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这方面奥斯曼人根本就没有谈判的底气,幅阿德在这方面也没有纠缠,只要条件不是太过分,他都一口答应了。

条件实在是太过分的,大不了送回去让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批准,反正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没得选择。

没有英法支持,搞不好这次近东战争就能要苏丹政府的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底线、节操神马的都不存在。

1852年5 月9日,俄军主力在保加利亚游击队的配合下,攻克了奥斯曼人的重要军事要塞鲁塞。

鲁塞失守,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的防线出现了漏洞,持续了近一个月的保加利亚攻防战,俄国人终于取得了战略性的突破。

可惜因为俄国军队指挥体系混乱,攻克鲁塞过后,周边的部队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配合,持续扩大战果。等远征军指挥部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错失了良机过后,俄国人丧失了重创奥斯曼军队主力的机会,这场战争被持续了下来。

恰巧这个时候法国人的第一批援兵,已经抵达了君士坦丁堡,五万法军精锐经过短暂的修整过后,就投入到战争中。

打惯了奥斯曼乌合之众后,猛然间遇到一支法军精锐,俄国远征军指挥部做出了错误判断,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1852年5月11日,冒进的第十六步兵师在追击奥斯曼军队的时候,凑巧和法国第六步兵师撞上了,被法军揍了一个半身不遂。

如果不是援兵及时抵达,他们就是开战以来第一支全军覆没的师级部队了。

或许是为了报反法战争之仇,这批法军精锐之师士气非常高昂,在战场上发挥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

打了俄国人一记闷棍后,1852年5月13日,法军又再接再厉和俄军在拉兹格勒交手,以不足五万人的兵力和九万俄军正面对垒,双方打了一个半斤八两。

可惜法国军队的卓越表现,并没有能够改变大局。他们的数量太少了,面对越来越多的俄军,法军的伤亡人数直线上升。

双方鏖战七天,在法军付出了1.52万人的伤亡过后,最后被迫突围,拉兹格勒会战以法军的失败而告终。

不过他们算是虽败犹荣,即便是战败了,还是和俄国人打出了1:1.3的交换比,作为胜利者的俄军付出了近2万人的伤亡。

这里面固然有法军武器装备的优势,可是和他们严格的训练,高昂的士气也脱不开关系。

至于奥斯曼军队,这群猪队友是指望不上了。一次失败过后,仿佛就被俄国人吓破了胆子,军心涣散,被俄军追的满世界跑。

但凡是盟友给力一点儿,拖住了俄军主力,法军也不会遭到俄军的重兵围攻了,拉兹格勒会战的胜负犹未可知。

巴黎

鲁塞失守的消息传过来,已经是5月12日了。奥斯曼帝国的虚弱暴露了,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容不得英法两国反悔了。

贷款放出去了,这只是小问题,大不了不要脸一点儿,撕毁协议好了。

关键是法军第一批援兵已经抵达了奥斯曼帝国,并且已经走上了战场,这个时候拿破仑三世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退缩了。

明知道前面有坑也必须要跳下去,一句政治需要,就足以令拿破仑三世坚持打下去。

帕麦斯顿也没有高兴,这个时候罗素首相已经说服了国会,伦敦政府在两天前就向俄罗斯帝国宣战了。

战争不是儿戏,这个时候伦敦政府只要不想被赶下台,就必须要硬着头皮和俄国人打下去,这关系到了世界霸主的面子和影响力。

在这个问题上英国人不可能怂,这关系到了他们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要是输给了俄国人,那么英国的殖民帝国统治基础将会被动摇。

如果说这个消息,只能让英法两国郁闷,那么后面的消息,就让他们暴跳如雷了。

尤其是拿破仑三世,法军在前面和俄国人血战,奥斯曼军队居然一路后撤。这是在保卫谁家的领土?

当然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政客,拿破仑三世还是知道利益最大化的。立即拿出了法军的战绩出来,四处向民众炫耀,从侧面夸耀自己的武功。

会战输了?这都是奥斯曼人的责任,与骁勇善战的法国陆军有什么关系?他们可是在劣势兵力下,打出了惊人的交换比。

武器装备上的差距,直接被拿破仑三世给忽略了。反正民众不关心那么多,只要给他们重点强调俄军的损失更大就行了。

第六十七章、理想战略

冬去夏来,圣彼得堡已经结束了寒风刺骨的日子,舒适的阳光撒落在这座城市的每一角落,温暖着这个冰雪国度。

巴尔干半岛的战报传了过来,报喜不报忧向来都是官僚们谋取进身之阶的捷径,沙皇政府自然也不会例外。

这场巴尔干会战的第一回合,俄国人取得了全面胜利。即便是在拉兹格勒战役中俄军损失太大,为这场战役增添了一缕瑕丝,也无损官员们报捷的心。

在尼古拉一世收到的战报中,当然不会出现俄军吃亏的事情了。前线的军官们一笔带过,把奥斯曼军队的损失加了上去,看起来就是一场大胜。

收到了消息过后,当天晚上尼古拉一世就在冬宫中召开了庆功宴会,可惜功臣们都远在千里之外,错过了这场属于他们的荣耀。

俄国人有高兴的理由,保加利亚会战的第一回合,他们就取得了大胜,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公里。

从攻克鲁塞开始,俄军以28万总兵力向奥斯曼军队发起进攻,击败了近50万奥斯曼军队和5万法军。

仅仅只付出了四万五千余人的伤亡代价,就歼灭了敌军五万三千余人,俘虏敌军三万八千余人。

用一半的兵力击败两倍的敌人,用4.5万士兵的伤亡换取敌军9.1万人的损失,还包括万余人的法军,怎么看都是一场大胜。

保加利亚游击队的贡献,被一笔带过了,他们的伤亡自然也被忽略掉了。反正仗打赢了,具体情况沙皇政府就不关心了。关心也没有用,欺上瞒下已经深入了俄罗斯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既然奥斯曼军队号称是五十万大军,他们击败的就是五十万大军,敌人的实际兵力数据,自然是被大家果断的忽略了。

庆功宴会结束后,尼古拉一世再次回到了正题中。法国人出兵参战了,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尽管从英法舰队抢占黑海海权过后,沙皇政府就在考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