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射程只有200码,英军步枪的射程超过1000码,在射速上英军步枪也要快至少百分之三十,火炮上的优势更大。

(备注:1码等于0.91米)

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人就因此吃了装备的大亏,被英法联军狂虐。

现在不一样了,换装了的俄军在火力上追上来了。前期和英国人交手的就是这些部队,直接让蒙特斯高估了俄国人实力。

基于这个判断,蒙特斯做出了有限度进攻,先消耗俄国人实力的决定。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挥奥斯曼军队当炮灰,冲在前面和俄军战斗,英国人当督战队。

表面上这没有问题,实际上他忽略了,这样的战斗实际上在帮俄国人练兵。

一支军队打赢了一场战斗,变成了老兵;打赢了三五场战斗,就变成了精锐。这个年代的精锐之师,就是这么打出来的。

连续的胜利,增加的不光是战斗经验,还有信心和士气。

冲在前面战斗力不堪一击的奥斯曼军队,正在给俄国人送经验,帮助他们完成升级。

好在俄军指挥官,费兹罗伊·萨默塞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然他把所有的俄军部队,都调上去轮换几次,俄国人又要增加一支精锐之师出来。

那么后面的仗英国人就没必要打了,尽管他们的训练比俄国人更加严格,但精锐部队不是靠训练就能够建立的,还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

第八十三章、踢皮球

维也纳

奥地利总参谋部,拉德斯基元帅正召集一帮军官进行实战案分析,对象就是这次巴尔干会战。

大家根据手中掌握的情报,分析这次会战交战双方的得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当局之谜,旁观者清。

作为旁观者,奥地利总参谋部,一帮纸上谈兵的家伙,把交战双方抨击的一无是处。

俄国人:战略决策失误,没有选择从实力薄弱的奥斯曼军队突破,反而和法国人死磕。评价:指挥官军事素养不足,不知变通。

联军:指挥权含糊不清,内斗不休,互相扯后腿,没有发挥兵力优势的作用。评价:多国合作的必然结果,非人力所能解决。

共同点:官僚主义严重、指挥混乱、后勤体系垃圾。

军队综合战斗力评估:

法国人:9.4

英国人:9.6

俄国人:7.8

黑山公国:10.5

奥斯曼人:5

撒丁人:5

看着这份评估报告书,弗朗茨的表情非常有趣。英国陆军的战斗力居然法国之上,这个说法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接受。

更奇葩的黑山军队的战斗力居然爆表了,还在各大列强之上。

剩下的都比较正常了,奥斯曼军队和撒丁军队,都是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这个说法奥地利军方是广泛认可的。

希腊人还没有参战,无法进行准确评估,保加利亚游击队不是正规军,被参谋部给无视了。

似乎是觉察到了弗朗茨的疑惑,拉德斯基元帅解释道:“陛下,黑山军队的战斗意志是各国最强的,每一个黑山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训练上并不比各国军队差。加上我们提供的武器装备,他们能够爆发的战斗力非常惊人。”

人不畏死,那么战斗力就不会太差。如果再加上士兵训练有素,和先进的武器装备,那么战斗力爆表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这种爆表,也是要分地方。现在黑山人是在报仇雪恨,为自己而战,士气高昂战斗力自然爆表。

要是换了一个时间和地点,这支黑山军队就未必有这份儿战斗力了。

同样,英法军队如果在本土作战,抵抗外敌入侵,他们的战斗力也有可能爆表。

现在他们在巴尔干半岛上替奥斯曼人打仗,抛开可能存在的地理环境、水土不服这些因素不提,光士气就无法达到巅峰,十分的战斗力能够发挥出八九分,就算是训练有素了。

这份随时变化的综合评估,在弗朗茨看来还是靠谱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都不是恒定的,只有在最适合的环境下,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弗朗茨疑惑的问:“元帅阁下,黑山军队战斗力强悍,我可以接受。

可是英军的战斗力在法军之上,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

从战绩上来分析,法国人明显在英国人之上,这帮龙虾兵几乎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

拉德斯基元帅解释道:“陛下,英国陆军数量一直都不多,但是他们的训练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

当然这个因素,只能证明英军训练有素,并不能说英军就比法军战斗力强。

根本原因还是拿破仑三世在清除异己,利用战争的机会,换掉了部分高层军官。

这种人事调动,在短期内不可避免的影响士气,新的军官上任,也需要时间磨合,短期内法军的战斗力就降低了。

在巴尔干半岛上,这支法国远征军的士气不高,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也因此打了折扣。

基于这些因素,总参谋部认为现在他们的战斗力现在比不上英国人。

这个也不是绝对,如果这些法军将领指挥能力更强,也可以弥补这个差距,毕竟英军的指挥官都是一群菜鸟。”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份战斗力评估,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要是完全当真了,就准备被打脸吧,战场上千变万化,军事上一直都有一种说法——以弱胜强。

弗朗茨笑道:“这么说来,这次会战双方还是势均力敌,短期内无法分出胜负了。

如果希腊人给力突然爆发,偷袭了联军的后勤,联军要是猝不及防,俄国人的胜算反而更大?”

外交大臣梅特涅开口解释道:“陛下,希腊人恐怕是指望不上了。

尽管他们为了利益,选择了和俄国人结盟,但是希腊政府不希望和英法为敌。

他们希望和我们一样,只是和奥斯曼帝国开战,在英法和俄国人的战斗中保持中立。

这次会战中,希腊人怕是没有胆子袭击英法的后勤线,他们就算是参战,也只会对周边的土地下手,对大局来说于事无补。”

除了感叹一句猪队友外,弗朗茨也无能为力。

奥地利没有出兵和英法pk,那是巴尔干半岛上能够支撑作战的大军数量有限,毛熊的士兵就占满了。在增加军队人数,后勤就完蛋了。

还有战后的利益分配。现在奥地利的主要贡献是后勤,那么战后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分配利益,俄国人出了最大的力,拿到最大一份儿好处也是合理的。

要是奥地利充当了主力,俄国人现在想要的利益就无法全部吞下去了,这是沙皇政府不能接受的。

除了这些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