利亚游击队的第一次攻城战,但这是他们在索非亚会战中被击溃后的第一次大反击。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修整,他们已经恢复了元气,虽然没有达到巅峰时期,可是信心已经打了出来。

这方面来说,撒丁军队也是有功劳的。要不是他们给保加利亚人创造了机会,现在这些游击队还在阵地上和联军死磕。

估计这个时候,他们早就伤亡惨重了。毛熊也不是好相与的主,一开始就把游击队当炮灰用。命令保加利亚游击队撕开联军的防线,穿插到后方前后夹击联军,明显就是想要借刀杀人。

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谁知道撒丁军队那么怂,居然真的被保加利亚游击队打穿了阵地,穿插到了后方。

俄国人根本就不相信游击队能够做到,没有能够及时策应,丧失了一次赢得战争的机会。

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训

雪花纷飞,又是一年冬来到。被裹上了一层银装的维也纳,在这个冬天变的格外怡人。

美泉宫

梅特涅汇报道:“陛下,英法两国公使向外交部转呈了奥斯曼人的停战谈判书,看来苏丹政府在准备善后了。”

这并不令弗朗茨感到意外,战争打了现在,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奥斯曼人,其次才是俄国人,英法的损失都是毛毛雨不值得一提。

没有实力一切都是虚的,未来奥斯曼人收缩势力范围是必然的,趁着现在有英法支持,提前结束同奥地利的战争,收缩兵力回去揍希腊人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弗朗茨想了想说:“按照我们的原计划进行,慢慢和奥斯曼人谈,先摸清楚他们的底线再说。”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道

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打到现在,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了。连日来的高强度作战,士兵们的厌战情绪与日俱增,交战双方的军心士气都不可避免的下滑。

除了刚刚参战的希腊人,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黑山人外,剩下的都是在强撑着。

明面上俄国人占到了上风,弗朗茨非常清楚这只是表象,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

看看俄国人的伤亡就知道了,经过了四个多月的鏖战,俄军伤亡已经突破了十七万人。

这其中直接战死的只有不到六万人,剩下的的十余万伤员,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和缺医少药的原因,最后活下来的不足八层。

战场急救是不存在的,俄军中的医护兵是凤毛麟角,他们只能够保障军官们的生命安全,至于士兵对不住了,没空!

灰色牲口不值钱,受了伤只能简单的包扎一下,然后就靠士兵自己慢慢熬。

俄军没有进行过战场急救培训,与其说是包扎不如说是困绑伤口更合适。没有专业的医用纱布,没有进行消毒,随便找一块布裹上就算完事了。

重伤员不说,根本就不可能活下来,直接算到了战死人员中。

很多轻伤员,明明只是被子弹击中胳膊、大腿等非要害部位,本来只要经过妥善的伤口处理就可以活命,同样也因为救治不利一命呜呼。

在瓦拉几亚公国,弗朗茨开设的战地急救医院,现在就非常的忙碌,每天都有俄国人的伤兵退下来,然后第一时间就跑过来就医了。

“就医”这是贴金的说法,无非只是清洗一下伤口、消一下毒,然后重新进行包扎,随便开出一些功效未知的药。

真正救命的是清洗伤口和消毒,避免发炎感染,后面的药品主要是起心里作用,顺带好赚钱。

从前线到后方,撑了好几天都没有死,那就不是重伤员,只要伤口不发生感染,基本上都能够活下来。

这些俄国士兵是不知道的,他们只看到了急救过后,死亡率火速下降,就以为医院中各个都是神医了。

实际上,这些医护人员,大都是只进行过战场急救培训的士兵,弗朗茨是拿俄国伤员当小白鼠,锻炼他们的专业能力。

药品就要看情况了,一分钱一分货,天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