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也反对意大利地区统一,如果不是发生了变故,早在三年前法奥两国就瓜分撒丁王国了。
想不明白没有关系,既然撒丁人愿意当炮灰,他怎么能够拒绝呢?
……
维也纳
弗朗茨写日记,这是穿越后的习惯了。前世乱七八糟的记忆一大堆,为了担心遗忘,弗朗茨都记录了下来。
为了保密起见,这些内容是以小说出现的。世界背景也替换到了魔法世界,乱七八糟的内容混杂在一起,除了他自己没人能够看得懂。
“陛下,梅特涅先生求见!”侍女珍妮熟悉的声音响起
“请他进来吧!”弗朗茨淡淡的说
“是,陛下!”
……
梅特涅说道:“陛下,撒丁政府正在试探我们的态度,他们正在准备向俄国人宣战。”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梅特涅根本就不相信,撒丁王国吃饱了撑着才跑去和俄国人开战,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债台高筑。
经过多次确认过后,梅特涅才接受了这个消息。
惊慌倒不至于,撒丁王国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奥地利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样的一个渣渣,根本就不值得重视。
不过背后蕴含的政治意义,就不得不考虑进去了。万一英法许诺了什么利益给撒丁王国,才是他们出兵的原因,那就要关注了。
想了想后,弗朗茨回答道:“既然撒丁王国想要参战,我们就成人之美吧!给撒丁政府暗示,奥地利对此没有意见。”
撒丁王国参战会不会影响到这次俄土战争?肯定是有影响的,不过这种影响只是停留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他们不给联军添乱就行了。
这个时候弗朗茨猛然间发现,貌似俄国人的胜算还不小。不要看联军实力强大,可是这四个国家中三个都是坑队友的货色,光靠法国人带的动么?
奥斯曼帝国不用解释,他们的陆军战斗力如何,只看战场上如何被俄国人压着打就行了。
撒丁王国军队中核心都完蛋了,剩下的都是一群丧失了精神的残兵败将,他们组建的军队战斗力不要抱任何期待。
英国陆军战斗力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惜他们的数量上不去,指挥能力也不咋地,关键时刻还爱掉链子、坑队友。
反观俄国人就不用考虑到那么多,几个盟友除了奥地利有实力外,另外两家根本就不用指望。
偏偏在联盟中,奥地利扮演的角色还是奶妈。除非前线的俄军败了,否则根本就没有奥地利军队上场的机会,这是后勤决定的。
希腊、黑山都和俄国人都被隔开了,完全不用考虑相互配合的问题,更加不用担心被人坑了。
理论上,俄国人只要能够把握住机会,击垮了法国人,他们就有可能将敌人各个击破。
……
收到了奥地利默许他们行动的消息后,1852 年7月1日,撒丁政府向俄罗斯帝国宣战,近东战争的范围再次扩大了。
第七十五章、俄国人的反击
圣彼得堡
突然收到撒丁王国的宣战书,气的沙皇政府就气炸了。英法奥斯曼帝国也就算了,都是世界上的强国,撒丁王国算什么?
真以为俄罗斯没落了,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过来搞事情了?生气归生气,由于距离太远,俄罗斯也奈何不了撒丁王国。
尼古拉一世冷喝一声:“哼!”
“命令前线的部队,给我好好的招呼一下撒丁人,让他们知道俄罗斯帝国不可轻辱!”
“是,陛下。”陆军大臣连忙回答道
谁都想不到尼古拉一世愤怒之下的命令,居然成为了未来俄军破局的关键,赢得了一次大胜。
1852年7月18日,俄军在高加索地区发起了进攻,打得土军节节后退。受限于地形,俄军打的胜仗不少,可惜战线向前推进却非常的缓慢。
奥斯曼帝国也是有聪明人的,知道高加索地区的有利地形不能够放弃,他们囤积了大量的兵力在这里,前线的部队溃败了,马上又派新的部队顶上。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可谓是寸土不让。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到了8月份俄军被迫停下了进攻。
伤亡太大了,半个多月的战斗伤亡人数就超过了七万,平均每天五千多人的伤亡,胜利却遥遥无期,俄国人也受不了。
想要增兵,受限于地形,后勤补给是一个问题,能够集中二十万军队,这都是提前囤积战略物资的结果。
打了半个月武器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是俄军武器装备落后,才能够保障基本后勤供应,要是换了英法奥地利军队,后勤压力要增加四分之一。
高加索地区无法突破,俄国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整,俄军已经恢复了战斗力,总兵力也上升到了48万。
联军一方的兵力更多,法军17万、英军2万、奥斯曼军队54万,撒丁军队还没有赶过来,总兵力高达73万。
不过俄国人也不是太吃亏,保加利亚人组建了五万军队,奥地利还是帮忙拖住七八万奥斯曼军队,黑山公国也动员了两万军队,加上准备背后捅刀子的希腊人也组织了七万军队。
总的来说,双方的战斗力近乎齐平,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双方指挥官间的较量。
“物资都到位了没有?”缅什可夫问道
上一次保加利亚会战,没有能够扩大战果,除了法军的突然出现打破了他们的计划外,还有就是后勤物资跟不上了。
事先俄军对战场上的弹药消耗量估算错误,忽略了部队换装过后,武器弹药消耗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俄国人的武器装备落后,作为盟友弗朗茨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了。近东战争一爆发,奥地利就向俄国人推销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
俄国人没有财力大面积换装,不过他们还是采购了一批武器装备给主力部队使用,大约有三个步兵师换上了奥械武器,又采购了三百多门火炮增加火力。
事实证明,这些武器装备还是值这个价的,换装过后俄军的战斗力提高了不少,这几个主力师就是最早撕开奥斯曼军队防线的部队。
战场上打的爽了,弹药消耗量自然也就大了。以增加的三百门大炮为例,只需要一轮齐射,一吨弹药就没有了。
消耗大那是后勤的问题,对比问题频发的俄械装备,军官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奥械装备,纷纷要求更换装备。
如果是和平年代,大规模采购奥地利的武器装备,从事武器生产的利益集团肯定会拼命反对。
战争时期就不一样了,为了这场战争都付出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