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能够吞下这个帝国,但是在最近两次俄土战争中,俄国人依然拿到了足够的好处。

或许是觉得一口气全吞奥斯曼帝国难度太大,俄国人又制定了两个小目标,分步完成这一计划。

第一步、控制黑海、南下巴尔干、占领两海峡;

第二步、牢牢掌握住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保护权,进而蚕食奥斯曼帝国。

第一步战略计划的核心就是占领两海峡,只有掌握住了这条黄金水道,俄罗斯帝国的战略安全才有保障,不用担心被奥斯曼帝国进行封锁。

这也是俄国人走向海洋的第一步,是他海洋战略中的核心一环。

然而这最关键的一步,早在1841年《伦敦海峡公约》签订,就被英国人给他们掐断了。

俄国人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的成果付之东流,东正教教徒的保护权沙皇政府就再也不肯放手了。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宗教矛盾。

现在俄奥结盟,欧洲列强联手压制俄罗斯的外交局势发生了改变,法国人又不在状态,如果不利用这个机会占据两海峡地区,俄国人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恰好圣地危机,又给俄国人了充分的战争借口。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发动,那是他们在为战争做准备。

这些问题奥斯曼政府不知道么?显然是不可能的,作为老敌人,奥斯曼政府对于俄国人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之心。

问题是就算他们什么都清楚,除了被动应战外,就只能期待国际调停了。

主动出击是不存在的,俄国人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奥斯曼帝国同样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名义上他们的军队数量不少,看上去也是兵强马壮。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表面上强大的奥斯曼军队,实际上只是一个花架子。

无论是和俄国人打,还是和奥地利打,他们都怂。这不是一句政府腐败无能,就能够盖过去的。国力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弥补的。

费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说“俄国人要动手是必然的,现在我们不确定的是他们是在今年下半年动手,还是拖到1852年再动手。

不光是战争爆发时间无法确定,这场注定规模很大的战争,会持续多长时间同样也是一个未知数。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英法会不会参战,就算是参加这次战争,他们会拿出多少实力来。

在这些问题不能确定前,我们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有风险的。现在我们就要想办法,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这是大国和小国的区别,小国制定战略不用考虑善后问题,赢了一切好说,输了就直接完蛋。

奥地利不一样,只要不盲目乱来,就算是失败了一次,同样还有第二次再来的机会,提前进行风险控制就必不可少了。

拉德斯基元帅摇了摇头说“如果要控制风险,那么俄土战争爆发过后,我们就只能等待战争升级,在法国人没有出兵前,我们也不能动-->>(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五十三章、法国入场

1851年3月21日,沙皇政府任命亚历山大缅什可夫公爵担任特使,前往君士坦丁堡同奥斯曼政府进行谈判。

听到这个消息过后,外交界一片哗然。亚历山大缅什可夫公爵曾担任过芬兰总督,指挥过同波斯、奥斯曼的战争,担任过黑海舰队司令官、海军大臣。

作为沙皇政府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由亚历山大缅什可夫公爵担任谈判特使,足以见俄国人的重视。

这种重视,似乎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俄国人想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不过,考虑缅什可夫公爵是主战派的一员,还指挥过上一次俄土战争,似乎这又是在向奥斯曼人示威。

在前往君士坦丁堡前,缅什可夫公爵先一步前往萨拉比亚检阅了驻扎在那边的军队,然后又去了塞瓦斯托波尔检阅了黑海舰队。

甚至俄国还做了一次登陆演习,针对的目标赫然就是君士坦丁堡。演习完成后,3月12日缅什可夫公爵才乘坐军舰“雷神”号,前往君士坦丁堡。

缅什可夫不是一名合格的外交人员,他本身就鄙视外交和礼节,作为主战派的中坚力量,他反对一切对奥斯曼帝国的妥协让步。

弗朗茨不看好这次君士坦丁堡谈判,俄国人的胃口那么大,奥斯曼帝国还能够妥协不成?

在俄国人和奥斯曼政府谈判的同时,奥地利外交部同样也没有闲着,和奥斯曼帝国的外交谈判同样也开起了,只不过弗朗茨没有重视这次谈判,直接授权驻君士坦丁堡公使梅斯特塞尔负责。

美泉宫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弗朗茨正在钓鱼。似乎是他的运气不错,鱼儿们就是不咬钩。

与之相对比的是,相邻的父亲卡尔大公已经收获了三条,其中最大的一条足有三斤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条倒霉蛋鱼大概会出现在今晚的餐桌上。

侍女清脆的声音响起“陛下,梅特涅先生求见。”

“带他去凉亭,我马上过去。”弗朗茨淡淡的说道

说完,弗朗茨放下了鱼竿,对不远处的父亲和几个弟弟说道“你们继续,我要去工作了。”

卡尔大公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道“去吧,倒霉的孩子,愿上帝祝你好运!”

弗朗茨直接被噎住了,他本来想说一句“鱼吃倒霉食”。不过,想当奥地利没有这一句谚语,说了大家也无法理解。

良好的教养让他直接过滤掉了父亲的话,只是狠狠的瞪了一眼几个嬉笑着看热闹的弟弟。

似乎想起了被恐怖家庭作业支配的日子,几个小家伙非常识时务的收敛了笑容,弗朗茨满意的离开了。

拿卡尔大公没折,还收拾不了几个小屁孩么?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则,弗朗茨直接把自己曾经历过的痛苦,复制给了几个弟弟。

也没有什么了,就是一个人被三十多个家庭教师盯着,永远都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

弗朗茨可是一个好兄长,这笔教育经费他直接包了。欧洲贵族可是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的,在这个问题上,可没有人帮他们说情。

然后,三个小家伙都变成了乖孩子,他们可不是学霸,为了蓝天白云下的美好生活,果断的向邪恶的兄长投降了。

不然的话,现在他们还在苦逼的啃着书本,哪里有机会过来培养贵族气质(钓鱼玩耍)。

或许在卡尔大公看来,弗朗茨真的就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皇帝有什么好当的?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