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1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思而后行。

一个操作不好,违背了游戏规则、犯了众怒,维也纳政府同样要吃不了兜着走。

不采取行动,放任俄国人做大,那就更不行了。

不好处理,也必须要处理。弗朗茨将问题抛给腓特烈,就是想要看看自己的继承人,能力应变能力成长到了哪一步。

“加快战争步伐,抢在俄国人占领印度之前结束战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和英国人谈谈。

从长远来看,英国人的威胁远没有俄国人大。只要拿走他们的殖民地,英伦三岛最多也就支撑起一个二流国家。”

停顿了一下后,腓特烈又补充道:“为了避免直接和俄国人对上,影响到目前的对英作战,我们还可以组建欧陆联军,打着联盟的旗帜从波斯往印度推进。

未来拿出印度的利益和欧洲各国一起分享,遇到有争议、需要扯皮的地方,就鼓动欧洲上。

必要的时候,我们挑起欧洲世界同俄国人的矛盾,拉拢欧洲各国一起限制俄罗斯帝国。”

前面的操作,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后面的计划才是弗朗茨式外交的精华。

外界很多人只看到了维也纳政府外交手腕厉害,却忽视了这一路走来,维也纳政府拿出了多少利益和盟友们分享。

甭管这里面有没有坑,可利益毕竟是拿出来了。吃下去了消化不良,那是你自身的问题,不能怪维也纳政府给的太多。

要不是舍得分享,也不会有现在的神圣罗马帝国。只是这个分享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为了这个“度”,很多时候看似很傻的事情,也必须要去做。

可这个操作非常复杂,要是坑没挖对位置,别人没有落下去,反倒是自己跳了进去,那就真成煞笔了。

弗朗茨点了点头:“光分享还不够,想要欧洲各国出大力,必须要下血本。

可以明确告诉他们,帝国不会在印度地区谋求殖民地。战后我们会重建国际秩序,明确各国的势力范围,确保大家的殖民地不受外国势力威胁。

战利品分配还是老规矩,按照在战争中的贡献来,对印度有兴趣的现在可以各凭手段。”

野心都是刺激起来的,要是神罗要抢印度,除了俄国人之外,其他国家都没有任何机会。

仅仅只是承诺分享利益,实在是太虚无缥缈了,根本就调动不了大家的积极性。

抛出整个印度就不一样了,这么大的蛋糕,纵使欧洲各国一起去吃,每家都能够吃饱。

看看英国人每年从印度掠夺的财富就知道了,比除俄奥法之外,欧陆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总和都要多。

这么大的利益,维也纳政府还愿意提供安全保护,还不能刺激大家的野心,那就真的是咸鱼了。

当然,小国咸鱼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弹丸小国摩纳哥,即便是欧陆战争后受到了维也纳政府的照顾,还是只有几个镇子。

除了喊喊口号外,想要上去打酱油都不够格,那就真没办法了。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

好望角,作为本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此刻战斗已经进入到了尾声。

亲眼目睹一道道防线不断被敌人突破,却又无能为力,饱受煎熬的斯塔德中将整个人都憔悴了下来。

不同于上一次南非战争,英国人有海军火力支援,现在的好望角就是一个孤岛。

每次皇家海军过来,敌人的空军就接踵而至,根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增援好望角,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不列颠已经付出了3艘军舰、18艘商船沉没的惨重代价。

不是敌人的空军多么厉害,关键是敌人助攻厉害。不列颠沉没的众多船舶,就没有一艘被敌人直接击沉的。

包括沉没的三艘军舰,都是被敌人击伤之后,亡于海浪之下。

没有办法,绝望之角常年风浪超过两米,六七米的海浪也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有超过十一级的台风。

船舶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行驶都是危险重重,要是船体受了伤,那就更不用说了,能不能捡回一条命全靠上帝保佑。

为了躲避神罗空军的袭击,后勤补给被迫转为晚上进行,白天的海浪都危险重重,到了晚上就更不用说了。

幸好现在南半球正处于夏季,要是赶上了冬天,博发的季风加上神出鬼没的“杀人浪”,那场面想想都令人窒息。

揉了揉额头,疲惫的斯塔德中将对卫兵吩咐道:“再向国内发电问问,援兵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战争进行到现在,好望角已经先后接收了三波援兵,总兵力一度超过二十万。

遗憾的这些援兵,大都是印度殖民军,当炮灰凑数还行,战斗力不提也罢。

唯一有点儿战斗力的,只有是两个奥新师,可惜这个战斗力也非常有限。

反正都是被一帮贵族私军压着打,对殖民地部队斯塔德中将已经完全绝望,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本土派出援兵。

求援电报已经打了很多次,只不过此前都被国内以“正在扩军”为借口给拒绝了。

国内的难处,斯塔德中将是万分理解。陆军就那么大点儿编制,扩军后直接膨胀十几倍,基层军官严重缺乏,基本上老兵都变成军官。

全部都是新编部队,不进行磨合训练,根本就没有办法投入战场。

可理解归理解,战场上时间不等人。仅靠一帮殖民地部队和敌人对上,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

国内的新编部队虽然战斗力同样堪忧,可好歹军官是老兵,再怎么说也比临时拉出来的殖民地炮灰强。

没有办法,不列颠的殖民军大都出自印度,偏偏现在印度也是前线。

稍微有点儿战斗力的殖民军,都被印度总督留在了当地,派出来增援其它地区的都是临时拉出来凑数的。

这些部队用来搞打杂,都必须要有人看着,投入到战场上就是给敌人送人头。

斯塔德中将也不是什么道德洁癖的主,如果光送靠人头就能够保住好望角,他也不介意拿炮灰部队去填坑。

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炮灰部队还是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可惜没能挡住敌人的进攻步伐。

望着不断收缩的防线,斯塔德中将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在自己手中丢了这个战略要地,成为了不列颠的罪人。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倒霉蛋不只一个,还有更惨的垫背。

远东舰队搞丢了马六甲,金兰湾也岌岌可危;隔壁英属东非也被困孤城,援兵都进不去,估摸着沦陷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大家都