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稳定了,我们唯一能够继续扩张的地方就是巴尔干半岛,这条路绝对不能够被堵上。
这关系到奥地利未来的长远发展,一旦海外殖民战略受阻,我们就只能在巴尔干半岛寻求扩张。
在这个大世之争的年代,我们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未来的发展空间必须要留下来。”
听了温迪施格雷茨亲王的解释,弗朗茨眼前一亮,果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偌大名声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的军事能力或许只能算一般,但是在国家发展的战略眼光上,却很准确。
尤其是那一句,“未来的发展空间必须要留下来”,在弗朗茨看来非常的经典。
资本主义经济,如果对外扩张的路堵死了,那么就只能靠内部发展了。这意味着外部掠夺,变成了内部压榨,那么灾难也就要降临了。
历史上德国人为什么要挑战世界秩序,真的是因为野心么?
现实非常的残酷,德国已经发展到了极限,不挑起战争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只有两种:
要么国内矛盾激化,爆发革命,重新进行财富分配;
要么人为的压缩发展速度,利用非常手段度过危机,然后慢慢的没落下去。
这两种命运,都不是德国政府能够接受的。在既缺乏工业原材料,又缺乏商品销售市场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继续发展的空间,他们才选择了战争。
“从军事上来说,拿下贝尔格莱德对奥地利的国防安全非常重要,掌握了这座城市潘诺尼亚平原就安全了。”拉德斯基元帅分析道
潘诺尼亚平原分布在匈牙利、奥地利、克罗地亚、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乌克兰。周边地区包括斯洛文尼亚和波斯尼亚。
这是奥地利的粮仓所在,战略意义非常的重要。占领了贝尔格莱德,不但解决了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军事威胁,还化被动为主动,在战略上变得进可攻退可守。
把这样的战略要地放在奥斯曼人手中,弗朗茨很放心,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没有搞事情的勇气,要是换了新生的巴尔干国家就很难说了。
历史上,巴尔干各国可是纷纷上演花样式作死法。万一这个扶持起来的小弟,在关键时刻背后捅奥地利一刀,那就要人命了。
弗朗茨可不敢赌他们的节操,国家利益面前所有的恩义都是虚的,只有利益才是实的。
一个大塞尔维亚主义,就会让新生的政权和奥地利分道扬镳,变成解不开的死敌,总不可能让弗朗茨送小半个奥地利给小弟吧?
弗朗茨义正言辞的说:“塞尔维亚地区绝对不能建立独立国家,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不能让巴尔干半岛有大国崛起,如果有那么只能是奥地利。
如果真要选择的话,我宁愿让奥斯曼人占领巴尔干半岛,或者是和俄国人一起瓜分巴尔干半岛,也不愿意看到他们独立。
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在正式民族融合的关键时刻,这个任何独立国家建立,都有可能带来不可控的后果。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才刚刚出现萌芽,我们不能给他们发展壮大的空间,至少塞尔维亚人和罗马尼亚人不能独立。
不然你们可以想想看,一个独立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出现,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和罗马尼亚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屁股决定脑袋,或许前世弗朗茨还同情过巴尔干半岛国家,现在都不存在了。
在这个群肉强食的年代,大家都在拼命强大自身。无关对错,只有利益。
换位思考,历史上巴尔干各国的奋斗都很悲情,可是大家利益冲突太严重了,让步就是死亡,那么就只能拼了。
很不幸,因为太过注重眼前利益,巴尔干各国最后都失败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目标。
巴尔干别的民族独立建国没有关系,反正奥地利国内也没有几个,唯独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不行,这两个民族加起来都接近百分之九了。
好不容易才拉开了同化的序幕,要是出现了两个独立国家,不想出事的话,那么弗朗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人全部打包送还给两国。
这种脑残的事情,弗朗茨可干不出来。他可没有忘记,历史上奥匈帝国就支持了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独立,然后自己挖的坑把自己给埋了。
第七十三章、变换国籍
1852年6月25日,奥地利再次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一个月内转战塞尔维亚、波黑地区数百里,解救了被奥斯曼帝国奴役的民众百余万,将文明的曙光传递到了巴尔干半岛……
——以上是奥地利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
实际上奥地利军队只是在奥斯曼军队撤离过后,接管了当地的防务,维持了社会秩序。
这年头的塞尔维亚地区还好管理,乡下的农奴很安分,城市虽然有暴民诞生,可是还停留在街头混混阶段。
在奥地利的铁拳之下,这些奥斯曼帝国的余孽瞬间灰飞烟灭。剩下的看上去都是安分的好孩子,当然这也和奥斯曼人撤离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青壮不无关系。
这不是奥斯曼人的好意,也不是他们干了蠢事。战争需要大量炮灰和民夫,要是留下这些青壮就是在资敌。
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俄军至少从当地征招了十五万民夫,必要的时候这些民夫也可以变成士兵。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奉献,俄国人就只能从国内抽调民夫了,沙皇政府不是傻子,这样的选择题自然会做了。
从国内抽调太多的青壮出来,也是会影响生产的,而在两公国抽调民夫就无所谓了。这里是属于奥地利的地盘,损失再惨重俄国人也不心疼。
俄国人不在乎,弗朗茨也不在乎。没有俄军的暴行,怎么能够衬托出奥地利的好呢?
现在这些罗马尼亚人,还没有加入奥地利国籍,他们不是奥地利人,也不曾向奥地利缴税,奥地利政府自然没有义务给他们提供保护。
至于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那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这些地区根本就没怎么开发,无非就是粮食减产而已。
厚黑一点儿想,如果这些青壮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未来奥地利统治当地的难度,还会下降一个档次。
想要避过俄国人征招,加入奥地利国籍就是唯一的选择,俄国人是不会征招奥地利人的。
大家各取所需,俄国人获得了大量的民夫,奥地利也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