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又该如何自处呢?

圣彼得堡

库尔斯庄园内,在这盛夏的八月,室内依然是寒气逼人。

“诸位,不能这么下去,前线的远征军已经在大规模换装奥械武器,要不了多久整个俄罗斯陆军,都会装备上奥地利人生产的武器。

到时候我们怎么办,让兵工厂关门?或者是去争夺狭小的民间市场,卖卖枪?”一名老者义愤填膺的说

会议的主持者库尔斯劝说道:“伊万诺夫先生,冷静一下。事情没有那么糟糕,政府是不可能看着我们都完蛋的。

现在是战争时期,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我们前线军队的后勤都是奥地利人在供应,将他们踢出去是不可能的。

战争结束过后,才是属于我们的时间。政府也不希望看到奥地利人控制了我们的军工生产,到时候我们市场还会回来。”

大家都是为了利益来的,军方和政府都对他们生产的劣质武器非常不满,远征军才大规模换装奥地利武器的。

傻、大、粗是俄军武器一贯的特点,如果只有这点儿缺点军方也就忍了,问题是这些武器装备还时常卡壳,搞不好还要炸膛。

如果没有选择,或者说是大家都是一样的武器,那就算了。问题是现在英法奥地利,都超过了他们,甚至对面的奥斯曼人都开始换装新式武器。

为了赢得战争,为了在战场上增加保命几率。前线的军官们强烈要求换装,他们在政府中利益集团压制不住了,只能购买奥地利装备给远征军换装。

青年男子报怨道:“库尔斯先生,就算是市场回来了,我也要面临奥地利人的竞争。军方用惯了奥械武器,还会用我们的破烂货么?

抱歉,我这个人说话太干脆了。和欧洲同行相比,我们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的确落后了一个时代。

难道大家就不想要改变么,政府不可能一直容忍下去,这么下去我们早晚会被淘汰掉的。”

库尔斯哈哈一笑,然后解释道:“小彼得你还是太嫩了,老彼得没有告诉你么?

表面上来看,我们联手垄断了国内的武器装备供应,肯定是富的流油。

实际上我们赚的钱并不多,陆军每年更换武器装备钱才多少?不到一千万卢布,这些钱还要被人分走差不多一半,剩下的才是用来购买装备的。

研发武器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武器装备问世,都不具备实战价值,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武器都是赚不到钱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最大限度的压榨每一款武器的最大利润,大家的利益如何保障呢?

本来大家发财的时间,就是战争时期。非常的不幸,这次俄土战争中最大的桃子被奥地利人摘走了。”

小彼得垂头丧气的低下了脑袋,不在说话。军火市场有限,分蛋糕的人又太多。

加上是垄断经营,研发新式武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润,大家自然就不积极了。

一名中年男子沉声说道:“既然换装的事情,我们阻止不了,那么干脆加入进去好了。

派人向奥地利人购买生产线,我们自己生产。远征军需要他们提供后勤,那一块市场我们没有办法争。

可是国内剩下的市场,我们必须要给占领了。战争结束后,国内的军火市场依然是我们的。”

先前愤怒的伊万诺夫说道:“这也是个办法,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场短时间是不会结束的,我们加入进去还可以弥补一下损失。”

小彼得这次谨慎了很多,不确定的问道:“奥地利人会卖个我么,要知道现在可是他们赚钱的好时候?”

库尔斯肯定的回答道:“会的,这些生产线又不只是奥地利能够生产,如果他们不卖,我们还可以找别人买,只不过需要改装一下。

甚至我们国内都可以生产,只不过不怎么好用。为了节省成本,大家都习惯从国外进口。”

第七十八章、论官僚技术哪家强

巴尔干半岛战火再次点燃,这次大会战是欧洲大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四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百万。

这场注定要青史留名的战役,展开的却非常喜剧。按理来说联军准备的不充分,作为战役的发起者俄国人应该大占便宜,甚至是直接锁定胜局。

现实非常的悲剧,作为发起进攻的一方,俄军也出现了混乱。

炮兵团长普雷斯顿怒骂道:“见鬼,我们是炮兵,你居然给我送来了一堆子弹,难道要我给大炮喂子弹么?”

运送物资的军官机械的回答道:“抱歉,上校先生这是上面的命令,有什么问题请你和指挥部联系,现在请你签收物资。”

普雷斯顿的炮兵团是刚刚抵达的,原来驻守在这里的步兵团已经向前推进了,但是后勤部依然按照原来的计划发放物资。

普雷斯顿皱着眉头回答道:“我们向上面反应的,少校先生。现在这些物资,我拿来根本就没有用,你还是拉回去吧!”

少校军官严肃的说:“不行的阁下,我接到的命令是把这批物资送到这里交给守军,请你务必要签收。

至于这些物资怎么处理,你自己看着办吧,私下里处理掉也行,找个地方一扔也可以,战后直接报个战损就好了。

这些物资可是一个步兵团未来一个星期的补给,里面还有不少好东西,上校你是不会吃亏的。”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普雷斯顿还是签上了自己的大名,送上门的钱不赚白不赚。

反正炮兵是司令部的宝贝,和那帮不值钱的灰色牲口不一样,一个报告上去,他们的补给还是会下来的。

这次会战俄军主力一分二,费兹罗伊萨默塞率领四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共计七万三千余人向索非亚地区发起进攻。

战场上面千变万化,部队调动频繁,后勤体系就跟不上了。和上一次会战不同,当时就在多瑙河流域,很容易进行补给,就算是搞错了也很快就可以调整。

现在不一样了,战线向前推进了两百公里,后勤物资运送过来都要好几天,没有电报只能靠传令兵通知,军需处接到的消息往往就滞后了。

这个时候机械的俄国官僚体系就发挥作用了,运送后勤物资的军官,必须要把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

那怕是原来的部队不在了,他们也要把物资给移交了。普雷斯顿上校这种炮兵收到步兵物资的事情,也不是个例。

费兹罗伊萨默塞是一名好将军,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